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力,為有效投資拓空間(財經眼)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完善擴大投資機製,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投資是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手段。開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拿出切實舉(ju) 措,一批穩投資、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設提速。如何強化財政、金融等政策手段的協同發力機製?如何提高重大工程財政投入資金效益?如何通過優(you) 化營商環境提高民間投資的積極性?記者進行了采訪。
完善擴大投資機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持續發力
一聲“開工”令下,工程車、吊機轟鳴啟動,500多名建築工人迅速投入土建施工。近日,在2023年寧夏銀川市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hui) 上,總投資2407億(yi) 元的419個(ge) 重大項目快馬加鞭,搶跑春天。
其中,年產(chan) 35吉瓦(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矽片智慧工廠是TCL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建的第二個(ge) 重大項目。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給我們(men) 解決(jue) 了資金難題,讓企業(ye) 有信心持續投入。”寧夏中環資產(chan) 管理公司總經理張如峰說。
完善投資管理模式,打通投資建設領域堵點,是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chan) 業(ye) 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但因為(wei) 投資體(ti) 量較大,企業(ye) 擴產(chan) 相對謹慎。2021年初,光伏企業(ye) TCL中環計劃投資120億(yi) 元,在西北地區落地光伏項目時,關(guan) 注到了銀川經開區的招商新機製。
為(wei) 了吸引該項目,銀川經開區管委會(hui) 與(yu) 企業(ye) 攜手,采取“代建+租賃+回購”的運營模式。“企業(ye) 可拎包入駐建好的廠房,初期僅(jin) 需支付租賃費用,待企業(ye) 產(chan) 能和效益形成一定規模後,再按期逐漸回購廠房,減輕企業(ye) 投資負擔和運營成本,助力製造業(ye) 輕裝上陣。”銀川市副市長、經開區管委會(hui) 主任麥欣甫介紹。
拓寬融資渠道,健全投資項目融資機製,能夠有效降低經營主體(ti) 資金成本,分散金融體(ti) 係風險。銀川經開區與(yu) TCL中環共同組建項目公司,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金融機構向項目公司發放銀團貸款,保障了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的大額可靠資金支持。
“好機製、好政策讓企業(ye) 堅定信心紮下根。這次投資41億(yi) 元建設新項目,我們(men) 購地自建廠房。”張如峰說。
組織引導金融機構針對轄區企業(ye) 開展靈活金融服務,是近年來銀川經開區吸引投資的“法寶”之一。總規模20億(yi) 元的“銀川經開區創新發展引導基金”,僅(jin) 2022年一年就協助企業(ye) 解決(jue) 重點項目融資226.35億(yi) 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兩(liang) 批次資金已投放完畢,支持的2700多個(ge) 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有力補充了重大項目建設資本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設立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成為(wei)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力量。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提出,下一階段將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動有效投資。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在保障重點項目融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大盤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進一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撬動有效投資,並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定經濟大盤的關(guan) 鍵作用。
優(you) 化投資結構、強化項目管理,讓財政投入“物有所值”
湖北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華大智造智能製造研發基地項目工地上,電焊火花飛濺,行吊機械臂把一捆捆製作好的鋼筋運送到施工場地……數百名施工人員各司其職、埋頭苦幹,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去年9月項目拿到施工許可證後,建設方連續奮戰,今年年內(nei) 有望提前投產(chan) 。”華大智造智能製造研發基地項目負責人李浩介紹,項目屬於(yu) 湖北省重點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端生命科學儀(yi) 器製造業(ye) 發展。
重點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有效投資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新型基礎設施、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是“新動力”。
“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需要更好地發揮項目投資對優(you) 化供給結構的關(guan) 鍵作用。”武漢市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說,在項目選擇上,武漢堅持補短板、強動能,近日公布的2023年全市1154個(ge) 10億(yi) 元以上重大項目清單,涵蓋工業(ye) 、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社會(hui) 民生等類型,其中,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等項目數量持續增加;項目功能上突出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新基建擴容,一批關(guan) 鍵性、節點性重大城市功能項目和產(chan) 業(ye) 項目加快建設。
選址武漢經開區的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chu) 能電池武漢基地四期項目總投資100億(yi) 元,涵蓋新能源電池研發、製造及銷售,建成後預計年產(chan) 動力及儲(chu) 能新能源電池25吉瓦時(GWh);武漢樞紐直通線項目總投資508.7億(yi) 元,項目線路全長約107公裏,實現沿江高鐵與(yu) 三站互通……“新引擎”亮點紛呈,“新動能”加緊蓄力。
