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帶一路”十周年:10個故事見證藍圖變實景

發布時間:2023-03-10 15:03:00來源: 新華社

  2013年,習(xi) 近平主席著眼人類前途命運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累計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

  “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持續深化拓展,為(wei) 各國發展經濟、增加就業(ye) 、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已經成為(wei) 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新華每日電訊邀請10位代表委員,一起“走進”這條獨一無二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聽他們(men) 講述“一帶一路”的“故事匯”。

  1月1日,一艘貨輪靠泊在天津港聯盟國際集裝箱碼頭進行裝卸作業(ye) 。天津港地處渤海灣西端,是京津冀和“三北”腹地的海上門戶,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港口,“一帶一路”重要海陸交匯點。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徐安策代表:中老鐵路打開黃金大通道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降低了水果運輸成本,從(cong) 泰國果園枝頭采摘的新鮮榴蓮通過中老鐵路運抵昆明,僅(jin) 需要7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安策說,中老鐵路正助力中國消費者實現“熱帶水果自由”。

  東(dong) 南亞(ya) 新鮮水果搭乘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到了昆明後,很快就會(hui) 被銷售到全國各地。

  中老鐵路自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以來,客貨運量持續增長,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為(wei) 促進中老經濟走廊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幅區域互聯互通的圖景愈加清晰。

  上圖:2021年10月15日,“瀾滄號”動車組通過中老友誼隧道內(nei) 的兩(liang) 國邊界。新華社發(曹安寧攝)下圖:2022年11月25日,“瀾滄號”動車組行駛在老撾萬(wan) 象郊外的中老鐵路老撾段上(航拍照片)。新華社發(凱喬(qiao) 攝)

  截至今年2月底,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1190萬(wan) 人次、貨物超1600萬(wan) 噸。

  作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在我國和東(dong) 盟間構建起一條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跨境貨物運輸時間大幅壓縮,物流成本顯著降低。其速度快、運量大、受氣候影響小、更加安全等優(you) 點,受到國內(nei) 外貨主的青睞,國際物流需求日益旺盛。

  “昔日邊陲變成了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徐安策說,依托中老鐵路,雲(yun) 南積極推動“南出、北上、東(dong) 連、西接”大物流通道建設,正在形成以昆明為(wei) 集結中心,東(dong) 連西部陸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南出輻射東(dong) 盟國家、北上連通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開放格局。

  目前,國內(nei) 20餘(yu) 個(ge) 省份先後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ya) 、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中國與(yu) 中南半島國家擁有了便捷陸運新通道,貨運時間相比傳(chuan) 統海運縮短了近20天,從(cong) 中國昆明到泰國曼穀最快55個(ge) 小時即可到達。

  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雲(yun) 南省的周邊國家,成了新的投資熱點,合作機遇更加凸顯。

  當前,雲(yun) 南正在按照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chan) 業(ye) 、大產(chan) 業(ye) 帶動大發展、大發展促進大開放的思路,加快實施中老鐵路三年行動計劃。

  徐安策說,鐵路部門將積極探索“瀾湄快線+跨境電商”“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等鐵路國際運輸新模式,增強中老鐵路輻射效應和跨境貨運能力。

  徐安策建議,依托中老鐵路,雲(yun) 南進一步推動大物流通道建設,優(you) 化沿線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深度融入麵向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市場的跨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打造高質量開放發展新引擎。

  戴茵代表:為(wei) 出版業(ye) 走出去插上“翅膀”

  “‘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國內(nei) 出版業(ye) 插上了‘翅膀’,出海拓展大有可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出版傳(chuan) 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南傳(chuan) 媒”)出版部部長戴茵說。

  去年6月至12月間,中南傳(chuan) 媒承接了“援柬埔寨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協助當地開展編寫(xie) 信息技術教材、搭建教育數字平台等多項工作,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事業(ye) 發展。

  “2018年,我們(men) 就成功交付了我國第一個(ge) 綜合性教育技術援外項目——援南蘇丹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在當地獲得了良好反響。”戴茵說。

