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模型製作技藝展亮相恭王府博物館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大匠之手澤 年代之磋磨——中國傳(chuan) 統建築模型製作技藝展”20日在恭王府博物館嘉樂(le) 堂開幕。
20世紀30至40年代,以朱啟鈐、梁思成、林徽因為(wei) 代表的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們(men) ,先後在1937年、1947年對恭王府進行測繪,當時所留下的實地測繪畫圖及室內(nei) 外照片,成為(wei) 了恭王府開展古建修繕和室內(nei) 複原工作最直觀、最準確,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依據。
展覽中展出了20餘(yu) 件由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收藏,於(yu) 20世紀30至50年代製作的珍貴古建築模型文物,與(yu) 之相關(guan) 的建築油畫、建築彩畫、測繪圖紙和老照片。
展覽共分為(wei) “大匠之心”“映照之韻”“結構之趣”三個(ge) 部分,圍繞著“人、藝、技”展開:在“大匠之心”展區,昔日的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們(men) 與(yu) 今日的古建學者,古建築模型製作匠師與(yu) 今日的非遺傳(chuan) 承人,將上演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該展廳展出了南禪寺大殿、趙州橋、獨樂(le) 寺觀音閣等古建模型;“映照之韻”展區通過多媒體(ti) 影像、空間造景、智化寺如來殿模型、明清北京城古建築模型、老油畫等呈現古建築之美;“結構之趣”展區則以梁架和鬥拱模型、古建築營造基礎知識的傳(chuan) 達,呈現古建築的結構趣味,佛光寺大殿梁架模型、故宮轉角鬥拱模型等多件展品,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建築結構的無限妙趣及先輩們(men) 令人歎服的聰明才智。
展覽期間還將通過情境化戲劇表演,非遺展演、多媒體(ti) 影像、場景複原等豐(feng) 富的展示手段為(wei) 嘉賓和觀眾(zhong) 們(men) 帶來多元視聽的體(ti) 驗。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feng) 乃恩表示,今年是恭王府博物館創建40周年,2021年恭博以官式建築營造技藝(恭王府)入選北京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以此為(wei) 契機舉(ju) 辦該展,來追憶中國營造學社兩(liang) 次前來恭王府進行古建測繪的曆史。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6月25日。在此期間還將舉(ju) 行“中國傳(chuan) 統建築模型製作技藝展學術研討會(hui) ”,傳(chuan) 統古建築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業(ye) 內(nei) 精英、相關(guan) 企業(ye) 代表、非遺傳(chuan) 承人等齊聚一堂,對當今現存古建築的研究、現狀、傳(chuan) 承等議題開展深入探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