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重磅!2022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77415元!

發布時間:2023-03-22 16:14:00來源: 北京新聞

  3月21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

  統計公報顯示,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9萬(wan) 元,保持各省區市領先水平。

  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1]

  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2023年3月21日

  2022年,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國內(nei) 經濟發展“三重壓力”以及疫情散發頻發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北京一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wei) 統領,持續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切實推動社會(hui) 民生改善,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綜合

  經濟增長: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41610.9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其中,第一產(chan) 業(ye) [2]增加值111.5億(yi) 元,下降1.6%;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6605.1億(yi) 元,下降11.4%;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34894.3億(yi) 元,增長3.4%。三次產(chan) 業(ye) 構成為(wei) 0.3︰15.9︰83.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為(wei) 19.0萬(wan) 元。

  表1 2022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

  圖1 2018-2022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及增長速度

  人口與(yu) 就業(ye) :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184.3萬(wan) 人,比上年末減少4.3萬(wan) 人。其中,城鎮人口1912.8萬(wan) 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wei) 87.6%;常住外來人口825.1萬(wan) 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wei) 37.8%。常住人口出生率為(wei) 5.67‰,死亡率為(wei) 5.72‰,自然增長率為(wei) -0.0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ye) 26萬(wan) 人。全年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均值為(wei) 4.7%,運行在年度調控目標內(nei) 。

  表2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及構成

  價(jia) 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8%。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上漲2.3%,工業(ye) 生產(chan) 者購進價(jia) 格上漲6.2%。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上漲2.7%。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環比指數為(wei) 100.2、同比指數為(wei) 105.8;二手住宅銷售價(jia) 格環比指數為(wei) 99.6、同比指數為(wei) 103.9。

  圖2 2022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月度漲跌幅度

  表3 2022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跌幅度

  表4 2022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jia) 格環比指數

  二、農(nong) 業(ye)

  全年實現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268.2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0%。

  其中,農(nong) 業(ye) (種植業(ye) )產(chan) 值129.8億(yi) 元,增長2.3%;林業(ye) 產(chan) 值86.5億(yi) 元,增長1.4%。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麵積7.7萬(wan) 公頃,增長26.0%,糧食總產(chan) 量45.4萬(wan) 噸,增長20.1%;蔬菜及食用菌產(chan) 量198.9萬(wan) 噸,增長20.1%;年末生豬存欄量36.8萬(wan) 頭,下降37.7%,生豬出欄量32.2萬(wan) 頭,增長4.3%。設施農(nong) 業(ye) 播種麵積48.7萬(wan) 畝(mu) 、實現產(chan) 值59.8億(yi) 元,分別增長4.3%和3.3%。農(nong) 業(ye) 觀光園1027個(ge) ,實現總收入18.4億(yi) 元。實際經營的鄉(xiang) 村旅遊接待單位(農(nong) 戶)7105戶,實現總收入13.7億(yi) 元。

  三、工業(ye) 和建築業(ye)

  工業(ye) :

  全年實現工業(ye) 增加值5036.4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4.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ye) [4]增加值下降16.7%,剔除新冠疫苗生產(chan) 因素增長2.5%。在規模以上工業(ye) 中,電力、熱力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9.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增長3.6%,汽車製造業(ye) 下降2.6%,醫藥製造業(ye) 下降58.3%(剔除新冠疫苗生產(chan) 因素後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ye) 實現銷售產(chan) 值22366.3億(yi) 元,下降5.7%。其中,內(nei) 銷產(chan) 值20560.5億(yi) 元,下降1.8%;出口交貨值1805.8億(yi) 元,下降35.0%。

  圖3 2018-2022年工業(ye) 增加值及增長速度

  表5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ye) 重點監測行業(ye) 增加值

  表6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主要產(chan) 品產(chan) 量

  建築業(ye) :

  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zhuan) 業(ye) 承包建築業(ye) 企業(ye) 完成建築業(ye) 總產(chan) 值13866.1億(yi) 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在本市完成3790.7億(yi) 元,增長4.8%;在外省完成10075.4億(yi) 元,下降2.8%。本年新簽訂合同額20381.2億(yi) 元,增長1.9%。

