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入局交出亮眼成績單 明星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TVB也入局明星直播帶貨能走多遠【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廣告下滑後直播電商成為(wei) 撐起營收的第二增長曲線】
3月7日晚,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VB)淘寶直播間“TVB識貨”首次開播,主播包括旗下藝人陳豪和陳敏之,持續6小時的營業(ye) 時間,吸引了485萬(wan) 人次觀看,累計觀看人數超過320萬(wan) ,最高在線人數超過3萬(wan) 人,最終交出了2350萬(wan) 元的帶貨成績單。
據悉,TVB附屬公司上海翡翠東(dong) 方傳(chuan) 播有限公司(TVBC)與(yu) 淘寶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於(yu) 年內(nei) 共同發展超過48場電商直播。隨著首播的完美收官,TVB的股價(jia) 也迎來了回升。3月8日,TVB盤中一度漲近100%,最終以13.4港元/股的價(jia) 格收盤,漲幅為(wei) 85.08%。
港劇式微,翡翠台不複從(cong) 前,經年累月的虧(kui) 損下,TVB也終於(yu) 找到了新的增長點——直播帶貨。然而,近兩(liang) 年,明星直播帶貨並非新鮮事,高額坑位費以及明星效應的祛魅讓市場對明星帶貨能力逐漸趨於(yu) 理性。盡管在與(yu) 素人主播的流量爭(zheng) 奪中,有專(zhuan) 業(ye) 的MCN機構(多頻道網絡)入場輔導,但隨著行業(ye) 增速放緩,行業(ye) 紅利消弭,等待明星們(men) 的挑戰還有很多。
TVB直播
“鮑魚小王子”陳豪吆喝鮑魚和遼參
“當初拍《溏心風暴》時候,現場好多道具鮑魚,都是15頭鮑。”
此次TVB在淘寶首播中再現了經典港劇《溏心風暴》中海味鋪的場景,請來了劇中的“鮑魚小王子”演員陳豪和演員陳敏之。開場陳豪便用粵語介紹鮑魚、遼參等海產(chan) 品,直播全程二人也幾乎是用粵語、港普進行講解,並不時穿插幾句劇中台詞,打造沉浸式港劇氛圍。整場直播共上架131款商品,主要包括一些香港本地食品、護膚品、生活用品,還有TVB旗下視頻平台埋堆堆VIP賬號。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淘寶直播並非TVB首次進軍(jun) 直播帶貨。早在去年4月,TVB就已經在抖音開通了三個(ge) 抖音電商賬號,分別是TVB識貨(港式甄選)、TVB識貨(美味甄選)和TVB識貨(香港嚴(yan) 選),目前三個(ge) 賬號粉絲(si) 量累積達到95.9萬(wan) ,其中粉絲(si) 最多的賬號是TVB識貨(港式甄選),約有60萬(wan) 粉絲(si) ,產(chan) 品售價(jia) 在100-300元不等。
新抖監測數據顯示,近30日,TVB識貨(港式甄選)直播銷售額為(wei) 750萬(wan) 元至1000萬(wan) 元,場均銷售額25萬(wan) 元至50萬(wan) 元。TVB識貨(香港嚴(yan) 選)近30日的直播銷售額為(wei) 100萬(wan) 元至250萬(wan) 元。
此外,TVB也在快手平台認證了官方賬號,每日的直播內(nei) 容是回放經典港劇,在快手小店中銷售埋堆堆App的會(hui) 員年卡、劇集的衍生周邊等產(chan) 品,相對於(yu) 抖音平台沒有過多的運營。
曾經孵化過多部經典港劇的TVB,如今風光早已不再。財報顯示,2018至2022年,TVB虧(kui) 損超過16億(yi) 港元,2022年上半年,TVB實現營收18.2億(yi) 港元,歸母淨利潤虧(kui) 損2.24億(yi) 港元。虧(kui) 損主要係電視台運作成本、廣告收入下滑所致。
直播電商已然成為(wei) TVB的第二增長曲線。2022年上半年,TVB的電子商貿業(ye) 務的收入為(wei) 4.61億(yi) 港元,同比增長約26倍,環比增長93.69%,占整體(ti) 收入的25%左右。TVB表示,2022年上半年,財務指標有所改善,主要由於(yu) 其2021年8月底收購的香港本土的電商企業(ye) 士多集團所貢獻的電商收入所帶動,而居家抗疫又培養(yang) 了香港消費者網上購物的習(xi) 慣。
不過,對於(yu) TVB進軍(jun) 直播電商,光大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如果從(cong) 電視廣播過去幾年的業(ye) 績表現和未來直播收入的預期規模來看,新計劃對短期業(ye) 績所帶來的影響預計將不太明顯,預期基本麵暫時不足以支持股價(jia) 連續上漲,投資者應注意個(ge) 中風險。”
明星帶貨
高額坑位費卻難保銷售額
遭遇難題頻翻車
“明星的盡頭都是直播帶貨”,許多港星似乎也不外如是,不過,高額坑位費卻難保銷售額成為(wei) 行業(ye) 共性問題。
