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故宮博物院藏清宮戲藏本“月令承應戲”將有望複現舞台

發布時間:2023-03-14 11: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應妮)故宮博物院與(yu) 上海昆劇團13日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文物保護、學術研究、劇目複排等多角度、多層次合作方式來“複活”宮廷演劇。

  根據雙方計劃,上海昆劇團將推出從(cong) 清宮戲藏本中精選的“月令承應戲”,經典名著之“三國”“水滸”“西遊”係列,以及昆劇《金雀記》等。其中,“月令承應戲”又稱節令承應戲。清代自乾隆年以來,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陽、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節令都演相應的戲曲,在清宮演劇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昆劇團將結合“傳(chuan) 統·民俗”節慶品牌演出項目,對部分節令戲進行挖掘整理,於(yu) 中秋、除夕、七夕等傳(chuan) 統佳節陸續推出,充分體(ti) 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守正創新,以及上海昆劇團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藝術特色。

  在活化創新方麵,上海昆劇團將開展學習(xi) 研究故宮所藏的明清宮廷音樂(le) ,重點對清宮壇廟祭祀所用的“中和韶樂(le) ”和“慶神歡樂(le) ”、朝會(hui) 典禮所用的“丹陛大樂(le) ”、殿陛筵宴所用的“清樂(le) ”和“舞樂(le) ”、皇家鹵簿儀(yi) 仗所用的“鹵簿樂(le) ”等進行研究恢複,既豐(feng) 富昆曲的音樂(le) 演奏,更讓傳(chuan) 統音樂(le) 重新煥發光彩。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dong) 表示,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清宮戲曲文物,是反映清宮演劇活動的珍貴實物遺存,對於(yu) 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jia) 值。作為(wei) 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故宮與(yu) 昆曲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絢爛文化與(yu) 不朽的人文精神,蘊含著人類文明偉(wei) 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需要係統地梳理和深入地挖掘,更需要利用與(yu) 傳(chuan) 承,讓戲本回歸戲台、讓文物煥發新生,使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中華文明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戲曲文物對於(yu) 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價(jia) 值。2014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宮廷戲曲研究所,致力於(yu) 戲曲文獻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傳(chuan) 播工作。上海昆劇團群英薈萃、眾(zhong) 星雲(yun) 集,是傳(chuan) 播昆曲藝術的重要劇團,致力於(yu) 傳(chuan) 統昆曲藝術的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為(wei) 傳(chuan) 統昆曲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雙方將通過文物保護、學術研究、劇目複排等多角度、多層次合作方式,“複活”宮廷演劇,再現藝術經典、追尋故曲佳音,在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當代價(jia) 值、推動文化傳(chuan) 承守正創新等方麵作出新的貢獻。

  簽約活動上,上海昆劇團演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戲曲劇目片段。“梅花獎”得主、表演藝術家黎安和國家一級演員餘(yu) 彬現場表演了《長生殿·小宴》選段,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古琴演奏家楊致儉(jian) 共同帶來了《牡丹亭·尋夢》選段。(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