  四、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

  交通運輸:

  全年貨運量24037.4萬(wan) 噸,比上年下降14.5%;貨物周轉量881.5億(yi) 噸公裏,增長0.1%。全年客運量28057.7萬(wan) 人,下降33.7%;旅客周轉量580.5億(yi) 人公裏,下降44.6%。

  表7 2022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

  表8 2022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及旅客周轉量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712.8萬(wan) 輛,比上年末增加27.8萬(wan) 輛。民用汽車625.6萬(wan) 輛,增加11.3萬(wan) 輛。其中,私人汽車532.6萬(wan) 輛,增加11.4萬(wan) 輛;私人汽車中轎車290.6萬(wan) 輛。

  圖4 2018-2022年年末機動車保有量

  郵政電信: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ye) 業(ye) 務總量[5]281.4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下降0.5%。郵政業(ye) 完成郵政函件業(ye) 務量1.1億(yi) 件,快遞業(ye) 務量19.6億(yi) 件。全年完成電信業(ye) 務總量[6]558.6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增長22.6%。年末移動電話基站數29.8萬(wan) 個(ge) ,其中4G基站15.1萬(wan) 個(ge) ,5G基站7.6萬(wan) 個(ge) ,5G基站比上年增加2.4萬(wan) 個(ge) 。年末移動電話用戶為(wei) 3926.9萬(wan) 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wei) 179.8戶/百人。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877.3萬(wan) 戶,增長8.8%; 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58.4億(yi) GB,增長14.6%。

  五、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14.4億(yi) 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口徑增長2.6%。其中,增值稅1315.0億(yi) 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口徑下降2.7%;企業(ye) 所得稅1449.3億(yi) 元, 增長3.9%;個(ge) 人所得稅784.6億(yi) 元,增長5.6%。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69.2億(yi) 元,增長3.7%。全麵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2000億(yi) 元。

  存貸款: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yu) 額218628.8億(yi) 元,比年初增加18899.2億(yi) 元。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yu) 額97819.9億(yi) 元,比年初增加8786.9億(yi) 元。

  表9 2022年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貸款餘(yu) 額         

  證券:

  全年證券交易額184.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股票交易額40.2萬(wan) 億(yi) 元,下降6.4%;基金交易額7.0萬(wan) 億(yi) 元,增長50.7%;債(zhai) 券交易額137.3萬(wan) 億(yi) 元,增長10.5%。年末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擁有上市公司162家,比上年增加80家;擁有總股本213.5億(yi) 股,增長70.1%;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發行股票18.0億(yi) 股(其中公開發行17.5億(yi) 股),增長1.2倍;融資金額達到167.0億(yi) 元(其中公開發行163.8億(yi) 元),增長1.2倍。

  保險:

  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758.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財產(chan) 險保費收入479.1億(yi) 元,人身險保費收入2279.4億(yi) 元。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776.0億(yi) 元,下降7.5%。其中,財產(chan) 險賠付280.1億(yi) 元,人身險賠付495.9億(yi) 元。

  六、固定資產(chan) 投資和房地產(chan) 開發

  固定資產(chan) 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比上年增長3.6%。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2%,民間投資下降6.1%。分產(chan) 業(ye) 看,第一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1.6%;第二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20.5%,其中,製造業(ye) 增長18.4%;第三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7%,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增長60.7%,金融業(ye) 增長41.3%,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長36.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增長31.0%,教育增長13.0%,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增長10.9%。

  房地產(chan) 開發:

  全年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0%。其中,住宅投資增長5.8%,辦公樓投資下降22.5%,商業(ye) 營業(ye) 用房投資增長15.7%。全市房屋施工麵積13333.1萬(wan) 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本年新開工麵積1774.4萬(wan) 平方米,下降6.4%。全年房屋竣工麵積1938.5萬(wan) 平方米,下降2.3%。

