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劉林:建議對大學生進行2至3個月數字技能培訓

發布時間:2023-03-06 15:1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今年高校畢業(ye) 生總數達到1158萬(wan) 人,比去年增加80餘(yu) 萬(wan) ,創曆史新高。”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劉林說,大學生的就業(ye) 問題引發了社會(hui) 各方麵的關(guan) 注,也給廣大畢業(ye) 生及家人帶來了一定的焦慮。

  針對現階段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問題,劉林在兩(liang) 會(hui) 前做了專(zhuan) 門調研,他認為(wei) 首先要科學研判就業(ye) 難成因,抓住主要矛盾。

  劉林指出,當前不少觀點把影響今年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的主要因素歸結為(wei) 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際脫節,所培養(yang) 畢業(ye) 生眼高手低、就業(ye) 觀不正、求安求穩,等等,認為(wei) 這些因素是造成就業(ye) 結構性矛盾的主因。“這種分析不無道理,現階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確實有部分高校人才培養(yang) 和部分學生就業(ye) 觀念方麵的問題,這是老問題了,仍然存在,但不是主因。”劉林說。

  據劉林觀察,通過多年的改革創新,高校人才培養(yang) 的市場適合度、適應性已經大幅提升,畢業(ye) 生眼高手低、就業(ye) 觀偏差問題在大多數高校大多數學生身上得到了積極轉變和有效改善,另外,今年高校畢業(ye) 生增量部分主要是2020年擴招的高職專(zhuan) 科生和高職專(zhuan) 升本學生(共計約200萬(wan) ),當時擴招和教學的原則就是“社會(hui) 急需、易於(yu) 就業(ye) ”,絕大多數是市場需要的動手能力強的適用之才。

  “因此,今年就業(ye) 難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後經濟社會(hui) 複蘇尚處於(yu) 過程中,現階段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換句話說,現在主要‘難’在崗位供給端,而不是高校和學生身上。”劉林說,隻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有針對性解決(jue) 問題。要積極引導輿論理性看待就業(ye) 難問題,創造有利於(yu) 大學生就業(ye) 的良好氛圍。

  因此,劉林提出,教育部門應加強社會(hui) 溝通與(yu) 正確宣傳(chuan) ,增強社會(hui) 各界對高等教育改革創新進展的認同認可;宣傳(chuan) 部門應及時引導,動員社會(hui) 各界以更為(wei) 理性、積極、寬容的態度看待新時代年輕人的就業(ye) 選擇。要看到大高校畢業(ye) 生初入職場,還在成長成熟過程中,他們(men) 是未來建設者與(yu) 接班人,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應多鼓勵激勵他們(men) 主動就業(ye) 積極創業(ye) 。針對認識上的問題,多做善意提醒、經驗介紹和理性引導、心理疏導,少講一些自己都不信也不願自己孩子去做的“教導名言”,為(wei) 破解就業(ye) 難創造良好的社會(hui) 氛圍。

  “從(cong) 總體(ti) 上來看,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能夠解決(jue) 今年大學生就業(ye) 難的問題。”劉林說,以2022年為(wei) 例,全國1.62億(yi) 市場主體(ti) 中,有招聘需求的近4000萬(wan) 家,實際招到高校畢業(ye) 生的隻有265萬(wan) 家,也就是說,從(cong) 總體(ti) 上講,需求規模完全可以滿足高校畢業(ye) 生全部就業(ye) 。當前矛盾主要集中在適合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對接精準度不夠。隨著疫情全麵轉段和經濟不斷調整複蘇,針對大學生就業(ye) 的有效需求也在回升中,求職、招聘活躍度也在不斷增加,但綜合分析來看,全麵複蘇可能還需要一個(ge) 較長的過程。

  劉林提出,針對今年的特殊情況,以延緩就業(ye) 為(wei) 著力點,長短期措施結合,並提出了四項具體(ti) 措施。

  一是進一步擴大高校訪企拓崗行動,動員高校一線專(zhuan) 業(ye) 教師、企業(ye) 兼職教師參與(yu) 到行動中來,深入挖掘有效崗位需求,減少信息不對稱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不利影響;

  二是借鑒2011年“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研究生教育項目經驗,在現有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擴招潛力已在前幾年擴招後已近用盡的情況下,在滿足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條件的前提下,選擇一批優(you) 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特色專(zhuan) 業(ye) 方麵開展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招生試點,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一方麵緩解本科畢業(ye) 生就業(ye) 壓力,一方麵為(wei) 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yang) 更多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三是由人社部門、工信部門牽頭設立“數字技能+”百萬(wan) 大學生培訓項目,動員有實力的戰略新興(xing) 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大學生提供為(wei) 期2至3個(ge) 月數字技能培訓和實習(xi) 機會(hui) ,由人保部門利用失業(ye) 保險基金提供培訓補貼。通過培訓形成短期過渡階段,既緩解了當前階段需求矛盾,又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培養(yang) 了人才,增加了大學生就業(ye) 能力與(yu) 機會(hui) 。

  四是對以靈活就業(ye) 形式在新業(ye) 態中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加強職業(ye) 安全保障和醫療、養(yang) 老、失業(ye) 等方麵的社會(hui) 保障,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逐步完善政策支持體(ti) 係。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