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萬盞燈亮中國丨我國形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穿山越海,逐光入雲!中國基建用實力挑戰“不可能”

發布時間:2023-03-03 15:54:00來源: 央視財經

  過去幾十年,中國基建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一座座中國橋跨越江海,一條條中國路通達四方。

  一個(ge) 個(ge) 超級工程可以將天塹變為(wei) 通途,也能用奇跡抹平溝壑。一條條披荊斬棘的通道,在山海之間連接起中國經濟的循環。

  海麵上的“追風人”:禦風而起 “風”馳“電”掣

  在浙江省象山縣外12海裏的東(dong) 海海域,中國交建“三航風和號”施工船甲板上,班前會(hui) 正在進行。三天前,這片海域出現8-9級陣風,這個(ge) 風電場中,5號風機的安裝因此中斷。隨著天氣好轉,施工團隊連夜複工,晚上7點,輪轂吊裝首先開始。

  起重機會(hui) 首先把100多噸的輪轂提升到高空,接下來,駕駛員會(hui) 操控吊掛纜繩,不斷調整輪轂的位置和角度。高空中,大風和慣性會(hui) 讓輪轂時不時出現晃動,甚至還會(hui) 與(yu) 機艙發生磕碰。好在這天晚上天氣不錯,淩晨時分,機艙和輪轂順利對準,施工人員開始擰螺栓,把輪轂固定,以完成對接。

  第二天清晨,葉片開始吊裝,40噸的葉片比輪轂輕了不少,表麵積也大了很多,這些都讓它非常容易受到高空大風的影響,在空中的晃動幅度,也比輪轂劇烈得多。

  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象山海上風電項目經理 尹劍鋒:葉片是平行對接的,對接的難度就更大。我們(men) 形容叫“百米高空穿針引線”,穿針可能一個(ge) 針對一個(ge) 孔,像我們(men) 這個(ge) 孔多的達到一百七十幾個(ge) 孔,全部要對準,這個(ge) 難度就可想而知。

  好在天氣依舊不錯,第一塊葉片在中午時分完成對接。接下來,葉片將繞著輪轂逆時針旋轉120度,以便讓下一個(ge) 輪轂接口到達水平角度,從(cong) 而進行葉片對接。這個(ge) 旋轉的過程,依靠一個(ge) 叫做盤車工裝的設備來驅動。但此時,5號風機上的盤車工裝意外出現了故障。

  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象山海上風電項目經理 尹劍鋒:一個(ge) 是可能盤車工裝本身的機械結構出問題了,這個(ge) 是好解決(jue) 的。現在作業(ye) 人員反映可能是,在盤車過程中主軸在異響,這個(ge) 問題可能是處理起來就比較棘手了。 我們(men) 現在已經裝了一部分,可能要推倒重來。

  緊接著,另一個(ge) 壞消息傳(chuan) 來:天氣預報顯示,還有不到60小時,海麵將出現新一輪大風天氣。到時,施工船必須停止一切作業(ye) ,其他配合的船隻,也都需要回港避風。如果故障不能在短時間內(nei) 解決(jue) ,這台風機就沒法在大風前裝完。

  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象山海上風電項目經理 尹劍鋒:全年可作業(ye) 天數我們(men) 叫做窗口期,現在基本上在45%到46%。

  記者: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天數,是沒辦法作業(ye) 的。

  施工已中斷近10個(ge) 小時,而壞天氣的腳步越來越近。晚上,尹劍鋒和團隊緊急開會(hui) ,決(jue) 定召集維修工程師連夜上船。與(yu) 此同時,團隊也開始考慮其他可能性,並製定相應預案。

  這一夜,船上格外靜謐,隻有115米的高空,燈火通明。第二天,緊急調撥來的備用盤車工裝抵達甲板,這台設備是在大風到來前完成安裝的最後希望,成敗在此一舉(ju) 。甲板上,所有人都默默注視著抬升的盤車工裝。入夜時分,機艙順利複位,輪轂接口也到達水平位置。