  表10 2022年房地產(chan) 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

  七、市場消費

  全年市場總消費額比上年下降4.9%。其中,服務性消費額下降2.9%;實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13794.2億(yi) 元,下降7.2%。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ye) [7]中,與(yu) 基本生活消費相關(guan) 的糧油食品類和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6.0%和2.4%,與(yu) 升級類消費相關(guan) 的金銀珠寶類和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6%和0.6%,在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等政策帶動下,新能源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7.1%。

  表11 2022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

  圖5 2018-2022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速度

  八、對外經濟

  全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36445.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進口30555.5億(yi) 元,增長25.7%;出口5890.0億(yi) 元,下降3.8%。

  圖6 2018-2022年進口和出口總值

  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4.1億(yi) 美元,按可比口徑[8]計算,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69.8億(yi) 美元,占40.1%,增長18.0%;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39.4億(yi) 美元,占22.7%,增長1.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36.9億(yi) 美元,占21.2%,增長1.1倍。

  表12 2022年部分行業(ye)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全年對外直接投資額69.3億(yi) 美元,比上年增長5.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e) 額53.2億(yi) 美元,增長44.5%。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6萬(wan) 人,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5.0億(yi) 美元。

  九、城市建設和安全生產(chan)

  道路建設:

  年末全市公路裏程22362.8公裏,比上年末增加42.9公裏。其中,高速公路裏程1196.3公裏,增加19.8公裏。年末城市道路裏程6208.8公裏,比上年末增加41.3公裏。

  公共交通:

  年末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1291條,比上年末增加74條;運營線路長度30173.9公裏,增加1594.2公裏;運營車輛23465輛,增加386輛;全年客運總量17.3億(yi) 人次,下降24.9%。

  年末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7條,與(yu) 上年末持平;運營線路長度797.3公裏,增加14.3公裏;運營車輛7274輛,增加164輛;全年客運總量22.6億(yi) 人次,下降26.8%。

  公用事業(ye) :

  全年自來水銷售量12.83億(yi) 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7%。其中,工業(ye) 和建築業(ye) 1.11億(yi) 立方米,增長1.3%;服務業(ye) 4.32億(yi) 立方米,下降1.4%;居民家庭7.13億(yi) 立方米,增長11.2%。

  全年北京地區用電量1280.8億(yi) 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9%。其中,生產(chan) 用電959.9億(yi) 千瓦時,增長1.4%;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電320.9億(yi) 千瓦時,增長12.1%。

  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9]199.1億(yi) 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4%;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45.9萬(wan) 噸,增長7.0%。年末共有燃氣家庭用戶963.0萬(wan) 戶,增長1.3%;其中天然氣家庭用戶750.1萬(wan) 戶,增長1.7%。年末燃氣管線長度31596公裏,增長1.1%。

  全年10萬(wan) 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熱麵積7.06億(yi) 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

  安全生產(chan) :

  全年共發生工礦商貿生產(chan) 安全事故、生產(chan) 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生產(chan) 經營性火災事故、鐵路交通事故、農(nong) 業(ye) 機械、特種設備、民用航空器事故381起,死亡401人,分別比上年下降12.8%和14.9%。百億(yi)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安全生產(chan) 事故死亡人數為(wei) 0.9637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hui) 保障

  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77415元,比上年增長3.2%,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4%。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84023元,增長3.1%;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34754元,增長4.4%。從(cong) 四項收入構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7758元,增長4.6%;人均經營淨收入903元,下降3.9%;人均財產(chan) 淨收入12418元,下降0.3%;人均轉移淨收入16336元,增長2.6%。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wei) 42683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wei) 45617元,下降2.5%;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wei) 23745元,增長0.7%。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21.6%,其中,城鎮居民為(wei) 21.1%,農(nong) 村居民為(wei) 27.4%。

  圖7 2018-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長速度

  圖8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構成

  社會(hui) 保障:

  年末參加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wei) 1764.2萬(wan) 人、1496.2萬(wan) 人、1391.4萬(wan) 人、1337.8萬(wan) 人和1086.6萬(wan) 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3%、0.7%、2.4%、2.3%和0.4%。

