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至少還有文學》推出:在今天,我們為什麽還需要文學?

發布時間:2023-03-10 10: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高凱)“這世上,有的作家會(hui) 成為(wei) 火炬,照亮通往窄門的路。有的作家會(hui) 成為(wei) 信使,訴說一顆靈魂在夜晚的重量。”在宗城的新書(shu) 《至少還有文學》中,這位95後新銳作家以三十篇作家作品論,為(wei) 讀者呈現了“一本經典文學指南”。

  《至少還有文學》日前舉(ju) 辦新書(shu) 分享會(hui) ,廣州方所、扶光書(shu) 店聯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邀請宗城、獨立製片人蔣能傑、青年作家索耳等,就文學與(yu) 寫(xie) 作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文學隨筆集《至少還有文學》收錄了宗城在2018年至2021年間創作的三十篇作家作品論,該書(shu) 分為(wei) 上中下三輯。上輯“心靈的辯證法”主要探討的是作家對心理深度的挖掘,如菲茨傑拉德、弗吉尼亞(ya) ·伍爾夫、張愛玲等,他們(men) 的文學關(guan) 注人的心理活動、人對記憶的處理方式,聚焦現代人在精神層麵所要麵對的全新挑戰。中輯“擠掉自我的奴性”關(guan) 注作家“向外突破”的勇氣和對社會(hui) 的反映,如契訶夫、卡夫卡、王小波等,偉(wei) 大作家往往既能寫(xie) 出人心靈的煎熬,也能感受到社會(hui) 發生的巨大變化。下輯“經典細讀”則是比較純粹的文本細讀和分析,在這一部分,作者更為(wei) 關(guan) 注的是魯迅、汪曾祺等作家的文學及其背後的思想與(yu) 美學痕跡。

  在今天,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還需要文學?在《至少還有文學》的序言中,宗城闡明了自己對文學與(yu) 生活之間關(guan) 係的興(xing) 趣——“文學如何影響了生活,生活又是如何反哺文學?在文學共和國裏,為(wei) 什麽(me) 作家們(men) 能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徑?”談及創作之初的想法,宗城說,他懷著“給普通讀者寫(xie) 一本經典文學指南”的願景,試圖在“學理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平衡,把作家們(men) 的作品和故事更生動地展現出來。

  《至少還有文學》的寫(xie) 作是否遇到了挑戰?宗城當日坦言,“怎樣把文本細讀和故事性結合起來確實是一個(ge) 難題。例如在創作《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菲茨傑拉德那篇文學隨筆的時候,我就想有沒有可能用菲茨傑拉德與(yu) 編輯珀金斯、作家海明威的故事,以及他信件內(nei) 容的軌跡變化,來勾勒這個(ge) 作者創作思路的演變。”

  對於(yu) 文學評論、批評等概念的界定,索耳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讀《至少還有文學》的時候,我想到庫切也寫(xie) 過《異鄉(xiang) 人的國度》等文學評論集。在我看來,批評和評論不太一樣,我更願意是批評。那麽(me) ,批評是作者的附庸,還是獨立的文體(ti) ?如何甄別批評在現代以及在文學史上的意義(yi) ,就顯得頗為(wei) 重要”。

  宗城認為(wei) ,“文學評論常被混淆為(wei) 軟文型寫(xie) 作,或者說文學解讀、文學介紹,但理想的文學評論也可以作為(wei) 獨立的文學作品存在,比如布羅茨基《小於(yu) 一》就具有非常吸引人的藝術感染力”。此外,除了概括文本的部分,一篇理想的文學評論還應體(ti) 現作者的判斷力、審美力,“能立於(yu) 與(yu) 作家平等對話的站位,告訴讀者作家為(wei) 什麽(me) 寫(xie) 這部書(shu) ?作品為(wei) 什麽(me) 立得住?甚至能夠站在跟作家同等對話的視角告訴讀者作品的局限性。比如解讀陀氏文學作品,就要結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譜係及當時的社會(hui) 環境。”

  “值得我們(men) 去關(guan) 注的作家,其作品文本需體(ti) 現出對心理深度的挖掘,同時,也應具備創造性、冒犯性或者一種可值得琢磨的東(dong) 西。”針對讀者提問“是否需要深入學習(xi) 文學理論來幫助解讀作品?”宗城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方法——帶著問題意識去讀一本書(shu) ,“當我們(men) 有了問題意識之後,它就會(hui) 為(wei) 我們(men) 建立閱讀這本書(shu) 的坐標係。其次,可以嚐試同時閱讀相關(guan) 的著作,例如我把卡夫卡的傳(chuan) 記和小說閱讀結合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盡可能地了解作家和作品誕生的地域,也能夠幫助閱讀。”

  “當我們(men) 評論作品的時候,真實性並不是唯一的尺度,更加重要的是作品是否能為(wei) 我們(men) 提供更深刻的或者另一種看待作品人物、環境的視角。”宗城說。(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