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賀丹:加快生育支持基本製度構建 釋放生育潛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育政策轉向的重要時期,也是生育支持製度構建的關(guan) 鍵時期,必須加強基礎製度構建,其他生育友好政策才能有所依附,才能形成家庭友好的社會(hui) 生態。”生育政策是社會(hui) 持續的熱點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在提案中提出,加快生育支持基本製度構建,積極釋放生育潛能。
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數為(wei) 956萬(wan) 人,出生率為(wei) 6.77‰,出生人口數量比2021年末減少85萬(wan) 人。近年來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引起了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關(guan) 注。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了優(you) 化人口發展戰略,降低家庭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構建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的總體(ti) 要求。
賀丹指出,一般來說,女性由於(yu) 生育會(hui) 導致職業(ye) 中斷以及收入降低,與(yu) 非母親(qin) 或父親(qin) 相比,生育女性在職場的能力認定、職務晉升以及收入福利方麵也常常遭受係統性歧視。此外,在生育保險製度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婦女的產(chan) 假時間越長,雇主要承擔的用工成本越高,女性重返職場的障礙越大,就業(ye) 困境愈發突出。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2022年8月公布的統計數字,我國育齡婦女生育意願持續走低,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wei) 1.64個(ge) ,低於(yu) 2019年的1.73個(ge) ,而作為(wei) 生育主體(ti) 的“90後”“00後”僅(jin) 為(wei) 1.54個(ge) 和1.48個(ge) 。 “沒人帶”“養(yang) 不起”“生不出”等現實困難使家庭生育潛能未完全釋放。
“生育水平下降是微觀家庭根據外部經濟社會(hui) 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條件做出的合理反應。”賀丹提出,應以促進青年群體(ti) 職業(ye) 發展和家庭職責平衡為(wei) 出發點,加快相關(guan) 配套製度建設。
“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率、拓展生育保險籌資渠道,建立個(ge) 人、企業(ye) 和政府之間生育成本的合理分擔機製。” 賀丹認為(wei) ,可以根據企業(ye) 規模,按照雇傭(yong) 生育女職工的比例,對企業(ye) 給予一定的稅收返還等優(you) 惠,以激勵企業(ye) 為(wei) 女性提供平等就業(ye) 機會(hui) 。對企業(ye) 承擔的女職工產(chan) 假期間的工資、社保繳費等,相關(guan) 部門應以稅收返還的形式進行補貼,切實減輕企業(ye) 生育成本負擔。
賀丹表示,現在的生育保險都是由企業(ye) 繳費的,建議下一步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把靈活就業(ye) 人員納入進來,個(ge) 人繳費、雇傭(yong) 者分擔,再由政府財政給予一些補貼,激勵靈活就業(ye) 群體(ti) 加入生育保險。
賀丹同時建議,加大0-3歲嬰幼兒(er) 照護投入,將托育服務、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家庭育兒(er) 補貼製度,鼓勵代際育兒(er) 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