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5年成就不凡 5%底氣夠足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ye) 1200萬(wan) 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ye) 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今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了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今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政府換屆之年。報告還回顧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過去5年:GDP年均增長5.2%,達到121萬(wan) 億(yi) 元;財政收入增加到20.4萬(wan) 億(yi) 元;糧食產(chan) 量連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270多萬(wan) 人;外匯儲(chu) 備穩定在3萬(wan) 億(yi) 美元以上;經濟實力明顯提升。
“過去5年我們(men) 經曆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同時還有俄烏(wu) 衝(chong) 突、高通脹等,這是過去都很罕見的外部環境。即便個(ge) 別年份有波動,但過去5年總體(ti) 上我們(men) 在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全國政協委員、申萬(wan) 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wei) ,報告不僅(jin) 提出了今年的經濟目標,還梳理了本屆政府在經濟發展、宏觀調控方麵的政策體(ti) 係,這將為(wei) 中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5年
鑒往而知來。報告總結了以往5年的不凡成就:5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5.2%,明顯高於(yu) 同期世界2.3%左右的平均增速;GDP從(cong) 2017年的12萬(wan) 億(yi) 美元增加到18萬(wan) 億(yi) 美元;人均GDP從(cong) 2017年的8800多美元增加到1.27萬(wan) 美元,已超過全球平均水平,與(yu) 高收入國家門檻的距離進一步縮小。特別是疫情暴發3年來,采取有力有效應對舉(ju) 措,在“六穩”基礎上明確提出並強化“六保”,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3年經濟年均增長4.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處於(yu) 領先水平。
聽完報告,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淮安市副市長邱華康坦言感受到了這5年的“難”。“5年來,國內(nei) 國際麵臨(lin) 嚴(yan) 峻複雜的形勢。在國內(nei) ,舉(ju) 國上下同心抗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延緩了疫情,維護了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健康;國際上,麵對西方國家對我們(men) 的科技封鎖和經濟製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ye) 困難重重。”他說,過去5年黨(dang) 和政府采取了一係列助企紓困、減稅降費的舉(ju) 措,幫助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成功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勝利,而這5年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令人感慨。
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hui) 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特別注意到,今年報告提到2022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wan) 億(yi) 元,過去5年累計減稅5.4萬(wan) 億(yi) 元、降費2.8萬(wan) 億(yi) 元。作為(wei) 財務方麵的專(zhuan) 家,他深知政府連續5年“打鐵算盤”是為(wei) 了什麽(me) 。“在疫情困難時有效保護中小企業(ye) ,為(wei) 它們(men) 渡過難關(guan) 給予精準幫助。”
作為(wei) 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wei) 總結過去5年的成就和經驗對於(yu) 未來經濟發展意義(yi) 重大。過去5年尤為(wei) 難得的是,在保持較低通脹水平的情況下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依然實現了5.2%的年均增長,並且基本完成了當年的就業(ye) 任務,每年讓上千萬(wan) 農(nong) 村人口進城。
過去5年,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進入高通脹狀態,這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麵臨(lin) 更高成本,例如美國的雞蛋價(jia) 格在過去一年最高上漲了約30%。而中國的物價(jia) 一直保持穩定,即便是在全球通脹率創下40多年新高的2022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CPI)也隻上漲了2%,肉蛋奶等日常消費品價(jia) 格並未大幅上漲。
指標之外,楊成長認為(wei) 更珍貴的是過去5年我國在經濟結構調整、宏觀調控政策上的“迭代升級”:經濟結構從(cong) 過去的以投資為(wei) 主轉為(wei) 以消費為(wei) 主;從(cong) 依賴土地、房地產(chan) 等不動產(chan) 要素轉向以數字化、科技創新等要素拉動經濟增長;既強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也重視就業(ye) 政策、產(chan) 業(ye) 政策和科技政策,形成五大政策齊頭並進、相互促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觀政策體(ti) 係。
增長5%,起步開局更平穩
開局關(guan) 乎全局,起步決(jue) 定進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局之年,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wei) 5%左右。按照2022年GDP總量121萬(wan) 億(yi) 元(約合18萬(wan) 億(yi) 美元)計算,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05萬(wan) 億(yi) 元(約合0.85萬(wan) 億(yi) 美元),這比土耳其2022年的經濟總量還多,大致相當於(yu) 一個(ge) 河南省的經濟體(ti) 量。
