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創業園落地開花 務工者樂采“致富蜜”
閱讀提示
近年來,以工友創業(ye) 園為(wei) 代表的各類創業(ye) 園項目,成為(wei) 促進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方式。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工友創業(ye) 園結合農(nong) 民工的實際需求和當地情況,呈現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田園綜合體(ti) 、農(nong) 創產(chan) 業(ye) 園等多種形態。對此,專(zhuan) 家分析指出,加強分類指導是工友創業(ye) 園當前和今後需要繼續提升的方向。
初春的黃河灘區還有些涼意,在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利津縣臨(lin) 河村黃河大壩腳下的大棚裏,村民們(men) 卻幹得熱火朝天。在臨(lin) 河瓜果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工友創業(ye) 園負責人王燕燕的技術講解下,大家正忙著給甜瓜吊蔓、修枝。
近年來,以工友創業(ye) 園為(wei) 代表的各類創業(ye) 園項目,成為(wei) 促進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方式。《工人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結合農(nong) 民工的實際需求和當地情況,創業(ye) 園的落地形式豐(feng) 富多樣。專(zhuan) 家同時指出,加強分類指導是工友創業(ye) 園當前和今後需要繼續提升的方向。
工友創業(ye) 園成致富高地
2008年,一心想要創業(ye) 的王燕燕成立了利津縣臨(lin) 河瓜果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早早開始的創業(ye) 之路卻幾經波折。“我從(cong) 小跟著父輩學習(xi) 種植大棚甜瓜,合作社成立後就注冊(ce) 了‘臨(lin) 合蜜’商標,想帶領臨(lin) 河群眾(zhong) 一起走品牌發展之路。”王燕燕回憶說。
在政策扶持下,品牌打出去了,市場也越做越廣,合作社的產(chan) 品遠銷東(dong) 北、天津、北京等地。2019年底,合作社成立了工會(hui) 委員會(hui) ,並在2020年爭(zheng) 創了省級工友創業(ye) 園,合作社的管理更加規範,務工人員的權益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然而,“臨(lin) 合蜜”的銷量在疫情期間出現持續下降,利津縣總工會(hui) 得知情況後立即聯係王燕燕,依托“齊魯工惠APP”對創業(ye) 園和產(chan) 品進行宣傳(chuan) 推廣,開展“娘家請你去采摘”係列活動,累計發放采摘券2700餘(yu) 張,有效提升了創業(ye) 園的知名度,拓寬了銷售渠道,使品牌趁機突破傳(chuan) 統營銷方式,借助新媒體(ti) 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2022年11月,人社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支持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的實施意見,強調高質量建設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園、創業(ye) 孵化基地,推薦帶動就業(ye) 明顯、發展前景好的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項目入駐。近年來,山東(dong) 也大力實施“工友創業(ye) ”行動,湧現出類似王燕燕成立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及田園綜合體(ti) 、農(nong) 創產(chan) 業(ye) 園等更多形式的精彩案例。
據利津縣總工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黃昕介紹,近年來,利津縣總工會(hui) 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齊魯工惠APP”平台為(wei) 基礎,成立工友創業(ye) 互助聯盟。在沿黃流域,省市縣級工友創業(ye) 園、農(nong) 業(ye) 園區、家庭農(nong) 區、合作社等創業(ye) 項目遍地開花,工友創業(ye) 園已成為(wei) 吸引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助力農(nong) 民工增收致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地。
以工友創業(ye) 帶動村民就業(ye)
“我們(men) 這輩村裏人大都沒什麽(me) 文化和技術,想要賺錢隻能外出打工。七龍河田園綜合體(ti) 建成後,我第一時間返鄉(xiang) 報名應聘,終於(yu) 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在鹽窩鎮七龍河田園綜合體(ti) 工友創業(ye) 園番茄種植大棚內(nei) ,王大叔告訴記者,在創業(ye) 園內(nei) 就業(ye) 不僅(jin) 收入比在外打工時掙得多,還能學到不少就業(ye) 技能。
在大棚內(nei) ,正忙著番茄采摘的陳大姐也表示讚同。她說:“我現在年紀大,身體(ti) 也不好,之前是村裏的貧困戶,村裏把土地流轉出去後建了大棚,我才有地方打工。”如今,她不僅(jin) 有了土地流轉的收入,還能通過勞動改善家裏的經濟條件。
“僅(jin) 這家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在農(nong) 忙時節每天吸納勞動力近300人,農(nong) 閑時也能吸納150名勞動力,為(wei) 農(nong) 村閑散勞動力和老弱、婦女群體(ti) 提供務工機會(hui) 。”黃昕告訴記者,得益於(yu) 工友創業(ye) 園區提供的就業(ye) 創業(ye) 平台,農(nong) 村貧困、剩餘(yu) 勞動力有了穩定的就業(ye) 途徑,實現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以就業(ye) 帶動致富的效果。
“工友創業(ye) 園是工會(hu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成功實踐,工會(hui) 讓園區企業(ye) 的組織管理更加規範,農(nong) 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東(dong) 營市農(nong) 科院作物所所長、研究員王智華表示,通過人才、技術、資金以及各種政策的扶持,工友創業(ye) 園的模式讓企業(ye) 有了更好的發展,有了更多的用工需求,也讓有就業(ye) 創業(ye) 需求的村民有了更多的選擇。
持續強化創業(ye) 分類指導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山東(dong) 各級工會(hui) 累計培育選樹省、市級工友創業(ye) 園1500餘(yu) 家,扶持創業(ye) 12.9萬(wan) 人,吸納就業(ye) 60.7萬(wan) 人。如何更好地發揮工友創業(ye) 園優(you) 勢,使其帶動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的效應更長效、更持久,成為(wei) 工友創業(ye) 園下一步亟待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
在探索與(yu) 農(nong) 民工更適配的合作模式方麵,智聯農(nong) 創產(chan) 業(ye) 園的“合夥(huo) 人”任美榮深有感觸。孩子出生後,任美榮放棄了服裝生意成為(wei) 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孩子長大後,她想要重新就業(ye) 時,卻發現自己由於(yu) 長期缺乏工作經驗,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和方向。
“智聯農(nong) 創產(chan) 業(ye) 園建成後,我報名成為(wei) 企業(ye) ‘合夥(huo) 人’,不僅(jin) 收入豐(feng) 厚,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任美榮口中的智聯農(nong) 創產(chan) 業(ye) 園,位於(yu) 東(dong) 營市利津縣鳳凰城街道。據園區負責人介紹,園區實行的“合夥(huo) 人”模式,指的是由園區墊付前期資金並無償(chang) 提供技術支持,合夥(huo) 人按標準工序進行種植,由園區統一回購並銷售,最後與(yu) 村民合夥(huo) 人結算資金。
“強化服務管理長效機製,細化工作措施,加強分類指導,是工友創業(ye) 園當前和今後需要繼續提升的方向。”王智華認為(wei) ,在初步滿足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需求之後,幫助這些新型農(nong) 民工適應身份的轉變,引導他們(men) 不斷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企業(ye) 、園區、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加入進來,才能讓工友創業(ye) 園更具活力,帶動作用發揮得更有持續性,讓更多的農(nong) 民工受益。
黃昕表示,今後還將依托工友創業(ye) 園,積極為(wei) 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提供優(you) 良的創業(ye) 就業(ye) 環境,爭(zheng) 取各項扶持政策,組建一批農(nong) 民工培訓基地,開展技能培訓,增強其專(zhuan) 業(ye) 技能,以此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添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