此前公開報道顯示,汪涵、賈乃亮等明星早期的坑位費可以達到10萬(wan) 元至20萬(wan) 元,即便行業(ye) 回落,坑位費下調也能達到6萬(wan) 元至12萬(wan) 元。2021年6·18期間,林依輪的直播間交易額達2.4億(yi) 元,朱梓驍、吉傑也成為(wei) 銷售額過億(yi) 的明星。如果按照行業(ye) 通行的20%抽傭(yong) 比例計算,部分明星通過直播帶貨就能月入超千萬(wan) 元。
分析認為(wei) ,明星有著一定的粉絲(si) 基礎,直播帶貨相比於(yu) 素人主播有著天然的流量加持,明星們(men) “販賣情懷”打開市場更為(wei) 輕鬆,港星們(men) 也能借助直播帶貨打入內(nei) 地市場。對於(yu) 明星來說,販賣情懷帶貨稍有不慎就會(hui) 跌落神壇失去多年積攢的口碑,但在巨額利益麵前誰都無法經受誘惑。然而,“情懷”並不能支持複購,直播帶貨發展至今,消費者們(men) 不再“看人下單”,而是更為(wei) 注重產(chan) 品的質量、性價(jia) 比。
54歲的港星陳浩民,曾塑造“段譽”“薛平貴”等多個(ge) 深入人心的角色,進入直播電商領域後卻引發諸多爭(zheng) 議。一瓶標價(jia) 近6000元的原裝進口紅酒,在陳浩民的直播間僅(jin) 賣19.9元,直播間彈幕裏都在刷“假貨”“騙子”等評價(jia) 。“鳩摩智”李國麟以原版造型開直播,情懷滿滿,連播幾個(ge) 小時最後卻因廠商服務不靠譜,導致38萬(wan) 訂單被退貨31萬(wan) 。
據媒體(ti) 援引某直播公司副總經理爆料,從(cong) 2020年10月17日開始,她先後和蔣麗(li) 莎、黃聖依、楊坤、三江鍋、羅永浩合作了五場直播,為(wei) 某知名家電品牌的新品保溫杯帶貨。公司為(wei) 五場直播共計付出32.5萬(wan) 元的坑位費,實際銷售額還不到10萬(wan) 元。其中,楊坤、黃聖依坑位費最高,都是10萬(wan) 元,但楊坤隻賣出18348元銷售額,黃聖依僅(jin) 售出5個(ge) 保溫杯,銷售額695元。
明星效應的祛魅以及巨額的坑位費讓商家也越發謹慎起來,品牌也開始意識到明星直播帶貨的重點不是明星而是帶貨。去年雙十一,某品牌商支付了20萬(wan) 元坑位費讓一名600多萬(wan) 粉絲(si) 的明星直播帶貨,直播公司承諾保底銷售額為(wei) 25萬(wan) 元,實際成交僅(jin) 4000元。品牌商要求直播公司退款,最終法院判決(jue) 直播公司退還16萬(wan) 元。
文/本報記者 溫婧 實習(xi) 生/邵雨婷
觀察
專(zhuan) 業(ye) 機構入局
明星帶貨麵臨(lin) 更大挑戰
實際上,一些明星更多時候在直播間裏是充當“吉祥物”的存在,與(yu) 專(zhuan) 業(ye) 主播不同,明星大多不了解直播流程,對選品也不夠熟悉。
在3月7日的首播中,陳敏之和陳豪就多次出現失誤。在介紹iphoness14時,陳敏之手裏一直展示的是iphoness14 Pro,四分鍾的產(chan) 品介紹中無人提醒。在介紹某款“水乳”產(chan) 品時,又念成了“水羽”,最後隻能靠助播講普通話來化解。
不過,隨著行業(ye) 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明星直播也逐漸形成了更為(wei) 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專(zhuan) 業(ye) 的MCN機構開始簽約明星藝人,從(cong) 供應鏈到選品,專(zhuan) 業(ye) 的團隊提供更為(wei) 專(zhuan) 業(ye) 性、流程化的服務支持,幫助明星解決(jue) 直播帶貨的“貨”與(yu) “場”的問題。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麵上主要分為(wei) 三類MCN機構,一是傳(chuan) 統的直播電商機構,除明星藝人外,也同步孵化素人主播,擁有更為(wei) 全麵的主播資源;二是明星自己創立的MCN機構,比如胡海泉的聚匠星辰,更為(wei) 專(zhuan) 注明星藝人的業(ye) 務規劃;三是藝人經紀公司增設直播電商業(ye) 務,直播帶貨僅(jin) 作為(wei) 公司業(ye) 務的分支。
從(cong) 片場轉戰至直播間,場景變小,但給明星帶來的挑戰卻更大了。遙望科技的市場公關(guan) 總監曾對媒體(ti) 表示,“我們(men) 願意給那些有意願嚐試直播的明星主播們(men) 提供場地、團隊、產(chan) 品等等,誰賣貨賣得更多,下一場就接著投放,帶貨表現不好的就淘汰了。”
不容忽視的是,直播電商的紅利正在慢慢消散。據淘寶發布的《2022直播電商白皮書(shu) 》顯示,預計2022年直播電商GMV約為(wei) 3.5萬(wan) 億(yi) 元,年增長率為(wei) 53%,與(yu) 前幾年高達三位數的增速相比,下降明顯。盡管有專(zhuan) 業(ye) MCN機構的幫扶,明星直播還能走多遠仍要觀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