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債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zhai) 餘(yu) 額為(wei) 24528億(yi) 美元,較2021年末減少2938億(yi) 美元,外債(zhai) 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2年以來,受美聯儲(chu) 加息、全球通脹高位運行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外債(zhai) 規模有所下降。其中,匯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債(zhai) 餘(yu) 額下降1046億(yi) 美元,對外債(zhai) 餘(yu) 額下降貢獻度為(wei) 36%。
從(cong) 結構來看,中國外債(zhai) 結構持續優(you) 化——
人民幣外債(zhai) 占比上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022年末,我國人民幣外債(zhai) 餘(yu) 額為(wei) 11147億(yi) 美元,較2016年末增長5649億(yi) 美元,對同期外債(zhai) 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59%;人民幣外債(zhai) 占比為(wei) 45%,上升11個(ge) 百分點,外債(zhai) 幣種結構持續優(you) 化。人民幣外債(zhai) 還本付息不存在幣種錯配和貨幣兌(dui) 換問題,占比上升有效降低了我國外債(zhai) 的匯率風險,有序推進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長期外債(zhai) 主導增長,外債(zhai) 期限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2年末,我國中長期外債(zhai) 餘(yu) 額為(wei) 11148億(yi) 美元,較2016年末增長5650億(yi) 美元,對同期外債(zhai) 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54%;中長期外債(zhai) 占比為(wei) 45%,上升6個(ge) 百分點。外債(zhai) 期限錯配風險及債(zhai) 務償(chang) 付的流動性風險顯著降低。
銀行外債(zhai) 增長較快,增加境內(nei) 外匯資金供給。2016年末至2022年末,銀行外債(zhai) 增長4062億(yi) 美元,占外債(zhai) 總規模增長的近四成,主要源自境外中資企業(ye) 在境內(nei) 銀行的存款和境外同業(ye) 存放拆借等被動負債(zhai) 的增長。銀行被動負債(zhai) 的快速增長,增加了對境內(nei) 外匯資金的供給,且資金成本較低,有力支持了境內(nei) 經濟發展。
債(zhai) 務工具結構日益多元化,債(zhai) 務證券成為(wei) 主要驅動。近年來,我國外債(zhai) 工具多元化結構日益顯現,債(zhai) 務證券、貨幣與(yu) 存款、貸款、貿易信貸與(yu) 預付款、關(guan) 聯公司間貸款等外債(zhai) 協同發展,穩步增長。2022年末,我國債(zhai) 務證券餘(yu) 額為(wei) 7315億(yi) 美元,較2016年末增長5014億(yi) 美元,對同期外債(zhai) 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48%;債(zhai) 務證券占比為(wei) 30%,上升14個(ge) 百分點。債(zhai) 務證券占比上升與(yu) 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相匹配,隨著中國債(zhai) 券相繼被納入國際三大債(zhai) 券指數,中國債(zhai) 券市場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上升。
王春英介紹,2022年末,我國外債(zhai) 負債(zhai) 率(外債(zhai) 餘(yu) 額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為(wei) 13.6%,債(zhai) 務率(外債(zhai) 餘(yu) 額與(yu) 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wei) 66%,償(chang) 債(zhai) 率(外債(zhai) 還本付息額與(yu) 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wei) 10.5%,短期外債(zhai) 與(yu) 外匯儲(chu) 備的比例為(wei) 42.8%。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分別為(wei) 20%、100%、20%和100%)以內(nei) ,我國外債(zhai) 風險總體(ti) 可控。
“預計我國外債(zhai) 規模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王春英表示,展望2023年,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隨著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整體(ti) 好轉,外債(zhai) 規模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依然牢固。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服務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邱海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