  年末參加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障的人數為(wei) 187.6萬(wan) 人,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wei) 404.4萬(wan) 人。

  年末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wei) 7.0萬(wan) 人,享受農(nong) 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wei) 3.7萬(wan) 人。

  表13 2022年社會(hui) 保障相關(guan) 待遇標準

  年末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612家,床位11.78萬(wan) 張,在院人數4.4萬(wan) 人。

  十一、教育、科技、文化旅遊、

  衛生和體(ti) 育

  教育: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4.6萬(wan) 人,在學研究生43.5萬(wan) 人,畢業(ye) 生11.4萬(wan) 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zhuan) 科學生16.6萬(wan) 人,在校生60.3萬(wan) 人,畢業(ye) 生15.4萬(wan) 人。全市成人本專(zhuan) 科招生3.0萬(wan) 人,在校生7.8萬(wan) 人,畢業(ye) 生3.9萬(wan) 人。

  全年普通高中招生7.5萬(wan) 人,在校生19.9萬(wan) 人,畢業(ye) 生5.0萬(wan) 人。普通初中招生12.1萬(wan) 人,在校生35.6萬(wan) 人,畢業(ye) 生10.4萬(wan) 人。普通小學招生19.0萬(wan) 人,在校生108.4萬(wan) 人,畢業(ye) 生13.3萬(wan) 人。幼兒(er) 園入園幼兒(er) 17.9萬(wan) 人,在園幼兒(er) 57.4萬(wan) 人。各類中等職業(ye) 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2.0萬(wan) 人,在校生5.5萬(wan) 人,畢業(ye) 生1.3萬(wan) 人。特殊教育招生1110人,在校生7722人,畢業(ye) 生1666人。

  全年共有民辦高校15所,在校生5.4萬(wan) 人。民辦中等教育學校124所,在校學生2.6萬(wan) 人。民辦小學41所,在校學生3.8萬(wan) 人。民辦幼兒(er) 園1037所,在園幼兒(er) 24.5萬(wan) 人。

  科技:

  全年專(zhuan) 利授權量20.3萬(wan) 件,比上年增長2.0%。其中,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8.8萬(wan) 件,增長11.3%。年末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47.8萬(wan) 件,增長18.0%。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11463件,增長10.7%。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為(wei) 112.0件,比上年增加17.8件。全年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95061項,增長1.6%;技術合同成交額7947.5億(yi) 元,增長13.4%。

  文化:

  年末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21個(ge) ,總流通769.5萬(wan) 人次;國家檔案館18家,館藏紙質檔案1049.5萬(wan) 卷件;備案博物館210家,其中免費開放100家;群眾(zhong) 藝術館、文化館18個(ge) 。北京地區登記在冊(ce) 的報刊總量3514種,出版社240家,出版物發行單位10419家。全年引進出版物版權7446件,版權(著作權)登記105.4萬(wan) 件。年末有線電視實際用戶610.1萬(wan) 戶,其中高清電視實際用戶344.2萬(wan) 戶,超高清(4K)實際用戶193.7萬(wan) 戶。全年製作電視劇36部1260集,電視動畫片20部4351分鍾,紀錄片150部,網絡劇58部,網絡電影98部,網絡微短劇43部,網絡動畫片28部。全年生產(chan) 電影135部,共有30條院線292家影院,共放映電影262.9萬(wan) 場,觀眾(zhong) 2575.4萬(wan) 人次,票房收入14.2億(yi) 元。

  旅遊:

  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1.8億(yi) 人次,比上年下降28.5%;實現旅遊總收入2520.3億(yi) 元,下降39.5%。其中,接待國內(nei) 遊客1.8億(yi) 人次,下降28.6%,國內(nei) 旅遊總收入2490.9億(yi) 元,下降39.8%;接待入境遊客24.1萬(wan) 人次,下降1.6%,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4億(yi) 美元,增長2.3%。

