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司法部:全國建立以普法為主要任務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視頻號等超過3萬個

發布時間:2023-03-16 15: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6日電 16日,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shu) ,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司法部普法與(yu) 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把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作為(wei) 依法治網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組織、指導、推動各地各部門充分運用互聯網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

  在製度方麵,網絡普法的製度設計日益完善。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加強新媒體(ti) 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全國“七五”普法規劃強調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chuan) ”行動,“八五”普法規劃強調以互聯網思維和全媒體(ti) 視角深耕智慧普法。

  在平台方麵,許多網絡平台和媒體(ti) 的公益普法功能日益突出。比如學習(xi) 強國、人民網、新華網、法治網等都開辟了法治專(zhuan) 欄,司法部強化全國智慧普法平台功能,推動與(yu) 中國庭審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shu) 網等網絡平台的信息共享。目前,全國建立以普法為(wei) 主要任務的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客戶端、視頻號等已超過3萬(wan) 個(ge) 。“中國普法”微信公眾(zhong) 號2022年總閱讀量6.67億(yi) ,目前訂閱用戶已突破3000萬(wan) 。

  在產(chan) 品方麵,網絡普法產(chan) 品的供給日益豐(feng) 富。結合不同群體(ti) 普法需求,運用圖解、動漫、短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樂(le) 等多種形式創作大量網絡普法產(chan) 品,通過微博客、公眾(zhong) 賬號等多種渠道向公眾(zhong) 提供法律知識,解讀法律法規,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

  在活動方麵,線上普法和線下普法日益融合。在全國憲法宣傳(chuan) 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傳(chuan) 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各地各部門都開展了豐(feng) 富多樣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普法活動。中央網信辦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組織開展了一係列網絡普法活動,特別是圍繞利用網絡傳(chuan) 播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ge) 人信息權益、電信網絡詐騙、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問題,開展以案釋法,促進了網絡空間的依法治理。

  王曉光表示,網絡普法促進了法律知識的到達率、普及率、知曉率顯著提升,權利與(yu) 義(yi) 務、個(ge) 人自由與(yu) 社會(hui) 責任相統一的法治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尊法守法學法用法日益成為(wei) 網絡空間廣泛共識和基本準則。(中新財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