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華網評:他們,連起了“萬家燈火”

發布時間:2023-03-07 14:52:00來源: 新華網

  “灌縫縫、補坑坑、修蓋蓋”,這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王潤梅和她的團隊的工作日常。

  她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名清掏工,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拿著洋鎬叉子,在大街小巷掏泥”。

  這樣一份工作,她從(cong) 18歲開始,一幹就是30年。

  委屈嗎?不能說沒有。王潤梅接受新華網“新華訪談”采訪時說,剛參加工作“覺得很委屈、自卑,從(cong) 來不願意和別人談起我的工作”“找對象的時候,跟人說自己是掏下水道的,都覺得說不出口”。

  艱苦嗎?那是一定的。大雨中,他們(men) 要在街道上迅速打開一個(ge) 個(ge) 下水井,甚至要在齊腰深的水中堅持工作。她和她的同事們(men) 被稱為(wei) 雨中“逆行者”、回家路上的“等雨人”。

  “再苦再累的工作總得有人幹”,王潤梅在談到這份艱苦的工作時卻是自自然然、雲(yun) 淡風輕。

  聽到這樣的回答,感覺熟悉嗎?

  雲(yun) 南“麻風村”教書(shu) 人農(nong) 加貴說,看著孩子們(men) 渴望知識的眼神“一咬牙,留了下來”;重慶“天坑村”開路人毛相林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安徽黃山“守鬆人”胡曉春說,“我和迎客鬆、黃山三者之間的親(qin) 密關(guan) 係,就是‘你守著山,我守著你’”;江蘇的青年“養(yang) 老人”李楠楠說,“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qin) 人一樣去照顧”,她也是老人們(men) 常常掛在嘴邊的貼心“小孫女”……

  他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全國人大代表。

  他們(men) ,和你我一樣從(cong) 事著普普通通的工作,卻做出了超越平凡的業(ye) 績。從(cong) 他們(men) 那一句句如家常聊天一樣平實質樸的表達中,凸顯出的是熱愛和責任。

  王潤梅已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些年圍繞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等民生問題走訪調研,累計提交建議30餘(yu) 條;鄉(xiang) 親(qin) 們(men) 盼望有一條旅遊環線,能把當地的柑橘、脆李等土特產(chan) 賣出去,毛相林把老百姓的呼聲帶到了兩(liang) 會(hui) 上,“希望爭(zheng) 取更多的政策支持”;養(yang) 老機構“用工荒”問題則一直是李楠楠的“心頭病”,今年她圍繞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建議,希望更多優(you) 秀年輕人進入養(yang) 老護理行業(ye) 後“願意紮根下來”……我們(men) 的聲音,經由他們(men) 帶到了人民大會(hui) 堂,成為(wei) 國家發展重大議題的組成部分,連起人民的衣食住行,連起群眾(zhong) 的喜怒哀樂(le) ,連起萬(wan) 家燈火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