  國內(nei) 出版業(ye) “走出去”,並非一帆風順,戴茵作為(wei) 親(qin) 曆者深有體(ti) 會(hui) 。

  2009年,戴茵第一次帶隊出國,前往韓國尋找合作機會(hui) 。“當時,我們(men) 想要通過並購當地出版社實現深度合作,但由於(yu) 多種原因,合作最後沒有成功。”戴茵說,不過,這次海外之行,也收獲了不少寶貴經驗。

  同年,戴茵再次帶隊出國,前往越南尋求合作。“我們(men) 發現,越南市場對繪本等兒(er) 童讀物的需求量非常大。”戴茵一直記得,代理商騎著小摩托帶她前往當地一家小型出版社的情景。

  “那家出版社在一棟很小的樓裏,房間裏擺滿各種各樣的兒(er) 童繪本。創始人跟我們(men) 聊了很久,我能感受到他們(men) 對於(yu) 文化的熱愛,是不分國界的。那一次,我們(men) 共完成70本繪本的合作簽約。”戴茵說,“從(cong) 更宏闊的視角來看,我認為(wei) 中國出版業(ye) 走出去,就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努力創造共通的文化。”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各類項目、政策,仿佛給早就蓄勢待發的出版業(ye) 出海插上了‘翅膀’。”戴茵說。

  “十三五”期間,中南傳(chuan) 媒共向全球93個(ge) 國家和地區譯介1400餘(yu) 種優(you) 質湘版圖書(shu) 版權,覆蓋40種語言,版權輸出數量在全國出版集團中位列前茅。其中,有997種圖書(shu) 進入37個(ge) 周邊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以紙質書(shu) 、電子書(shu) 、動漫等多種形式為(wei) 當地讀者帶來精彩的閱讀體(ti) 驗。

  近年來,中南傳(chuan) 媒積極發揮自身在產(chan) 品、技術、渠道等方麵的優(you) 勢,為(wei) 我國教育產(chan) 品與(yu) 服務走出國門尋找突破口,讓我國教育出版業(ye)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dong) 風惠及更多海外師生。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我們(men) 有信心、有能力在出版業(ye) 出海的道路上展現新作為(wei) 、做出新成績。”戴茵說,中南傳(chuan) 媒將積極謀求在各個(ge) 合作國家建立完善版權代理點,優(you) 化合作模式,“向市場主動‘出擊’”。

  張時榮代表:“一帶一路”促中外文化交融

  “全景講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阿語版《山海情》,去年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播出,收獲好評。原劇西北方言賦予了全劇真實感與(yu) 生命力,卻給譯配團隊增加了不少難度。”

  回憶起阿語版《山海情》的譯製點滴,全國人大代表、智慧宮國際文化傳(chuan) 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智慧宮”)董事長張時榮打開了話匣子。

  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智慧宮,自主研發了首個(ge) 中阿影視動漫製作平台“智慧宮影視”,將國內(nei) 近300部影視動漫產(chan) 品譯製成阿拉伯語。

  為(wei) 了保留“土味”又貼近阿拉伯國家受眾(zhong) ,《山海情》劇中方言先被轉化成普通話,再翻譯成阿語,最後由專(zhuan) 家進一步審校。為(wei) 了接地氣,他們(men) 還特地選用海灣國家影視劇流行的方言譯配,光是台本就打磨了4個(ge) 多月。

  去年底,阿語版《山海情》在蘇丹舒盧克電視台和埃及新日間電視台首批播出,之後還在中東(dong) 最具地區影響力的綜合性媒體(ti) 集團之一中東(dong) 廣播中心(MBC)播出,並在沙特、阿聯酋、伊拉克、阿曼等國展播。

  “我們(men) 搭乘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快車,不斷在中文教育、圖書(shu) 出版、影視推廣等方麵創新研發。目前已有多種文化產(chan) 品傳(chuan) 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當地掀起了‘中文熱’。”張時榮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公司業(ye) 務快速發展。近3年來,營收增幅保持在年均40%左右。”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開設中文課程。智慧宮出版了《國際中文教育等級標準》阿文版,將《智慧學中文》教材打造成在阿拉伯國家深受歡迎的國際中文教育品牌。此外,智慧宮還積極推進國際中文教育師資派遣服務,向阿聯酋、沙特、埃及等國推廣“互聯網+教育”解決(jue) 方案。

