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今年1萬(wan) 多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這一數字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緊緊連著我們(men) 每天的柴米油鹽,連著實實在在的民生。
而如果這一數字連帶著“十年”這個(ge) 量級,則更不尋常。正在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十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穩定在2%左右的較低水平”。
30多年前,新西蘭(lan) 央行確立了該國下一年的通貨膨脹目標——2%,這成為(wei) 一國央行采用正式通脹目標的起點。此後,2%逐漸被學界和許多國家視作一個(ge) 標準,超過或不及都意味著風險。
可是,過去幾年,這個(ge) 標準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突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以歐美國家為(wei) 主的發達經濟體(ti) 開啟的“量化寬鬆”浪潮,直接推高了全球的通脹水平。2022年,全球這一平均數值甚至達到40多年來的最高值。由此帶來的一係列影響,如物價(jia) 高企、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等,讓老百姓生活、企業(ye) 生產(chan) 備感壓力。
如果僅(jin) 從(cong) 通脹這一指標去評價(jia) ,中國的情況好得有些出人意料。去年全年,國內(nei) 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大大低於(yu) 美國8%左右、歐元區8%以上、英國9%左右等發達經濟體(ti) ,也明顯低於(yu) 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7%-10%(2022年1-11月)的漲幅。
此前,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司司長萬(wan) 勁鬆曾評價(jia) ,“國際脹、國內(nei) 穩,對比十分鮮明。”
拉長時間線來看,這樣的特點就更為(wei) 明顯。央行行長易綱說,過去五年,中國通貨膨脹指數平均是2%,過去十年,也是2%,“這是一個(ge) 非常理想的通貨膨脹水平”。
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對這個(ge) 數字的感受是,考慮到全球經濟周期逐漸進入衰退階段,通貨膨脹、美聯儲(chu) 加息周期持續疊加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動蕩因素,我們(men) 能十年都維持2%的漲幅,“實屬不易”。
不少經濟學者試圖探究我們(men) 能保持2%漲幅的原因。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說,中國與(yu)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和政策周期有所區別,經濟韌性強,抗外部通貨膨脹衝(chong) 擊能力大,這給了本國較為(wei) 靈活的政策空間。
更關(guan) 鍵的是“立足本國實際”製定政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數次通脹,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彥斌看來,數次應對通脹危機給我們(men) 最大的經驗就是“貨幣政策要克製”。2022年,中國穩經濟增長政策持續發力,貨幣政策雖然在持續加碼,但“總量政策與(yu) 結構政策一直是雙重發力”,多措並舉(ju) 促進市場保供穩價(jia) 。
CPI漲幅十年穩定在2%左右也是本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成果的直接體(ti) 現。在3月5日上午舉(ju) 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開幕會(hui) 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總結過去五年政府工作時,將這一點放在了首位。一位政府工作人員曾表示,本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的理念,是推動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唯一選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寫(xie) 道:保持物價(jia) 總體(ti) 平穩。在應對衝(chong) 擊中沒有持續大幅增加赤字規模,也沒有超發貨幣,為(wei) 物價(jia) 穩定創造了宏觀條件。
數字可以證明這一點。拿穩糧價(jia) 來說,糧價(jia) 是百價(jia) 之基。2022年,中央財政分三批累計下達補貼資金400億(yi) 元,緩解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不斷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能源價(jia) 格是一段時間以來全球通脹高企的主要推手之一。2022年,國際能源供需形勢複雜嚴(yan) 峻、價(jia) 格大幅上漲,多個(ge) 國家遭遇能源危機;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國際衝(chong) 擊疊加極端天氣頻發,能源保供穩價(jia) 麵臨(lin) 較大風險挑戰。
因此,政府在持續加強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基礎上,創新機製、穩定預期、加強監管,以煤炭為(wei) 錨著力保持能源價(jia) 格總體(ti) 穩定。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居民水電燃料價(jia) 格僅(jin) 上漲了約3%。歐美國家則明顯攀升,美國、歐元區2022年1-11月CPI中電力價(jia) 格同比漲幅分別達12.9%和36.3%,天然氣價(jia) 格同比漲幅分別達26.6%和56.5%。
老百姓關(guan) 注“菜籃子”,企業(ye) 家則對原材料成本異常敏感。2022年以來,針對大宗商品價(jia) 格明顯上漲,相關(guan) 政府部門及時采取供需雙向調節、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等措施,遏製價(jia) 格不合理上漲,推動PPI(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漲幅有序回落。2022年全年,PPI比上年上漲4.1%,低於(yu) 上一年8.1%的漲幅。
2%背後的努力還不止這些。2022年中國物價(jia) 運行總體(ti) 保持平穩,但對一個(ge) 剛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的人口大國來說,部分脫貧群眾(zhong) 的脫貧基礎還不牢固,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物價(jia) 的些許“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影響他們(men) 的基本生活。
為(wei) 此,對困難群眾(zhong) 的生活“托底”成為(wei) 政府的重要工作。這幾年,政府推出的價(jia) 格補貼聯動機製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啟動條件持續優(you) 化、補貼標準穩步提高、發放時效不斷提升。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各地累計發放物價(jia) 補貼約375億(yi) 元,惠及困難民眾(zhong) 7.3億(yi) 人次;其中2022年發放物價(jia) 補貼約65億(yi) 元,惠及困難民眾(zhong) 約兩(liang) 億(yi) 人次,對緩解物價(jia) 上漲影響、保障困難民眾(zhong) 基本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說,在看到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men) 也清醒認識到,我國是一個(ge) 發展中大國,仍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新的一年我國麵臨(lin) 的諸多困難挑戰裏就包括“全球通脹仍處於(yu) 高位”。
田軒認為(wei) ,2023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仍較大。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高位震蕩,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內(nei) 部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內(nei) 需不足的問題較為(wei) 突出。
這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關(guan) 注的問題,他說,“我國當前經濟複蘇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新增就業(ye) 不夠,居民收入增長不夠。”
央行此前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預計通脹水平總體(ti) 保持溫和,也要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從(cong) 中長期看,物價(jia) 水平具備保持基本穩定的有利條件,中國經濟供需大體(ti) 平衡,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居民通脹預期平穩。
2023年全球通脹中樞大概率較2022年下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3年全球CPI將由2022年的9.3%明顯下降至4.7%,中國麵臨(lin) 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明顯下降。
田軒做過相應測算,他預計2023年中國核心CPI將得到持續修複,同比呈溫和增長態勢,全年CPI漲幅將高於(yu) 2022年,但他相信政府仍將有力保障物價(jia) 整體(ti) 穩定。因為(wei) “我國經濟複蘇基礎穩固,商品供給充足,政策精準性將更強,穩增長、保物價(jia) 體(ti) 係進一步完善。”
十年來我國CPI漲幅穩定在2%左右的較低水平,不少代表委員對此都很感慨:每年我們(men) 遇到的經濟挑戰都不一樣,但政府穩物價(jia) 保民生的決(jue) 心從(cong) 未改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