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八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女子抽糞班裏的北京大妞

發布時間:2023-03-21 16:2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北京市東(dong) 城區幸福大街上,很多街坊都認識李萌。這個(ge) 愛美的年輕姑娘穿著一身環衛製服,正幹著人們(men) 眼中最髒最臭的活兒(er) 。

  抽糞車緩緩駛進胡同裏,停在公廁旁,在車和糞井中間讓出一條可供路人通行的小道。北京市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時傳(chuan) 祥所三八女子抽糞班班長李萌招呼著,“大爺您先過”“當心,您慢點兒(er) ”,緊接著開蓋、打漂、抽淨、抱管上車。一套操作如行雲(yun) 流水。

  2011年,22歲的李萌來抽糞班報到,把班長李愛玲高興(xing) 壞了。彼時的女子抽糞班裏,已經十四五年沒有年輕人了。

  李萌記得,最開始自己上手時,衣服沒有一天是不髒的,光是抱管子上車,就得把四肢和腹部的力氣都用上,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這種厚膠皮管子不加壓時,約有三四十斤;加壓後,在糞井裏能有上百斤重。在井中晃動管子、調整位置,抽出糞汙上漂浮的穢物,俗稱“打漂”,這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稍有不慎,管子的吸力還會(hui) 把人帶進去。

  近距離接觸糞汙產(chan) 生的生理反應一度讓李萌吃不下飯。有同事以為(wei) 她不會(hui) 再來了,沒想到第二天,李萌比大家還來得早。

  “糞井裏不留糞便,是我們(men) 給老百姓的承諾。”李萌說。她的同事,北京市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時傳(chuan) 祥所青年班工作人員陳輝說,自己來所裏11年,萌萌沒有一次業(ye) 務質量不達標。

  李萌是胡同裏長大的北京大妞。她說,以前自己家務活兒(er) 都不怎麽(me) 幹,幾年軍(jun) 旅生活是她人生的轉折。懷著對軍(jun) 人的憧憬,18歲時李萌報名當了兵。從(cong) 北京站出發,她像去春遊一樣開心,不懂母親(qin) 在哭什麽(me) 。

  軍(jun) 姿一站就是6小時,李萌愛跟自己較勁,她心想,“隻要身邊的戰友不倒下,我就不能倒下”。許多原以為(wei) 的不可能都在這裏被打破,15分鍾內(nei) 跑完5公裏、熟記3000個(ge) 以上電話號碼……

  再次回到北京,李萌選擇當一名抽糞工。經受了軍(jun) 營的磨煉,很多困難已不在話下。但她的母親(qin) 無法接受。

  “吃喝拉撒,是人的必須。我覺得做這個(ge) 很好。”李萌說。

  “不好好學習(xi) 以後就跟她一樣掃大街。”工作中的李萌沒少遭受路人的指點;有賣菜的小販不配合,甚至咬了她一口;溝通有不順意的地方,就把氣往李萌身上撒。“那時我就是想改變別人對這個(ge) 職業(ye) 的看法,哪怕一點點也可以。”

  她的工作不隻抽糞。“北京‘煤改電’之前,我們(men) 幫居民搬蜂窩煤、囤白菜,誰家台階老化了我們(men) 來砌,這些義(yi) 務勞動是從(cong) ‘時老爺’就傳(chuan) 下來的。”

  李萌把時傳(chuan) 祥稱作“時老爺”,他曾是北京市原崇文區清潔隊的掏糞工人,新中國第一代勞動模範。他說過的“寧可一人髒、換來萬(wan) 家淨”10個(ge) 大字至今仍貼在所裏的顯眼位置。“時代不同了,但工作作風沒變。”李萌說。

  在胡同裏工作需要細心。一條胡同是一個(ge) 責任段,根據居住人群特點,李萌和老百姓溝通好不同的工作時間。胡同裏老人多一些的,早上就抽得快一點,不影響老人曬被子做飯;年輕人或學生多一點的,就避開七八點的上班上學高峰時段。

  開工前,李萌通常還要耗費幾十分鍾來挪走胡同裏的車和雜物。和各家熟絡後,胡同裏停的車是誰家的,她都一清二楚。

  立春後,各家就開始修房補漏。胡同細密蜿蜒,原本抽糞車都是卡著路沿走。“你家多建一點、他家多建一點,車就過不去了。”一個(ge) 大爺就曾因此和李萌起爭(zheng) 執,李萌想出一招,“您收回一點,我給您蓋一花架子”,化解了衝(chong) 突。

  公廁是多家共用,疫情時期,人們(men) 擔心糞便、尿液傳(chuan) 播病毒,不敢去。

  “可環衛工人不能害怕,該你上的時候就得上。”李萌說,當時所裏第一時間成立了黨(dang) 員突擊隊,也給胡同居民發了《致居民的一封信》,“我們(men) 既做好抽糞工作,也做好消殺工作,讓老百姓更放心地使用公廁,回歸正常生活。”

  變化在悄然發生。看到李萌來了,有街坊樂(le) 嗬嗬地主動把車挪開。酷暑下,有大爺大媽給李萌送上一根冰棍或一瓶飲料。“現在,我們(men) 之間是雙向奔赴。”李萌笑著說。

  李萌真正把抽糞從(cong) 一份工作當作事業(ye) ,是在2012年。那年,她接到來電,通知她被評為(wei) “北京榜樣”,請她去領獎。起初,她以為(wei) 是詐騙電話,“沒報名我怎麽(me) 會(hui) 得獎?”對方說,“是老百姓給你報的名”。那一刻,李萌覺得特別暖心,那是對她工作的認可,“一切都值了!”母親(qin) 的態度也因此轉變。“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ge) 獎。”李萌說。

  後來,李萌先後當選黨(dang) 的十九大代表、二十大代表。她把老百姓的聲音、把一線環衛工人的聲音傳(chuan) 遞出來,也把黨(dang) 的政策講給大家聽。

  “小公廁連著大民生。”李萌的目光投向胡同最深處,“公廁不僅(jin) 僅(jin) 是我們(men) 的臉麵,更事關(guan) 老百姓實際的生活體(ti) 驗和幸福感。”

  她回憶,自己小時候上公廁踮著腳,捏著鼻子,進去就恨不得馬上出來。她見證了“公廁革命”帶來的變化。公廁改造“一廁一設計”:胡同如果老人多,就多設坐便器;孩子多一些,要設母嬰室;有殘障人士,就增加無障礙設施;有的公廁還裝上Wi-Fi,有大爺向她吐槽,年輕人在裏麵玩遊戲不出來,能不能限定Wi-Fi使用時間,這倒成了一種“甜蜜的煩惱”。

  12年過去,李萌依然是抽糞班裏最年輕的姑娘。她等待著年輕人的加入,把精神繼續傳(chuan) 承下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