  張時榮說,智慧宮先後促成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圖書(shu) 出版及版權貿易領域的多個(ge) 合作,目前翻譯出版、版權輸出中阿文圖書(shu) 1400多種,除了主題類圖書(shu) 外,還包括《三體(ti) 》《狂飆》等暢銷書(shu) 。

  有著十多年國際傳(chuan) 播經驗的張時榮認為(wei) ,進一步推動國內(nei) 文藝精品“出海”,需要積極探索更適合國際傳(chuan) 播的敘述技巧和傳(chuan) 播渠道。

  “希望國內(nei) 團隊多嚐試創作一些既符合國內(nei) 需求,又體(ti) 現國際化表達的精品,實現國內(nei) 熱映、國外刷屏的傳(chuan) 播效果。”張時榮說。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張時榮建議,加強對外文化服務貿易,建立市場化機製,借助“一帶一路”東(dong) 風,讓我國優(you) 秀文化產(chan) 品更持久地贏得國外市場青睞。

  阮英委員:從(cong) “產(chan) 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目前我們(men) 手握國際訂單2.69億(yi) 元,主要來自中東(dong) 地區及泰國、印尼等國家,這是我們(men) 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經貿合作結出的碩果。”全國政協委員、蘭(lan) 州蘭(lan) 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蘭(lan) 石集團”)董事長阮英說。

  蘭(lan) 石集團的製造基地位於(yu) 蘭(lan) 州新區,每天工人們(men) 都開足馬力,生產(chan) 煉油化工和新能源領域各類裝備。阮英介紹,這些裝備中,僅(jin) 銷往巴基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的就有60餘(yu) 台(套),都將通過國際貨運班列陸續發運。

  蘭(lan) 石集團被譽為(wei) “裝備中國功勳企業(ye) ”,是我國集石油鑽采、煉油化工、通用機械研發設計製造等為(wei) 一體(ti) 的高端能源裝備大型企業(ye) ,曾自主研發製造出國內(nei) 第一台石油鑽機、四合一連續重整反應器等高端產(chan) 品,填補了國內(nei) 能源裝備領域百餘(yu) 項空白。

  近年來,蘭(lan) 石集團積極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從(cong) 過去主打國內(nei) 市場轉為(wei) 內(nei) 外並重、走向全球。

  “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傳(chuan) 統化石能源重要開采地,蘭(lan) 石集團在新疆哈密建立了麵向中亞(ya) 、西亞(ya) 的大型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很多國家的企業(ye) 都向我們(men) 表達了深化合作的意願。”阮英說。

  此外,蘭(lan) 石集團與(yu) 土庫曼斯坦、伊朗、肯尼亞(ya) 、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許多客戶,也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guan) 係。目前,蘭(lan) 石集團在新加坡、印度、土庫曼斯坦、阿爾及利亞(ya) 等國家設有辦事處,今年還將在泰國設立分支機構。

  從(cong) “產(chan) 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蘭(lan) 石集團的國際市場銷售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海外公司負責前端海外市場的客戶開發、維係和宣傳(chuan) 等工作,是我們(men) 與(yu) 國際市場建立聯係的橋梁紐帶,有力推動了蘭(lan) 石產(chan) 品走向世界。”阮英介紹,2013年以來,蘭(lan) 石集團累計實現出口訂單30億(yi) 元以上,2022年與(yu) 中東(dong) 、東(dong) 歐、東(dong) 南亞(ya) 等地區的十多個(ge) 國家簽訂了訂單。

  甘肅是“一帶一路”樞紐點,能源資源種類齊全,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今年,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是阮英的重要關(guan) 注點之一。他建議,以甘肅為(wei) 通道樞紐,利用“一帶一路”通道節點城市布局優(you) 勢和“西氣東(dong) 輸”天然氣管道過境的有利條件,打造我國西部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走廊,加快形成我國氫能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基地。

  “今後,我們(men) 將在氫能、光伏多晶矽及納米磷酸鐵鋰、高端合金材料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推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產(chan) 業(ye) 鏈補鏈強鏈,加快能源裝備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以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他說。

