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首個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今天開館!

發布時間:2023-03-28 15:47:00來源: 中國民族報

  3月,春滿京城,萬(wan) 物生長。地處西單繁華地段、緊鄰長安街,有著600多年曆史的蒙藏學校舊址,趁著春意,煥然一新,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喜迎八方參觀者。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以下簡稱“體(ti) 驗館”)是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由國家民委聯合北京市共同建設的。該館依托蒙藏學校舊址承載的黨(dang) 的民族工作曆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推出以黨(dang) 的百年民族工作史為(wei) 主題的展陳及民族文化體(ti) 驗項目,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示範項目。

  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意義(yi) 重大的體(ti) 驗館,為(wei) 何落地蒙藏學校舊址?

  蒙藏學校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初期開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陣地,在一定意義(yi) 上講,是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起點”。正是在蒙藏學校,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組織開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的民族工作,培養(yang) 了最早一批少數民族共產(chan) 黨(dang) 人,馬克思主義(yi) 在少數民族中的傳(chuan) 播由此開始。在這裏,誕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上第一個(ge) 由少數民族黨(dang) 員組成的黨(dang) 支部;榮耀先、烏(wu) 蘭(lan) 夫、多鬆年等一大批優(you) 秀的蒙古族青年接受思想啟蒙、投身革命鬥爭(zheng) ,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e) 作出傑出貢獻。

  “作為(wei) 黨(dang) 的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曆史與(yu) 黨(dang) 的民族工作曆史相結合的重要點位,蒙藏學校舊址的曆史意義(yi) 和文物價(jia) 值突出。在此建設全國首個(ge) 體(ti) 驗館,有助於(yu) 講好革命曆史故事、黨(dang) 的民族工作故事和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故事。”國家民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為(wei) 了建成人民群眾(zhong) 喜愛的體(ti) 驗館,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深入人心,體(ti) 驗館采取“展覽+體(ti) 驗”的方式,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耳目一新的觀賞體(ti) 驗。在西院,舉(ju) 辦“中華一脈 同心築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工作光輝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主題展”和“蒙藏學校舊址專(zhuan) 題展”;在東(dong) 院,推出“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區”,整體(ti) 上形成主題展、專(zhuan) 題展、體(ti) 驗區為(wei) 一體(ti) ,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動靜結合的格局。

  喀喇沁王府“世守漠南”壽山石印、烏(wu) 蘭(lan) 夫使用過的毛毯、反映華北地區各民族支援八路軍(jun) 抗戰的版畫……西院展覽通過豐(feng) 富的曆史圖片、珍貴實物史料和視頻資料等,全麵翔實地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以來民族工作的曆程。“中華一脈 同心築夢”主題展分為(wei) “共同締造新中國”“團結建設新社會(hui) ”“攜手奮鬥繁榮路”“同心奮進新時代”4個(ge) 部分。展出照片420多幅,實物、文獻、檔案280餘(yu) 件,藝術展項18項,重點展示新時代民族工作取得的新的曆史性成就。“蒙藏學校舊址專(zhuan) 題展”主要展示舊址曆史沿革和革命活動,突出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後在這裏組織開展革命鬥爭(zheng) 的曆史。

  走進東(dong) 院體(ti) 驗區,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不僅(jin) “可見、可聞”,還“可感受、可體(ti) 驗、可帶走”。“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區”重點關(guan) 注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人類文化遺產(chan) 、共有共享的文化項目,設立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華家園、中華音樂(le) 、中華舞蹈、中華服飾、中華醫藥、中華文學和中華手工藝8個(ge) 內(nei) 容板塊,通過情境化展演、沉浸式體(ti) 驗,生動、鮮活地呈現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中的共有精神標識與(yu) 共享文化符號。

  56個(ge) 民族傳(chuan) 統樂(le) 器同奏一首歌項目震撼人心,裸眼3D數字信息技術表達“共同家園”主題,56個(ge) 民族服飾滿足換裝體(ti) 驗,還有傳(chuan) 統木工製作、楊柳青木版年畫、刺繡、紮染、麵塑等項目的非遺傳(chuan) 承人交流傳(chuan) 藝……各內(nei) 容板塊依據所關(guan) 聯的文化形態的普遍規律,以促發互動、主客相融的沉浸式體(ti) 驗為(wei) 目標,讓觀眾(zhong) 真正從(cong) 被動的觀看者變成主動的體(ti) 驗者。

  參與(yu) 體(ti) 驗區建設的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介紹,“體(ti) 驗區建立持續的運行機製,一方麵協調全國資源,動員各地選送56個(ge) 民族的體(ti) 驗項目,取其精華,輪流展示;另一方麵,定期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為(wei) 主題,舉(ju) 辦動態專(zhuan) 題展,不斷推出新的、鮮活的、精彩的體(ti) 驗內(nei) 容。”

  蒙藏學校舊址院落中,一棵有著近400年樹齡、高8米的大棗樹遒勁挺拔、綠意勃發。曾經,正是在這棵大棗樹下,李大釗等革命先驅和蒙藏學校的學生們(men) 熱烈交談,啟迪他們(men) 的思想,照亮他們(men) 前行的路。而如今,這棵棗樹也將見證更多人走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共同體(ti) 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工作的光輝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真切感受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多姿多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