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升降之間彰顯法治力量和溫度

發布時間:2023-03-09 11:1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兩(liang) 高報告3月7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審議。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jun) 向全國人大會(hui) 議作的本屆任期內(nei) 最後一次工作報告。

  司法辦案數據背後反映的是社會(hui) 發展變遷,體(ti) 現社會(hui) 治理手段的不斷調整與(yu) 豐(feng) 富。很多網友關(guan) 注到了最高檢報告中“一升一降”的兩(liang) 個(ge) 數據:2018年至2022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guan) 提起公訴827.3萬(wan) 人,比前5年上升12%,2022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guan) 起訴殺人、搶劫、放火、爆炸、綁架、盜竊犯罪人數為(wei) 近20年最低。

  最高檢辦公廳副主任胡光陽在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時表示,過去5年,罪行較輕的新型危害經濟社會(hui) 管理秩序犯罪起訴人數上升,比如,起訴“醉駕”150萬(wan) 人,比5年前上升1倍;起訴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從(cong) 2018年137人上升至2022年13萬(wan) 人,這些犯罪數量上升表明,我國社會(hui) 治理進入新階段,對經濟社會(hui) 秩序的規範和管理更加精細化。過去5年起訴嚴(yan) 重暴力犯罪和涉槍涉爆、毒品犯罪比前5年下降31.7%。這些犯罪數量持續下降,反映出社會(hui) 治安形勢持續好轉,人民群眾(zhong) 收獲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絕不允許網絡空間 淪為(wei) 法外之地

  絕不允許網絡空間淪為(wei) 法外之地,成為(wei) 兩(liang) 高報告中均提及的硬核關(guan) 鍵詞。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人民法院審理刷單返利、虛假理財、交友陷阱等網絡詐騙案件,依法懲治信息網絡犯罪,各級人民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及關(guan) 聯犯罪案件22.6萬(wan) 件,千方百計幫助受騙群眾(zhong) 挽回損失。

  針對網絡犯罪數量持續大幅上升,最高檢2020年建立專(zhuan) 項辦案工作指導機製,明確檢察辦案65條規範;2022年協同最高法、公安部出台23條辦案指導意見;協同公安機關(guan) 從(cong) 嚴(yan) 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深挖幕後金主、嚴(yan) 懲團夥(huo) 骨幹、全力追贓挽損,起訴19.3萬(wan) 人。

  守好經濟安全法治防線

  最高法辦公廳副主任餘(yu) 茂玉在解讀今年的最高法工作報告時特別提到,報告中提到“有名有姓”的案例有98個(ge) ,其中包括“青花椒”“金銀花”案侵犯商業(ye) 秘密、惡意搶注商標,體(ti) 現最高法工作報告對“碰瓷式維權”說不,為(wei) 合法經營者撐腰,讓違法經營者受罰。

  最高法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馮(feng) 曉青表示:“碰瓷本身違法,而通過碰瓷來‘維權’,更完全違背了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立法宗旨,對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zheng) 秩序構成極大破壞。”

  守好經濟安全法治防線,是兩(liang) 高報告中都提及的重要工作。

  餘(yu) 茂玉介紹,過去3年,麵對疫情影響衝(chong) 擊,最高法先後出台助力中小微企業(ye) 發展20條、促進消費30條、穩定就業(ye) 14條等司法文件。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破產(chan) 重整案件2801件,盤活資產(chan) 3.4萬(wan) 億(yi) 元,幫助3285個(ge) 企業(ye) 擺脫困境,保住了92.3萬(wan) 名員工的就業(ye) 崗位。運用破產(chan) 重整、和解等救治機製後,企業(ye) 也可能“起死回生”,比如海航集團破產(chan) 重整案成功化解了1.1萬(wan) 億(yi) 元債(zhai) 務風險。

  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一個(ge) 案例:有一家網絡公司非法爬取一外賣平台數據,涉嫌犯罪。檢察機關(guan) 審查認為(wei) ,爬取的數據不涉及公民個(ge) 人信息,情節較輕,並考慮到這家公司是個(ge) 成長型科創企業(ye) ,管理粗放導致涉案。於(yu) 是啟動涉案企業(ye) 合規整改程序,嚴(yan) 格落實監管、認定整改合格後,檢察機關(guan) 依法不起訴。結案當年,該公司新增員工700餘(yu) 人,營收增加1.6億(yi) 元,納稅增加1000萬(wan) 餘(yu) 元。以懲治促矯治,企業(ye) 獲新生。

  旗幟鮮明地支持見義(yi) 勇為(wei)

  今年的兩(liang) 高報告列舉(ju) 了許多群眾(zhong) 身邊的“小案”。比如,醫生在電梯內(nei) 勸阻吸煙,被勸老人突發心髒病離世,法院判決(jue) 駁回老人家屬向醫生索賠的訴訟請求。

  餘(yu) 茂玉說,這些案件的裁判就是要旗幟鮮明地支持見義(yi) 勇為(wei) 、不讓好人吃虧(kui) 的價(jia) 值取向,破解長期困擾群眾(zhong) 的“扶不扶”“勸不勸”“追不追”“救不救”“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風險,用公正司法嗬護道德,引導社會(hui) 成員增強公共意識、規則意識,讓老百姓敢做好事、願做好事。

  最高檢把“昆山反殺案”作為(wei) 正當防衛的典型案例發布,指導地方檢察機關(guan) 依法辦理福州趙宇案、麗(li) 江唐雪案等一係列正當防衛案,通過這些正當防衛案例,引領乃至重塑了正當防衛理念,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個(ge) 樸素的正義(yi) 觀深入人心,檢察機關(guan) 認定屬正當防衛不捕不訴1370人,是前5年的5.8倍。

  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出“重拳”

  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出“重拳”,守的是社會(hui) 底線,護的是國家未來。最高檢工作報告顯示,過去5年,檢察機關(guan) 依法從(cong) 嚴(yan) 追訴性侵、虐待、暴力傷(shang) 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萬(wan) 人。對侵害未成年人“零容忍”催生了兩(liang) 項檢察政策,其中一項是成年人拉攏、誘迫未成年人參與(yu) 有組織犯罪一律從(cong) 嚴(yan) 追訴。

  根據刑法規定,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實施一些非嚴(yan) 重暴力的犯罪,不負刑事責任。檢察機關(guan) 在辦案中發現,一些黑惡犯罪組織專(zhuan) 門利用刑法這一從(cong) 寬條款,拉攏、誘騙甚至強迫未成年人加入犯罪組織,案發後讓未成年人去“頂包”當“炮灰”,妄圖逃避刑事處罰,性質極其惡劣。對這種情況,最高檢要求一律從(cong) 嚴(yan) 追訴、從(cong) 重提出量刑建議,這項政策已被反有組織犯罪法吸納為(wei) 法律規定。

  另一項檢察政策是,網絡猥褻(xie) 等同線下犯罪追訴。2018年,檢察機關(guan) 抗訴了一起通過網絡聊天強迫女童自拍裸照的案件。網絡環境下,以誘騙、強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未成年人拍攝、上傳(chuan) 裸照或視頻,危害性與(yu) 線下犯罪相同,同樣嚴(yan) 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yan) 和身心健康,應當等同線下犯罪予以追訴。最高檢把此案作為(wei) 指導性案例下發。

  正因為(wei) 案例有“辦理一案、引領一念、治理一片”的特殊作用,最高檢過去5年共製發指導性案例136件,比前5年上升了3.5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 焦敏龍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