  馬忠明委員:讓更多中國農(nong) 科造福人類

  “甘肅與(yu) 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然氣候條件相似。在寒旱農(nong) 業(ye) 、戈壁農(nong) 業(ye) 、種業(ye) 發展等方麵,我國已經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合作。”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院長馬忠明說。

  走進甘肅省農(nong) 科院的智能溫室,一股暖意撲麵而來,“長”在水裏的生菜、“掛”在基質枕上的辣椒生機盎然。這是馬忠明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各類蔬菜。

  馬忠明長期從(cong) 事農(nong) 作物肥水高效利用和節水高產(chan) 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每年有一半時間在田間地頭做研究。馬忠明說,無土栽培技術能突破土壤條件的限製,隻要方法科學,即使在荒漠中也能種出高產(chan) 作物。這項技術適宜幹旱地區,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農(nong) 業(ye) 合作潛力巨大。

  這幾年,甘肅省農(nong) 科院和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馬來西亞(ya) 等國家有關(guan) 機構廣泛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合作,包括技術合作、人才培養(yang) 等。甘肅省農(nong) 科院正成為(wei) 甘肅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們(men) 分別和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等國際組織、巴基斯坦等國家簽署了備忘錄,希望通過技術培訓、人員交流、聯合研究等方式,共同促進農(nong) 業(ye) 發展。”馬忠明說。

  2022年,甘肅省農(nong) 科院與(yu) 巴基斯坦一所大學簽署備忘錄,開展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轉化與(yu) 人才培養(yang) 項目合作。33歲的博士拉紮來到甘肅省農(nong) 科院博士後工作站,在馬忠明的指導下研究學習(xi) 。

  最近,拉紮準備跟隨一個(ge) 研究團隊前往河西走廊地區調研,並在甘肅省農(nong) 科院張掖節水農(nong) 業(ye) 試驗站開展科研工作。“我對這次調研充滿憧憬。我的課題就是研究中國的旱作農(nong) 業(ye) 和設施農(nong) 業(ye) ,今後將相關(guan) 技術帶回巴基斯坦。”拉紮說。

  河西走廊是我國玉米製種基地,玉米年製種麵積占全國的55%。馬忠明曾多次帶領團隊深入張掖、酒泉、定西等地走村入戶調研,深入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了解當前種業(ye) 發展的問題和需要支持的方向,並形成多份調研報告。

  在馬忠明看來,種業(ye) 作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芯片”,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也是“一帶一路”農(nong) 業(ye) 科技合作的重要方麵。他計劃組織團隊到中亞(ya) 有關(guan) 國家學習(xi) 借鑒,並推廣甘肅的馬鈴薯種薯培育技術。

  “‘一帶一路’農(nong) 業(ye) 領域合作不斷推進,成果也將不斷造福各國人民。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nong) 業(ye) 合作可以從(cong) 農(nong) 業(ye) 技術、人才交流、農(nong) 業(ye) 政策等多個(ge) 方麵提質升級。”馬忠明說。

  李東(dong) 林代表:為(wei) 世界貢獻中國“智軌”

  “我們(men) 采用‘虛擬軌道跟隨控製’技術製造的智軌電車,通過車載傳(chuan) 感器就能識別路麵虛擬軌道,從(cong) 而保持在既定軌跡行駛。產(chan) 品發布後在海外社交媒體(ti) 引發了對中國軌道交通產(chan) 品的讚歎。”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董事長李東(dong) 林說。

  2022年9月,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的首批交付海外的智軌電車在湖南株洲下線,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阿聯酋。李東(dong) 林說:“智軌列車具有基礎設施投資小、建設周期短、調度靈活等特點,為(wei) 海內(nei) 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供了一種兼顧運能與(yu) 成本優(you) 勢的中國解決(jue) 方案。”

  近年來,中車株洲所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僅(jin) 在2022年,就完成了阿聯酋和馬來西亞(ya) 兩(liang) 個(ge) 海外智軌項目的合同簽訂,新簽訂單國際化率高達83.93%。

  此外,中車株洲所研製的列車“心髒”和“大腦”——牽引電傳(chuan) 動係統與(yu) 網絡控製係統,近年來也隨著“中國車”的出口,運行在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軌道上。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複興(xing) 號“綠巨人”、“瀾滄號”動車組投入運行。作為(wei) 中老友誼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是第一個(ge) 以中方為(wei) 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並與(yu) 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

