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像打擊毒品一樣治理“迷藥”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3-03-17 15:55: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鍾的

  一聞就昏迷,一喝就失憶,服下後乖乖聽話……3 15前夕,記者臥底調查“迷藥”產(chan) 業(ye) 鏈,發現電商平台上仍有不少藥販子將各類“迷藥”偽(wei) 裝成香煙糖果飲料隱蔽出售,賣家還給買(mai) 家詳細講解如何收拾現場脫罪。經記者調查舉(ju) 報,這些藥販子正被查處。

  給人下了“迷藥”以後對方乖乖聽話,這些在犯罪片裏出現的情節,竟然通過網絡銷售渠道輕鬆成為(wei) 現實,無疑令人憂心。在類似“迷藥”案件中,受害者大多數是女性,她們(men) 因此受到身體(ti) 傷(shang) 害和隱私權利的侵害,如果藥物毒性較大或是劑量過大,甚至會(hui) 威脅生命。

  根據報道,網上叫賣的“迷藥”多是精神類藥物。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任何藥品一旦被濫用,非但不能起到治病的效果,還會(hui) 危害服用者健康。因此,國家對藥品使用有著嚴(yan) 格的管控規則,對於(yu) 精神類藥物更出台專(zhuan) 門規定。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明確指出,對麻醉藥品藥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實行管製,對相關(guan) 藥品的種植、實驗研究和生產(chan) 提出具體(ti) 要求,對經營、使用、儲(chu) 存、運輸等各環節設置嚴(yan) 格規定。例如,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實行定點經營製度,執業(ye) 醫師應當使用專(zhuan) 用處方開具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等等。

  有的“迷藥”可能不具備成癮性,暫時不在毒品的管製範圍內(nei) 。但是,不知情者服用“迷藥”以後受到的傷(shang) 害,同樣不能被忽視。從(cong) 這個(ge) 角度出發,有必要像打擊毒品一樣治理“迷藥”產(chan) 業(ye) 鏈,讓實施違法犯罪人員受到更加嚴(yan) 厲的處罰。

  與(yu) 毒品的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都在地下有所區別,精神類藥品的生產(chan) 是合法的,但會(hui) 在流通環節產(chan) 生被人濫用的問題。有的可能是生產(chan) 企業(ye) 和中間商管理不嚴(yan) 格,導致本該嚴(yan) 格管控的精神類藥品流入地下黑市,也有可能是藥販子通過去醫院“騙藥”後轉手倒賣,或直接利用經營診所或精神病醫院出貨。

  此外,曾有媒體(ti) 梳理公開案例,發現通過進境郵遞渠道,偽(wei) 裝成鈣片、酵素等物品非法郵寄精神藥品氟硝西泮的案件多發,通過“互聯網+物流寄遞”進行的類似活動也明顯增多。換言之,精神類藥品的非法流通渠道非常複雜,需要多管齊下,仔細排查各個(ge) 環節,切斷任何可能的流通鏈條。

  目前,盡管在平台上明目張膽出售“迷藥”的現象已經不多,但還有藥販子巧立名目,以不相關(guan) 的商品名稱販賣藥品,比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把“迷藥”偽(wei) 裝成壁畫出售。對此,平台要加大技術監控力度,比如增加關(guan) 鍵詞檢測功能,對於(yu) 觸發敏感信息的交易,及時介入處置。

  規範管製藥品流通,是全社會(hui)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隻有嚴(yan) 格執行法律規範,不把“迷藥”當玩笑看,進一步劃清紅線和底線,並不斷提高違法成本,“迷藥”亂(luan) 象才有望得到緩解。(王鍾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