目前全球經濟仍在衰退的泥淖中掙紮,世界銀行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增長急劇下滑將是一個(ge) 普遍現象,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1.7%,美國經濟增速將降至0.5%,而中國經濟將增長4.3%。
為(wei) 何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為(wei) 5%左右?報告指出,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提高質量效益基礎上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續寫(xie) 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新篇章。
目前,我國人均GDP為(wei) 1.27萬(wan) 美元,已連續兩(liang) 年保持在1.2萬(wan) 美元以上。但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yi) 所說,2035年遠景目標是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達到這個(ge) 目標,人均GDP還要在現在的水平上翻一番多,“(GDP總量)120萬(wan) 億(yi) 元還隻是我們(men) 前進當中的一個(ge) 小台階”。
“新開局,步子要邁得更穩,這是非常合適的政策指標。”楊成長認為(wei) ,今年的經濟目標既要考慮到經濟恢複的要求,又要考慮到複雜的外部環境,不能過度冒進。當下,全球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反全球化浪潮等外部影響仍在,同時還要消化3年疫情以來的經濟結構性失衡。“要讓經濟回到比較好的增長軌道,5%的這個(ge) 目標是努努力能實現的”。
對於(yu) 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頗有信心。在她看來,報告提出的各項工作重點體(ti) 現了政府將繼續做好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的統籌與(yu) 銜接,從(cong) 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報告已預示,今年將在恢複和擴大消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等方麵開足馬力,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重中之重:促進消費、激活投資
對於(yu) 今年的經濟工作,報告將擴大內(nei) 需作為(wei) 重中之重,尤其是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強調要“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複”。
蔣穎注意到,報告不但重視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而且支持新能源汽車、養(yang) 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ti) 育服務等領域的高質量消費供給和場景創新。她認為(wei) ,這將有助於(yu) 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推動消費潛力充分釋放,通過激發最終需求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消費已經成為(wei) 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2022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超過60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在50%以上。而一般發達國家這個(ge) 比例為(wei) 80%左右,與(yu) 之相比中國仍需繼續擴大內(nei) 需,拉動消費。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認為(wei) ,當下要推動消費盡快恢複,尤其是圍繞著汽車消費的新業(ye) 態、新模式,繼續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就業(ye) 是民生之本,也是消費之源。姚勁波認為(wei) ,應該優(you) 先落實1158萬(wan) 應屆畢業(ye) 生等重點人群的就業(ye) 。對此,他建議對招聘應屆大學生的企業(ye) 給予相應的社保減免。
擴大內(nei) 需,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liang) 個(ge) 方麵。在帶動社會(hui) 投資需求方麵,報告提到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38萬(wan) 億(yi) 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you) 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yu) 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撰文指出,從(cong) 經濟循環角度看,當期的投資是未來的消費基礎,衡量投資回報應該著眼於(yu) 提高投資的全生命周期的回報。擴大有效投資空間不僅(jin) 要關(guan) 注投資領域和投資方向,更要關(guan) 注投資回報率,著力擴大有投資回報的投資需求。要注重完善政府投資體(ti) 製機製,提高公共投資效率;注重完善市場體(ti) 係和市場機製建設,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注重完善國內(nei) 國際雙向投資機製,推進內(nei) 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在人民大會(hui) 堂聽到這段話,感觸頗深。去年,銳科激光享受了將近4000萬(wan) 元的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稅收優(you) 惠,他說:“我們(men) 更加堅定信心要加大研發投入,要在(研發投入占經營收入)7%的基礎上再提高。”
在持續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中,銳科激光去年實現經營收入約32億(yi) 元。閆大鵬說今年他們(men) 的經營目標是40億(yi) 元,未來幾年還準備投資50億(yi) 元在湖北黃石等地建立新的產(chan) 業(ye) 基地。“底氣上來了,膽子可以更大一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增強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報北京3月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