  中車株洲所為(wei) 這兩(liang) 列動車組提供了牽引電傳(chuan) 動和網絡控製關(guan) 鍵核心技術。其中,作為(wei) “心髒”的牽引變流器,可以控製輸出電量,驅動整車能量;作為(wei) 整車“大腦”的網絡控製係統,可讓列車自動識別和診斷故障,為(wei) 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李東(dong) 林介紹,自中老鐵路開通以來,中車株洲所技術人員全力配合動車組包保運行工作,其間配套產(chan) 品運行保持零故障。截至目前,中車株洲所提供技術設備的動車組無故障運行超過了71萬(wan) 公裏。

  而在中國高鐵全係統、全要素、全生產(chan) 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印尼雅萬(wan) 高鐵上,中車株洲所針對線路高溫、高濕、高鹽霧的特殊運用環境,對牽引、網絡、充電機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進行針對性設計,以更好適應環境;同時針對大長坡道的線路情況,開展了近10種應對方案的設計及地麵試驗驗證。

  “雅萬(wan) 高鐵建成通車後,雅加達到萬(wan) 隆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ge) 多小時縮短至40分鍾,對印尼經濟社會(hui) 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yi) 。”李東(dong) 林說。

  “未來中車株洲所將打造軌道交通技術領先優(you) 勢,讓‘中國車’奔馳在更多國家的軌道上。”李東(dong) 林說。

  李明遠代表:內(nei) 陸古城“後隊變前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西安被賦予了‘打造內(nei) 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向西開放門戶城市’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後隊變前隊’,西安變為(wei) 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李明遠說。

  自2013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讓地處內(nei) 陸的西安煥發開放活力。2022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全年開行4639列,同比增長20.8%,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三項核心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中歐班列(西安)常態化運行的國際幹線多達17條,實現了亞(ya) 歐主要貨源地的全覆蓋,已成為(wei)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

  “近年來,西安不斷發揮‘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平台優(you) 勢,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內(nei) 陸改革開放高地。”李明遠說。

  2022年,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中歐班列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行,新開通跨黑海、裏海線路和中老、中越班列,亞(ya) 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yu) 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實現了集結交會(hui) 。

  與(yu) 傳(chuan) 統運輸方式相比,中歐班列穩定性更高;與(yu) 海運相比,中歐班列倉(cang) 位更有保障,運輸時效更快。這些優(you) 勢,為(wei) 企業(ye) 開辟海外市場提供了便利。陝西有家生產(chan) 洗衣機的企業(ye) ,去年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發運了9個(ge) 專(zhuan) 列,銷售洗衣機3.2萬(wan) 台;今年以來,已收到訂單50萬(wan) 台,都將通過中歐班列銷往海外。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西安與(yu) 沿線國家和城市的合作與(yu) 交流不斷擴容,西安的“國際朋友圈”也不斷擴大。

  2022年,全國首個(ge) 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落地西安,全國首趟境內(nei) 外全程時刻表班列從(cong) 西安駛出,“通絲(si) 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台全麵運營,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級臨(lin) 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並且新開通了2條國際客運航線和4條全貨運航線。全市實現進出口總值4474.1億(yi) 元,一般貿易同比增長33.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40%。

  “目前,西安正致力於(yu) 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李明遠說,未來中歐班列開行將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加快形成“幹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ti) 係。

  “西安將繼續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邁出更大步伐。”李明遠說。

  劉建明代表:“國際紡都”絢麗(li) 綻放“新絲(si) 路”

  “全球每賣4件衣服,就有1件的麵料產(chan) 自柯橋。”來自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建明說。去年11月,中歐班列“柯橋號”開通,讓“國際紡都”柯橋搭上了高效快捷的“新絲(si) 路”。

  從(cong) 搖著船櫓叫賣的“水上布街”,到布滿天下的“國際紡都”,各地布商見證了這個(ge) 世界最大紡織貿易集聚地、亞(ya) 洲最大的布匹專(zhuan) 業(ye) 市場所在地的蓬勃發展。

