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實現高水平供需良性循環

發布時間:2023-03-20 15:4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國內(nei) 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需求不足依然是突出矛盾。我們(men) 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者對立統一推動著國民經濟的運行。受製於(yu) 前期內(nei) 需市場的發展情況,我國生產(chan) 體(ti) 係的供給能力與(yu) 國際需求結合相對緊密,承擔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加工製造環節,國內(nei) 生產(chan) 能力的擴張主要滿足於(yu) 國際需求的增長。而在國際循環中,我國在通過生產(chan) 者驅動的鏈條學習(xi) 核心技術推動工藝革新方麵存在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在利用消費者驅動的鏈條獲取營銷網絡促進品牌形成方麵也需要提升。這就要求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同時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nei) 需,進一步反哺成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動力之源,以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更好統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nei) 需,要抓緊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生產(chan) 是首要的、起決(jue) 定性作用的環節。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認為(wei) ,在社會(hui) 生產(chan) 和再生產(chan) 過程中,一定的生產(chan) 決(jue) 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guan) 係。生產(chan) 創造出消費的對象,決(jue) 定消費的方式,激發消費的動力。同時,廣大國內(nei) 消費者對於(yu) 高質量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需求也與(yu) 日俱增。

  有鑒於(yu) 此,要以提高製造業(ye) 創新能力和促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高級化為(wei) 目標,鼓勵現代工業(ye) 特別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醫藥等高精尖製造業(ye) 的發展,通過高質量的供給創造,實現供給對於(yu) 需求的引領作用。要推行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的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以供給側(ce) 的效率提升帶動整體(ti) 經濟的效率提升,以生產(chan) 的效率提升增加分配的主動空間,進一步擴大內(nei) 需市場的源頭活水。

  激發內(nei) 需市場自身活力也至關(guan) 重要。對於(yu)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研究表明,更大的國內(nei) 市場可助力本土企業(ye) 通過規模優(you) 勢更好地完成自主創新。大國經濟的特征與(yu) 優(you) 勢在於(yu) 以內(nei) 需為(wei) 主導、內(nei) 部可循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我國雖擁有14億(yi) 多人口,具備形成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巨大成長空間,但市場規模優(you) 勢還沒有完全釋放。為(wei) 構建穩定的消費環境,確保國內(nei) 消費者“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完善分配製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高勞動報酬的分配比重,提高低收入群體(ti) 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為(wei) 消費提質擴容提供根本保障。要創新消費業(ye) 態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鼓勵“互聯網+服務”開拓新領域,提高文旅、醫療、教育、養(yang) 老、家政等服務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促進共享經濟和新個(ge) 體(ti) 經濟發展,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消費市場,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選擇空間。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