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數據資源體係構建白皮書》發布 專家建議把數字經濟當成顛覆性新經濟形態研究

發布時間:2023-03-07 15: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在當今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wei) 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的新型生產(chan) 要素,是與(yu) 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並列的第五種生產(chan) 要素。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為(wei) 主題的“CCF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高端峰會(hui) ”3月4日在杭州蕭山舉(ju) 行,會(hui) 上發布了《數據資源體(ti) 係構建白皮書(shu) 》(簡稱“白皮書(shu) ”)。

  “1990年代開始的以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第五次技術變革,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和儲(chu) 備,數字資源大規模聚集,其基礎性戰略性價(jia) 值凸顯,正進入信息技術帶動經濟發展的爆發期和黃金期,數字經濟時代已然開啟。”白皮書(shu) 開宗明義(yi) ,指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一場社會(hui) 經濟革命,數字經濟已經成為(wei)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引領者和主要引擎。

  因此,促進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是我國的戰略選擇。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指出,數字經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chan) 業(ye) 為(wei) 依托,繼農(nong) 業(ye) 經濟、工業(ye) 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

  由此,數字經濟發展期既需要實踐探索,也需要理論研究。2021年12月,CCF(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發起“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50人論壇”)活動,旨在匯集科技、經濟、法律、社會(hui) 等多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構建高端智庫,助推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3月4日會(hui) 議邀請了數字經濟領域專(zhuan) 家學者、產(chan) 業(ye) 界以及政府機構代表共300餘(yu) 人,通過主題報告、圓桌論壇、專(zhuan) 題報告與(yu) 白皮書(shu) 發布等形式,分享交流數字經濟的各類議題。

  白皮書(shu) 是“50人論壇”的研究成果,係統介紹了國內(nei) 外數據資源體(ti) 係現狀,從(cong) 分類、治理、技術、產(chan) 業(ye) 和國際體(ti) 係五方麵,提出了一套適合我國的數據資源體(ti) 係架構布局。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總體(ti) 向好,尚存不足”是白皮書(shu) 指出的問題,具體(ti) 體(ti) 現在我國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遠遠不夠,在理念、核心技術、基礎設施、國際化視野和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都存在短板。

  在數字資源方麵也存在一係列問題,例如,公共數據共享水平不高,本位意識“不願”共享,安全風險高“不敢”共享,技術能力弱導致“不能”共享,這些現實問題導致高質量數據供給存在明顯不足;隻重視數據的簡單存儲(chu) ,很少針對後續應用需求進行深加工,數據價(jia) 值難以被有效深度發掘利用,數據價(jia) 值遠未釋放;企業(ye) 的數據需求難以通過公開合法途徑獲得。

  此外,目前社會(hui) 普遍對於(yu) 數據安全重視,但是產(chan) 業(ye) 支撐能力尚待加強。數據要素資源缺乏統一的、可度量的跨平台隱私計算標準,無法深入保護數據隱私。也缺乏廣泛認同的數據治理國際規則,使我國麵臨(lin) 戰略安全風險。

  白皮書(shu) 建議要全麵深化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大力開展大數據核心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與(yu) 應用,提升數據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能力,另外加強數據資源相關(guan) 政策、技術、產(chan) 業(ye) 標準、國際合作等方麵,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全球化水平。

  在論壇上,專(zhuan) 家學者從(cong)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數據、數據流通交易平台建設、數據共享服務、數據安全、數據技術支撐等多方麵進行了探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在報告中介紹了在大數據分析中加入時間維度的實時智能計算;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原副校長蔣昌俊分享了有關(guan) 數字金融模擬器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以“漁船數據來源”為(wei) 例,剖析了行業(ye) 數據的來源、結構,管理部門如何獲得並且反哺服務於(yu) 漁民,以及延伸掌握海洋汙染數據的過程。清晰闡述了分散數據如何匯總,並最終產(chan) 生社會(hui) 和經濟價(jia) 值的生動實踐。

  會(hui) 議也吸引了數據生產(chan) 者和使用者。杭州桐廬縣供銷合作總社的一位負責人專(zhuan) 程到會(hui) ,她說,是想尋找數字經濟如何落地,如何服務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的路徑和方法。

  中科院院士、CCF理事長、50人論壇主任委員梅宏在大會(hui) 發言中提及,在當前的數字經濟研究和實踐中,已經麵臨(lin) 諸多無法用工業(ye) 經濟理論解釋和指導的問題。例如,數據作為(wei) 一種新型生產(chan) 要素,其特征、價(jia) 值和意義(yi) 均未形成共識,構建數據要素市場,讓數據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參與(yu) 分配,仍沒有明確的途徑和方案共識;數據的資產(chan) 地位尚未確立、數據確權難題尚待破解、數據共享流通障礙重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體(ti) 係尚不健全等諸多挑戰等。

  “雖然對這些問題現在還無法給出明確的結論,但我個(ge) 人理解,把數字經濟當成一種顛覆性的新經濟形態來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梅宏認為(wei) ,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與(yu) 技術發展緊密關(guan) 聯,數字經濟涉及諸多議題,構建一個(ge) 全景視圖絕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需要理論研究,也需要實踐探索。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