優(you) 化投資結構,確保精準投資,要進一步聚焦經濟社會(hui) 發展存在的短板領域和轉型升級中的薄弱環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楊蔭凱日前表示,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6800億(yi) 元,將進一步優(you) 化投資結構,集中力量辦好國家層麵的大事難事急事。
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2023年我國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3.8萬(wan) 億(yi) 元。據華安證券統計,截至3月中旬,2023年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規模已達1.02萬(wan) 億(yi) 元。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服務和社會(hui) 事業(ye)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前三大用途,旨在補短板、夯基礎、增後勁。
加快項目建設不能盲目鋪攤子,還須強化項目合規管理、提高財政投資效益。武漢市相關(guan) 部門對重大項目審批、開工、建設、竣工進行閉環管理,全程跟蹤,加強對項目執行績效情況的評價(jia) 考核和結果運用,確保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將風險隱患降到最低。
“投資需求有合理回報,投資方可持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誌剛認為(wei) ,優(you) 化投資結構,政府要盡量兼顧多重經濟目標:一是穩增長,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尤其對那些帶動效應強的行業(ye) 要重點發力,傳(chuan) 統的基建行業(ye) 輻射麵廣,對增長的支撐作用較強,但要避免重複投資和資金浪費;二是補短板和強弱項,對於(yu) 一些教育、醫療衛生、社保等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要加強對這些領域的基礎設施投入,促進形成人力資本和社會(hui) 資本;三是增動能,加大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新基建行業(ye) 等的直接或間接投入,有利於(yu) 為(wei) 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激發經營主體(ti) 的創新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走進位於(yu) 廣東(dong) 深圳坪山高新區國家生物產(chan) 業(ye) 基地的坪山生物醫藥加速器二期建設現場,高層廠房映入眼簾,大型綠化景觀係統點綴其間,園區一派生機盎然。
近日,深圳市發改委公示了深圳市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重大公共服務平台和核心技術攻關(guan) 專(zhuan) 項擬資助項目名單,“加速器二期”的入駐企業(ye) ——深圳普瑞金生物藥業(ye) 有限公司,入選了核心技術攻關(guan) 專(zhuan) 項擬資助項目。
“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ye) 發展最大的底氣,我們(men) 選對了!”普瑞金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張繼帥說,近年來,坪山區不斷聚焦企業(ye) 所需,完善產(chan) 業(ye) 配套,引進創新平台,幫助企業(ye) 節約大量研發成本,對資源和人才聚集十分有利,“園區內(nei) 配套服務完善,財稅支持政策給力,今年公司將繼續增加設備和科研投入,進一步提升效能。”
普瑞金是眾(zhong) 多深圳企業(ye) 的一個(ge) 縮影。“營商環境好,企業(ye) 信心強,投資動力就足,一直以來,深圳始終堅持優(you) 化營商環境。”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浚表示。
近年來,深圳麵向社會(hui) 信用、反不正當競爭(zheng) 等重點和前沿領域加強立法;創新“人工智能+互聯網+信用+雙隨機”監管模式,減少行政執法對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經營幹擾;開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知識產(chan) 權保護試點,依法保護經營主體(ti) 合法權益;麵對新興(xing) 企業(ye) ,給予其1年至2年的成長“包容期”,助力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規範健康發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圳市登記的經營主體(ti) 累計達到391.1萬(wan) 戶,總量和創業(ye) 密度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各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超過3800家,其中國家級“小巨人”有442家,數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2月6日,深圳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從(cong) 為(wei) 企業(ye) 紓困和高質量發展的角度,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有效擴大投資,更好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2月9日,深圳首個(ge) “企業(ye) 開辦政銀一窗通”揭牌,市民可以在短短三小時內(nei) 成功注冊(ce) 一家新公司,並通過網點配置的營業(ye) 執照自助打印機現場打印出新公司的營業(ye) 執照……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關(guan) 鍵是讓企業(ye) 家預期穩、信心足,這就要繼續推動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通過政府自身持續的改革來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並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以優(you) 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王誌剛認為(wei) ,投資環境的改善、投資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yu) 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長,有利於(yu) 拓寬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和優(you) 化公共服務供給,有利於(yu) 推動消費升級和創造穩定就業(ye) ,為(wei) 經濟發展增添持久動能。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正以更大力度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完善擴大投資機製,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