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網發布《運河城市形象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2023-03-20 15:41: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17日電 今日上午,由人民網主辦的《運河城市形象發展報告》發布會(hui) 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ti) 大廈1號演播廳舉(ju) 行,發布會(hui) 主題為(wei) “講好大運河故事 引領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黨(dang) 委委員、監事會(hui) 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出席發布會(hui) 並進行主旨發言。唐維紅表示,當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與(yu)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深入推進,各大運河城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將大運河打造成為(wei) 城市的優(you) 質名片,全麵深入開展大運河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利用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我們(men) 需要以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進一步擦亮運河文化標識,講好運河城市故事,把運河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優(you) 勢,賦能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人民生活改善,打造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標誌性品牌,助力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人民網將繼續發揮自身優(you) 勢,為(wei) 大運河文化以及運河城市形象在世界範圍內(nei) 傳(chuan) 播提供全方位助力。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圍繞“運河城市文化挖掘與(yu) 交流”,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流圍繞“讓‘古運河重生’的揚州實踐”,江蘇省文投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徐寧圍繞“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yun) 平台,打造‘數字大運河’”主題進行了視頻主旨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做主旨發言。

  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流做主旨發言。

  江蘇省文投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徐寧做主旨發言。

  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劉誌華現場發布了《運河城市形象發展報告》主要內(nei) 容。《報告》是人民網研究院首份聚焦運河城市形象發展的研究報告,由城市運河傳(chuan) 播關(guan) 聯度、媒體(ti) 報道中的運河城市形象、網民眼中的運河城市形象、專(zhuan) 家智庫評價(jia) 分析、海外傳(chuan) 播方式及案例分析、運河城市形象發展相關(guan) 建議六部分組成。《報告》提出“運河傳(chuan) 播關(guan) 聯度”概念,即一定時期內(nei) “運河+城市”的報刊報道數量占整個(ge) 城市報道數量的比例。《報告》指出,暢通運河、航段通航能力不斷提升,修複生態、沿岸環境治理穩步推進等是近年來媒體(ti) 報道中的運河城市形象。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優(you) 美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網紅打卡”地大運河文博單位以及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是網民討論運河城市的主要形象標簽。針對運河城市下一階段發展,《報告》建議因地製宜打造具有辨識度的運河文化標識,以強大文化產(chan) 業(ye) 推動運河IP打造,多渠道推動大運河文化數字化傳(chuan) 播,進一步打造運河文化對外傳(chuan) 播品牌與(yu) 標識性符號。報告全文通過人民網同步發布。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呂娟,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教授陳喜波,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文化遺產(chan) 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銘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

  洪濤在題為(wei) 《運河經濟帶的現代化發展》的主題演講中,重點提到了運河經濟帶的現代化暢想,並圍繞經濟現代化、社會(hui) 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市場現代化、流通現代化、文化現代化闡述了運河經濟帶未來的發展方向。洪濤表示,新運河經濟帶應該是黃金的經濟帶、開放的經濟帶、綠色的經濟帶、品牌的經濟帶,更應該是高質量的經濟帶。

  呂娟在題為(wei) 《大運河水工智慧與(yu) 城市發展》的演講中闡述了水工設施和運河的關(guan) 係,並以北京和淮安為(wei) 例,重點說明了水工進步對城市發展的支撐。呂娟表示,通惠河及其水源工程的興(xing) 建,為(wei) 北京提供了城市河湖體(ti) 係,對區域生態環境和城市風貌的塑造產(chan) 生了長遠的影響。淮安作為(wei) 治淮建設主戰場、南水北調主通道、民生水利主陣地,境內(nei) 水網縱橫、水利工程密布,水文化豐(feng) 厚,既保障了一方平安,也為(wei) 國家的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陳喜波在題為(wei) 《文明互鑒視角下的中國大運河》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運河科技在世界居於(yu) 領先地位,十五世紀的“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技術領先西方百年。西方許多運河開鑿不利用自然河流,運與(yu) 河分離。而中國運與(yu) 河“合一”, 運河體(ti) 現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陳喜波表示,運河文化的本質是溝通和交流,建議進一步發揮大運河文明互鑒的橋梁作用,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

  王銘在主題演講中全麵梳理了大運河與(yu) 北京的曆史文脈。王銘表示,大運河在曆史上對北京城發展舉(ju) 足輕重。曆史傳(chuan) 統是一種內(nei) 在的合法性和強大的心理慣性,說清楚運河連接世界的曆史文脈,大運河文化的海外傳(chuan) 播也會(hui) 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因此,從(cong) 傳(chuan) 統中尋找大運河與(yu) 世界對話的曆史資源,才能更有說服力地講好今天大運河的中國故事。

  發布會(hui) 上還舉(ju) 行了人民網運河“城·事”拍攝首站啟動儀(yi) 式。人文影像短視頻專(zhuan) 題中國“城·事”(Tales of Cities)曾獲得中國新聞獎,致力於(yu) 打造“海外受眾(zhong) 能看懂、喜歡看”的融媒體(ti) 作品,助力中國城市在新媒體(ti) 時代清晰建構國際形象,2023年將重點聚焦運河城市。人民網黨(dang) 委委員、監事會(hui) 主席、研究院院長唐維紅為(wei) 拍攝團隊授旗。團隊將於(yu) 近期前往無錫拍攝,從(cong) 風貌、美食、文化和產(chan) 業(ye) 等多方麵展現無錫的獨特魅力。(廖燦亮)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