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張合成委員:建設農業強國要以農民種糧不吃虧為目標

發布時間:2023-03-07 14: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林)“農(nong) 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chan) 才有保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nong) 科院原黨(dang) 組書(shu) 記張合成今天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發言時提到,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首先要以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為(wei) 目標,夯實保供動能。

  張合成表示,要讓農(nong) 民種糧能賺到錢,必須統籌好市場和政府兩(liang) 類政策工具,保障農(nong) 民種糧經濟上不吃虧(kui) 、政治上有榮譽、社會(hui) 上受尊重。為(wei) 此,需要突出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信息發布製度,“使農(nong) 民了解春天種啥對,秋天賣啥貴,買(mai) 啥生產(chan) 資料最實惠”,讓種糧農(nong) 民從(cong) 價(jia) 格獲得穩定的增收預期,從(cong) 補貼獲得穩定的保障預期,從(cong) 融資成本獲得實惠的投入預期。

  在張合成看來,還要以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抓手,夯實增收導向。在當前增收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更要抓好產(chan) 業(ye) 增收,落實各項增收舉(ju) 措。脫貧地區要防止扶貧設施荒廢、幫扶功能弱化、精準程度降低,堅決(jue)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動農(nong) 戶在三產(chan) 融合發展中分享產(chan) 業(ye) 鏈增值收益。他建議將涉及企業(ye) 與(yu) 小農(nong) 戶收益權的相關(guan) 政策固定下來,規範各類主體(ti) 與(yu) 農(nong) 戶的利益連接機製,保護農(nong) 戶的基本收益和長遠利益。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專(zhuan) 家,張合成還建議以科技人才為(wei) 先導,夯實牽引動力。如何盡快補齊鄉(xiang) 村科技與(yu) 人才的短板?在他看來,基層市縣政府要用“養(yang) 兵千人,用在一時”的恒心和耐心,保障一線農(nong) 業(ye) 科技研究和推廣經費,穩定縣鄉(xiang) 農(nong) 業(ye) 科教體(ti) 係,不要輕易撤並基層農(nong) 業(ye) 科技機構;以“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的戰略眼光,推動農(nong) 業(ye) 教育麵向農(nong) 村農(nong) 民多招生,基層職業(ye) 教育麵向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麵向農(nong) 民就業(ye) 創業(ye) 開展培訓。

  此外,他還認為(wei) 要以低碳綠色生態為(wei) 底色,夯實資源底盤。“過去那種竭澤而漁,豐(feng) 收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子不能再走了。”他呼籲,應在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許可的範圍內(nei) 安排生產(chan) ,持續推進“減肥控藥”、清潔綠色投入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節水節地農(nong) 業(ye) 等技術研發與(yu) 生產(chan) 應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