  緊接著,第二塊葉片起吊,懸空、轉體(ti) ,這些平時再熟悉不過的場麵,此刻卻讓甲板上所有人都無比緊張。施工還在爭(zheng) 分奪秒地進行,葉片繼續抬升高度,高空作業(ye) 人員已經站在了100多米高空的輪轂接口邊緣,等待著對接時刻的到來,葉片和輪轂逐漸靠近,最終穩穩對接。甲板上,最後一塊葉片的安裝準備,也在緊鑼密鼓同步進行,清晨,第三塊葉片順利起吊,在熹微的晨光中,行雲(yun) 流水地完成對接。

  海麵上不遠處,一艘運輸船,載著3節風機塔筒抵達預定點位,而這是海麵上,將要點亮的,下一盞明燈。

  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象山海上風電項目經理 尹劍鋒:每次在海上看到散落的燈光,可能都是一個(ge) 不眠之夜,每一個(ge) 工作者都在付出自己的心血或者是汗水。當每個(ge) 風場並網發電,點亮了萬(wan) 家燈火,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我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追風人、點燈人,繼續朝著追風這個(ge) 腳步走下去。

  穿山越海 逐光入雲(yun)

  中國基建用實力挑戰“不可能”

  海麵上豎起了越來越多的燈塔,高原上建起了越來越多的路橋。傳(chuan) 統基建用實力完成了一個(ge) 個(ge) 不可能的挑戰,與(yu) 此同時,光伏發電、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樣令人驚歎。

  從(cong) 山海之間,到數字雲(yun) 端,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度,正在不斷刷新世界對中國的認識。

  記者 張偉(wei) 傑:浙江寧波外12海裏的東(dong) 海海域是一片特殊的工地——海上風電的安裝施工現場。一艘海上風電施工船,伸出了四條腿,穩穩地站在了這片海域中,船上的打樁錘首先會(hui) 把重達千噸的單樁,像釘釘子一樣釘進海床中,緊接著海平麵上風機塔筒會(hui) 一節一節地豎起來,接下來起重機會(hui) 把風力發電機的機艙和輪轂吊裝到100多米的高空,葉片也將在高空和輪轂實現毫米級的精準對接。十多年前,我國首批海上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隻有1.5兆瓦,葉輪直徑大約在70米左右,如今,裝機容量達16兆瓦,葉輪直徑252米的風機即將在福建海域下海安裝。到去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726萬(wan) 千瓦,這個(ge) 數字還在快速增長。強大的基建能力,在海平麵豎起了一座又一座大風車,蔚藍色的海風驅動著葉片,點亮了城市的萬(wan) 家燈火。

  在2000多公裏外的西藏林芝,川藏鐵路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段已經全麵開工,全長38公裏的色季拉山隧道,4台我國自主研發的硬岩掘進機分左右兩(liang) 條線路,從(cong) 相距近四十公裏的山兩(liang) 端出發,最終將在山的深處實現精準對接與(yu) 匯合。全長1011公裏的川藏鐵路雅林段,橋梁和隧道裏程超過了965公裏,接近96%的橋隧占比在世界鐵路工程建設的曆史中也絕無僅(jin) 有。強悍的中國基建硬實力,把雪域高原和天府之國緊緊連在一起,讓邊疆和內(nei) 地的發展融為(wei) 一體(ti) ,一條條隧道讓山不再高,一座座橋梁讓路也不再漫長。

  在一次次挑戰不可能中,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和世界最高的高原鐵路。如今,長江幹流上6座大型水利樞紐,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全球規模最大、231萬(wan) 個(ge) 基站串聯起來的5G網絡,記錄下中國數字經濟每一個(ge) 字節的跳動瞬間;521萬(wan) 台充電樁形成的充電網絡,支撐起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中國橋、中國路、中國網,在中國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大地上,它們(men) 如同燎原的星火,照亮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前行的道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