  柯橋被稱為(wei) “托在布上”的城市,經營主體(ti) 超15萬(wan) 家,和紡織業(ye) 相關(guan) 的企業(ye) 占了絕大多數。此外,還有近5500名境外采購商在此常駐,1100多家境外企業(ye) 設有代表處,平均每天有10萬(wan) 客商采購。

  柯橋紡織貿易覆蓋全球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每年1300多億(yi) 元的出口額中,近60%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量柯橋紡織企業(ye) 借著“一帶一路”倡議東(dong) 風,觸及世界各地。

  讓柯橋的名號在土庫曼斯坦布商中人盡皆知的紹興(xing) 布婷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布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2017年,一位土庫曼斯坦客商走進布婷門店。當時,布婷總經理錢水江對這個(ge) 國家了解不多,輕紡城市場裏也很少有和該國客商合作過的公司。

  錢水江敏銳地發現商機,立馬啟程前往土庫曼斯坦考察。那一次,他帶回來很多訂單,每次發貨至少一個(ge) 集裝箱,最多的一次有幾十萬(wan) 米麵料。

  作為(wei) 最早一批開拓者,布婷當年銷往這個(ge) 500多萬(wan) 人口的中亞(ya) 國家的棉布,總計超過了2000萬(wan) 米。隨著布婷在土庫曼斯坦打響名聲,柯橋也成為(wei) 當地最大的紡織品進貨地。

  以土庫曼斯坦為(wei) 起點,布婷將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布婷的麵料。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錢水江說:“隻有走出去,才知道當地市場的喜好。而想要紮下根來,就必須永遠闖在市場一線。”

  去年11月中歐班列“柯橋號”開通,推動“柯橋織造”更便捷走向世界。以前布商肩挑手扛,把布送進千家萬(wan) 戶;如今,柯橋的布搭乘共建“一帶一路”快車,走進沿線國家市場。

  為(wei) 抓住開放機遇,柯橋每年舉(ju) 辦世界布商大會(hui) ,全球布商雲(yun) 集,共拓產(chan) 業(ye) 務實開放的合作之路。去年,2022新絲(si) 路故事匯·柯橋論壇成功舉(ju) 辦,“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參與(yu) 者、傳(chuan) 播者聚集一堂,一起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今年,國際紡聯還將在柯橋舉(ju) 行年會(hui) 。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柯橋紡織業(ye) “布”可限量,這已成為(wei) “國際紡都”布商的普遍共識。

  邵長金代表:“中國絲(si) ”扮靚世界“美麗(li) 經濟”

  “土耳其是歐洲最大的紡織品服裝供應國,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在土耳其紡織成布後,主要用於(yu) 國際知名快時尚品牌服飾的加工。目前產(chan) 品供應穩定,已占到土耳其70%的市場份額。”全國人大代表、新鄉(xiang) 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鄉(xiang) 化纖”)董事長邵長金說。

  新鄉(xiang) 化纖是我國大型紡織原料生產(chan) 企業(ye) ,其主導產(chan) 品再生纖維素長絲(si) 、氨綸兩(liang) 大係列已出口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公司產(chan) 品走進了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

  40多年來,邵長金親(qin) 曆新鄉(xiang) 化纖國際貿易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強的過程。

  1982年,邵長金畢業(ye) 就被分配到新鄉(xiang) 化纖的前身國營新鄉(xiang) 化纖廠擔任技術員,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zhuan) 利十餘(yu) 項。2012年,邵長金擔任企業(ye) 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

  “‘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企業(ye) 走出去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我們(men) 積極參加國內(nei) 外紡織行業(ye) 展會(hui) ,讓更多國家了解並認識中國製造。在與(yu) 國際市場打交道的過程中,企業(ye) 的國際化視野和全球化經營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培育發展優(you) 勢、構建產(chan) 業(ye) 格局。”邵長金說。

  2018年,邵長金當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5年來圍繞優(you) 化市場發展環境、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等方麵提出近20項建議,助推紡織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邵長金介紹,企業(ye) 現在大量運用了5G+AGV搬運機器人、自動分揀設備,氨綸生產(chan) 在紡織機吐絲(si) 成筒後的落絲(si) 、運輸、分揀、裝箱、進庫等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無需人工操作。