  衛生: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12211個(ge) ,比上年末增加484個(ge) 。其中,醫院741個(ge) 。醫療機構共有床位13.4萬(wan) 張,增加0.4萬(wan) 張。其中,醫院床位12.6萬(wan) 張。衛生技術人員32.2萬(wan) 人。其中,執業(ye) (助理)醫師12.5萬(wan) 人,注冊(ce) 護士14.3萬(wan) 人。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為(wei) 23102.4萬(wan) 人次。

  體(ti) 育:

  全年北京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53枚,其中金牌36枚、銀牌10枚;獲得全國性比賽獎牌197枚,其中金牌62枚、銀牌66枚。在北京第24屆冬奧會(hui) 上,全市共有34名運動員、3名教練員入選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參加5個(ge) 大項,7個(ge) 分項17個(ge) 小項比賽,獲得2枚金牌、1枚銀牌。全年北京殘疾人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9枚。在北京第13屆冬殘奧會(hui) 上,全市共有12名運動員、3名教練員入選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參加除殘奧冰球外的5個(ge) 大項比賽,獲得5枚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

  十二、資源和城市環境

  土地供應:

  全年全市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251公頃。其中,特交水建設用[11]地供應1007公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供應717公頃,住宅用地供應1169公頃,產(chan) 業(ye) 用地供應358公頃。

  水資源:

  全年水資源總量25.67億(yi) 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38.14億(yi) 立方米,比上年末減少4.96億(yi) 立方米。年末平原區地下水埋深[12]為(wei) 15.64米,比上年末回升0.75米。全年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24.56億(yi) 立方米,下降1.7%。其中,生活用水(包括服務業(ye) 和居民家庭用水)16.20億(yi) 立方米,下降0.2%;工業(ye) 用水2.29億(yi) 立方米,下降2.4%;農(nong) 業(ye) 用水2.61億(yi) 立方米,下降7.4%。

  城市環境:

  全年汙水處理率為(wei) 97.0%,其中城六區汙水處理率達到99.7%,分別比上年提高1.2個(ge) 和0.2個(ge) 百分點。全市清運處置生活垃圾740.57萬(wan) 噸,日均2.03萬(wan) 噸。其中,其他垃圾565.56萬(wan) 噸,日均1.55萬(wan) 噸;廚餘(yu) 垃圾175.01萬(wan) 噸,日均0.48萬(wan) 噸。全市共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32座,實際處理能力25111噸/日。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分別為(wei) 30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分別下降9.1%、1.8%和11.5%。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值為(wei) 3微克/立方米,與(yu) 上年持平。

  圖9 2018-2022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

  全年新增造林綠化10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4.8%,比上年提高0.2個(ge) 百分點。城市綠化覆蓋率為(wei) 49.3%,提高0.01個(ge) 百分點。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麵積為(wei) 16.89平方米,增加0.27平方米。

  十三、高質量發展成效

  動能轉換:

  全年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330.2億(yi) 元,按現價(jia) 計算,比上年增長4.4%,占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41.6%,比上年提高1.2個(ge) 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9958.3億(yi) 元,增長7.5%,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為(wei) 23.9%,提高1.3個(ge) 百分點。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加快布局,全年新基建項目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25.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ye) 、住宿餐飲業(ye) [13]實現網上零售額5485.6億(yi) 元,增長0.4%。重點領域加快開放,全年北京地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59萬(wan) 億(yi) 元,增長28.2%,占地區進出口總值的43.7%。服務業(ye) 擴大開放重點領域實際利用外資158.6億(yi) 美元,增長20.6%,其中科技、互聯網信息、商務和旅遊服務領域比重超9成。1-11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ye) 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10.0%;中關(guan) 村示範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ye) 技術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wei) 21.7%,同比提高2.1個(ge) 百分點。

  結構優(you) 化:

  全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保持在八成以上,其中,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金融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9.8%、6.4%和1.8%,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合計為(wei) 45.9%,比上年提高2.5個(ge) 百分點。部分高技術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機組、氣動元件產(chan) 量分別增長1.9倍、45.6%和36.5%。全市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35.3%,占全市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比重為(wei) 15.7%,比上年提高3.7個(ge) 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在集成電路製造、醫藥製造項目帶動下增長28.3%,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在互聯網相關(guan) 服務領域帶動下增長41.3%。

