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粵港澳大灣區看中國經濟加速複蘇
粵港澳統計部門日前公布2022年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這樣一個(ge) 數據如何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4年來,大灣區的經濟總量數據不斷增長,動力是什麽(me) ?2023年開局前三個(ge) 月,我們(men) 看到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nei) 的各地區,都在加速複工複產(chan) ,消費市場強勁複蘇。那麽(me) ,如何看待大灣區對全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輻射帶動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特區和廣東(dong) 廣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九市。數據顯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已經超越韓國,躋身世界主要經濟體(ti) 前十。
近年來,在粵港澳三地和有關(guan) 部門有力推動下,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為(wei) 港澳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
融通大灣區:交通體(ti) 係通達全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四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體(ti) 係通達全球。以廣州白雲(yun) 機場、深圳寶安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三大國際航空樞紐為(wei) 引領的世界級機場群正迅速崛起。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各灣區之首。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更是在全球前五中占據雙席。
“軌道上的大灣區”也在加緊建設。眼下的廣深港高鐵上,從(cong) 廣州到香港,每天上午7點到晚上10點,平均每小時就有1對列車開行。2月6日,內(nei) 地與(yu) 港澳人員往來全麵恢複,通關(guan) 人員限額也隨之取消。今年以來,深圳、香港兩(liang) 地間實現了地鐵掃碼乘車互聯互認,掃碼支付等在港澳迅速普及,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更加便利。
活力大灣區: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
隨著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近三年來,中國專(zhuan) 利合作條約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申請數量占到全國的一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
大灣區正展現大前景 大空間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大灣區正展現大前景、大空間。2022年底,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ju) 行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hui) ,現場達成合作項目853個(ge) 、投資總額達2.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廣東(dong) 省政府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3年廣東(do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wei) 經濟增長5%以上,其中大灣區內(nei) 地9市的目標增速多高於(yu) 此。香港特區政府此前預計香港2023年增長介於(yu) 3.5%至5.5%,一些機構預計澳門經濟也將實現反彈。
四年間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不斷增長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由精心布局的謀劃階段進入快馬加鞭的實施階段。四年間,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不斷增長。2019年至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分別為(wei) :11.62萬(wan) 億(yi) 元、11.5萬(wan) 億(yi) 元、12.6萬(wan) 億(yi) 元、超13萬(wan) 億(yi) 元。
近年來,麵對複雜的內(nei) 外部經濟環境,大灣區經濟持續穩健發展,顯現區域市場的活力和高成長性。那麽(me) ,去年超13萬(wan) 億(yi) 元經濟總量的實現,以及四年間大灣區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背後的動力是什麽(me) ?來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國兩(liang) 製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飛龍的解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