  “紡織行業(ye) 已由傳(chuan) 統勞動密集型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不斷邁進,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邵長金介紹,2022年,公司開展研發項目50個(ge) ,研發費用投入達4.6億(yi) 元。

  高水平開放為(wei) 互利共贏提供新機遇。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後,新鄉(xiang) 化纖進口的生產(chan) 原料大部分都在RCEP協定優(you) 惠降稅目錄內(nei) ,進一步加深了新鄉(xiang) 化纖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關(guan) 係。

  10年來,新鄉(xiang) 化纖工業(ye) 生產(chan) 總值增長204%;資產(chan) 總額突破130億(yi) 元,增長149%。公司已擁有行業(ye) 領先的連續紡長絲(si) 生產(chan) 線和連續聚合幹法紡絲(si) 氨綸生產(chan) 線,再生纖維素長絲(si) 生產(chan) 能力居世界前列。

  “好的產(chan) 品質量是走出去的根基。”邵長金表示,新鄉(xiang) 化纖將持續通過加強紡織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創新,增強行業(ye) 韌性,乘著“一帶一路”倡議東(dong) 風,持續扮靚世界“美麗(li) 經濟”。

  李楚源代表:讓中藥“時尚著”漂洋過海

  “以‘一帶一路’為(wei) 橋梁,廣藥集團已在全球布點多家王老吉涼茶博物館,未來計劃在全球設立56家,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涼茶文化、中藥文化。”全國人大代表、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說。

  作為(wei) 老牌國企,廣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中成藥生產(chan) 基地,旗下30多家子公司中,過半數是中醫藥企業(ye) ,擁有12個(ge) 知名中華老字號品牌。

  中成藥“華佗再造丸”,目前已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ya) 、柬埔寨等多個(ge)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冊(ce) 銷售,行銷全球29個(ge) 國家和地區,在為(wei) 海外民眾(zhong) 消解病痛、帶來健康的同時,也讓“神醫”華佗的故事從(cong) 中國走向世界。

  “讓中藥‘時尚著’漂洋過海,讓標準完善起來,才能被國際市場接受,贏得更多發展機遇。”李楚源說,隻有積極融入當地,才能贏得市場。

  在他看來,中醫藥走出去,最根本的是靠技術創新讓產(chan) 品“過硬”。廣藥集團已建立起由諾貝爾獎得主3人、國內(nei) 雙聘院士及國醫大師20人等組成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並建成國家級科研平台7個(ge) ,致力於(yu) 攻克重點產(chan) 業(ye) 難題。

  中醫藥走出去,品牌建設與(yu) 文化傳(chuan) 播同樣不可或缺。2017年,廣藥集團提出“時尚中藥”理念,主張在產(chan) 品創新的基礎上,用流行的包裝方式、營銷方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趣味化和健康化的個(ge) 性需求,推動中藥大眾(zhong) 化、國際化進程。如今由廣藥集團出品的安宮牛黃丸等一大批中成藥產(chan) 品走向海外,被國際市場廣泛認可。

  “我們(men) 還成立了科研基金,對相關(guan) 科研成果進行產(chan) 業(ye) 轉化,並以澳門為(wei) 橋頭堡,推動中藥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李楚源說,2020年,廣藥集團國際總部落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澳門,後續又建成澳門最大的標準化中藥製劑製造工廠,獲頒澳門第一個(ge) 中藥口服固體(ti) 製劑製造準照。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李楚源重點關(guan) 注的是如何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這一議題。“國際標準體(ti) 係的缺乏,製約了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中藥產(chan) 品注冊(ce) 及中醫服務標準互認互通程度也有待提高。”

  他建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建立中醫藥質量溯源標準體(ti) 係並開展國際化認證,把大灣區建設成為(wei) 中醫藥海外發展的平台樞紐,推動中醫藥產(chan) 品通過澳門走向葡語國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攜手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李楚源說:“我們(men) 要在國際上繼續講好中醫藥的故事,讓我們(men) 的‘國寶’持續造福人類。”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黃書(shu) 波、王若辰、薛園、劉芳洲、許祖華、張斌、鄒欣媛、周穎、李文哲、字強、丁怡全、文靜

  設計:陳琰澤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