  提效降耗: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綜合能耗為(wei) 1409.0萬(wan) 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5%。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水耗為(wei) 9.61立方米,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下降2.71%。生物質能、水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1.2%,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為(wei) 10.9%,比上年提高0.2個(ge) 百分點。

  民生保障: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衛生健康支出分別為(wei) 1171.1億(yi) 元、1067.8億(yi) 元和775.8億(yi) 元,合計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40.4%,比上年提高1.0個(ge) 百分點。全市基礎設施投資投向交通運輸和公共設施管理的比重分別為(wei) 42.3%和21.1%。全年住宅用地供應中,多渠道實現租賃住房用地供應304公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公報注釋:

  [1] 2022年數據均為(wei) 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於(yu) 計量單位取舍不同而產(chan) 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2] 三次產(chan) 業(ye) 劃分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執行《三次產(chan) 業(ye) 劃分規定》(國統字〔2012〕108號),行業(ye) 劃分執行《國民經濟行業(ye) 分類》(GB/T4754-2017)。

  [3] 2022年常住人口有關(guan) 數據為(wei) 全國統一組織開展的2022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數,調查標準時點為(wei) 2022年11月1日零時。

  [4] 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是指年主營業(ye) 務收入2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ye) 法人企業(ye) 。

  [5] 郵政行業(ye) 業(ye) 務總量執行2020年不變價(jia) 標準,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6] 電信企業(ye) 的電信業(ye) 務總量執行2021年不變價(jia) 標準,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7]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ye) 單位是指年主營業(ye) 務收入2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批發業(ye) 、500萬(wan) 元及以上的零售業(ye) 單位(包括法人單位、產(chan) 業(ye) 活動單位和個(ge) 體(ti) 經營戶)。

  [8] 自2022年5月起,根據商務部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統計調查製度》,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為(wei) 包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的全口徑數據,增速為(wei) 不含上述領域的同口徑增速。

  [9] 天然氣供應總量包含燕山石化的供應量。

  [10]衛生機構和衛生技術人員等相關(guan) 數據均含駐京部隊、武警醫院數據,床位數不含。

  [11] 特交水建設用地是指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12] 平原地區地下水埋深是指平原地區地下水水麵至地麵的距離。

  [13]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ye) 單位是指年主營業(ye) 務收入200萬(wan) 元及以上的住宿業(ye) 、200萬(wan) 元及以上的餐飲業(ye) 單位(包括法人單位、產(chan) 業(ye) 活動單位和個(ge) 體(ti) 經營戶)。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機動車數據來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移動電話基站數據來自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北京市財政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營業(ye) 管理部;證券交易額數據來源於(yu)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注冊(ce) 地為(wei) 北京的數據;北京證券交易所數據來源於(yu) 北京證券交易所官網;保險數據來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北京監管局;進出口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海關(guan) ;實際利用外資、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數據來自北京市商務局;道路建設、公共交通數據來自北京市交通委員會(hui) ;自來水銷售、水資源、汙水處理數據來自北京市水務局;發電量、用電量數據來自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供應量、燃氣家庭用戶、燃氣管線、集中供熱麵積、垃圾處理數據來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hui) ;安全生產(chan) 數據來自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醫療保險及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其餘(yu) 社會(hui) 保障數據及城鎮新增就業(ye) 數據來自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低保、提供住宿機構數據來自中共北京市委社會(hui) 工作委員會(hui) 北京市民政局;教育數據來自北京市教育委員會(hui) ;專(zhuan) 利數據來自北京市知識產(chan) 權局;技術市場數據來自北京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旅遊數據來自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國家圖書(shu) 館;檔案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檔案局;博物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文物局;出版數據來自北京市新聞出版局;電視數據來自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電影數據來自北京市電影局;衛生數據來自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運動員數據來自北京市體(ti) 育局;殘疾人運動員數據來自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hui) ;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空氣質量數據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造林、綠化數據來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其他數據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