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逐步提升 網絡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發布時間:2023-03-22 16:09:00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網

  □《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專(zhuan) 家談

  法治網特約評論員 張新寶

  2023年3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shu) (以下簡稱白皮書(shu) ),全麵總結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經驗,分享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成就。

  白皮書(shu) 指出,我國進入新時代,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將依法治網作為(wei) 全麵依法治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重要內(nei) 容,努力構建完備的網絡法律規範體(ti) 係、高效的網絡法治實施體(ti) 係、嚴(yan) 密的網絡法治監督體(ti) 係、有力的網絡法治保障體(ti) 係,網絡法治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

  我國的網絡法治建設,不僅(jin) 有力提升了本國互聯網治理能力,也為(wei) 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白皮書(shu) 從(cong) 六個(ge) 方麵,分別闡述了我國網絡法治建設的成就,包括:堅定不移走依法治網之路、夯實網絡空間法製基礎、保障網絡空間規範有序、捍衛網絡空間公平正義(yi) 、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加強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本文主要解讀白皮書(shu) 關(guan) 於(yu) 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的有關(guan) 論述。

  網絡法治意識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國家的信息化快速發展,數字中國數字經濟建設全麵推進,中央發布了多項重要文件,立法部門製定了多項法律法規。同時,新時代也從(cong) “依法治國”提升為(wei) “全麵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這就要求廣大黨(dang) 員幹部和人民群眾(zhong) 不斷提高法治意識、增強法律素養(yang) ,不僅(jin) 是在傳(chuan) 統物理空間而且在網絡空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樣的法律意識,日益成為(wei) 網絡空間的廣泛共識和基本準則,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在網絡空間得到全麵彰顯。

  全麵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律意識和素養(yang) ,有特殊的任務和要求,也有特別的實現路徑。重點是:提高網民的法治觀念與(yu) 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網絡法律法規全麵普及;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和有效落實網絡平台主體(ti) 責任和行業(ye) 自律。創新法學研究和教育,服務於(yu) 互聯網法治建設。

  在全民普法方麵,“互聯網+普法”將單向式法治宣傳(chuan) 轉變為(wei) 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化的法律術語轉化為(wei) 通俗易懂的生活話語、網言網語,受眾(zhong) 的參與(yu) 感、體(ti) 驗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宣傳(chuan) 普及網絡法律法規是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重點內(nei) 容。網絡法律法規全麵普及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網絡法治觀念,為(wei) 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網絡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持。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nei) 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宣傳(chuan) 普及網絡法律法規是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重點內(nei) 容。網絡法律法規全麵普及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網絡法治觀念,為(wei) 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網絡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持。網絡法律法規普及融入網絡立法全過程。在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網絡法律法規製定過程中,利用線上線下渠道,通過公開征求意見、研討論證等方式,廣泛聽取、充分吸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等各方意見。網絡法律法規公布實施時,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答記者問和專(zhuan) 家解讀等方式解疑釋惑,引導公眾(zhong) 了解網絡法律知識、遵守網絡法律法規,為(wei) 依法治網築牢群眾(zhong) 基礎。

  我國圍繞青少年、互聯網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等重要普法對象開展法治宣傳(chuan) ,引導青少年網民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督促互聯網企業(ye) 合規合法經營,提升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強化互聯網企業(ye) 相關(guan) 人員的依法經營意識。互聯網企業(ye) 是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市場主體(ti) ,守法誠信是其應當遵守的基本行為(wei) 準則。我國加強對互聯網企業(ye) 相關(guan) 人員的網絡法治教育培訓,把網絡法律法規特別是電子商務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知識產(chan) 權法等與(yu) 經營活動、行業(ye) 發展密切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納入企業(ye) 入職培訓、日常培訓。支持互聯網行業(ye) 組織為(wei) 互聯網企業(ye) 及其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形式多樣的法律宣傳(chuan) 教育,鼓勵互聯網行業(ye) 組織督促企業(ye) 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並重的價(jia) 值導向,通過完善行業(ye) 規範、出台行業(ye) 標準、發布誠信倡議等方式,引導互聯網企業(ye) 積極履行法律義(yi) 務和社會(hui) 責任,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

  我國初步形成了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製度與(yu) 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研究、人才培養(yang) 機製,為(wei) 網絡法治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網絡法治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能力。高校、科研機構創建網絡法治研究新型智庫,先後建立多個(ge) 綜合性網絡法治研究基地。專(zhuan) 家學者深入參與(yu) 網絡法治活動,圍繞網絡法治重要規劃、重大立法、重點改革等加強調查研究,提出建設性建議。

  網絡法治領域人才培養(yang) 取得進步。中國係統整合傳(chuan) 統法學學科教育和網絡相關(guan) 學科教育,在設立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的基礎上,部分高校開設網絡與(yu) 信息法學、數字法學、計算法學、人工智能法學等二級學科。高校依規自主開設網絡安全與(yu) 執法等網絡法治相關(guan) 本科專(zhuan) 業(ye) 。組建從(cong) 事網絡法學研究和教學的工作團隊,講授網絡與(yu) 信息安全、法律與(yu) 人工智能、網絡法學、區塊鏈與(yu) 電子證據、法律數據分析等融合法律知識與(yu) 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知識的跨學科跨專(zhuan) 業(ye) 課程,編寫(xie) 了一係列具有前沿性、通用性及實操性教材,培養(yang) 出一大批兼具法律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術背景的複合型人才,為(wei) 網絡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人才支撐。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法學教育與(yu) 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指明了主要目標,要求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加強政治思想建設,優(you) 化法學院校布局,完善法學院校管理指導體(ti) 製,優(you) 化學科體(ti) 係,健全教學體(ti) 係,完善教材體(ti) 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發展理論研究體(ti) 係等,這將極大促進我國法學研究和教育事業(ye) 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hui) 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