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就業形態青年勞動者的群體特征
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對職業(ye) 培訓、就業(ye) 指導方麵的服務需求較非青年群體(ti) 低,但對交友婚戀、親(qin) 子活動、意外傷(shang) 害處理與(yu) 急救知識培訓、健康谘詢與(yu) 飲食等生活方式指導的需求更高,這與(yu) 其年齡段相應的需求結構差異直接相關(guan) 。
新就業(ye) 形態是指受互聯網技術發展與(yu) 產(chan) 業(ye) 組織方式變革驅動而出現的以平台化、去雇主化為(wei) 基本特征的新型靈活就業(ye) 模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ye) 形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還指出,“全黨(dang) 要把青年工作作為(wei) 戰略性工作來抓”。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有哪些值得關(guan) 注的群體(ti) 特征?如何對這一特殊就業(ye) 人群進行群體(ti) 畫像?西南財經大學與(yu) 成都市總工會(hui) 在針對成都市130個(ge) 社區開展的一項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大型專(zhuan) 項調查中,對成都市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中的青年群體(ti) 與(yu) 非青年群體(ti) 進行了比較,為(wei) 把握這一群體(ti) 特征提供了數據支持。
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呈現“五高”群體(ti) 特征
一是黨(dang) 員比例相對更高。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中中共黨(dang) 員占比13.75%,約為(wei) 2021年全國中共黨(dang) 員與(yu) 總人口比重(6.8%)的2倍。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黨(dang) 員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具有高等教育學曆(大專(zhuan) 及以上)的黨(dang) 員人數占青年群體(ti) 黨(dang) 員人數的比重高達79.2%,高出非青年群體(ti) 這一數據20.3個(ge) 百分點。
二是文化程度相對更高。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中具有高等教育學曆的占56.0%,比非青年群體(ti) 的這一數據高30.4個(ge) 百分點。
三是收入水平相對更高。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中的專(zhuan) 職從(cong) 業(ye) 者月收入中位數為(wei) 4704.49元,比非青年群體(ti) 專(zhuan) 職從(cong) 業(ye) 者高1151.39元。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中外賣配送員、快遞員、貨車司機3個(ge) 職業(ye) 月收入均超過5000元,非青年群體(ti) 中月收入最高的職業(ye) 類型(貨車司機)為(wei) 4738.69元。
四是職業(ye) 流動性相對更高。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從(cong) 事本職業(ye) 工作時長不足3個(ge) 月的比重為(wei) 19.5%,高出非青年群體(ti) 11.3個(ge) 百分點;工作時長3-6個(ge) 月的比重為(wei) 14.8%,高出非青年群體(ti) 5.3個(ge) 百分點;工作時長半年至1年的比例高於(yu) 非青年群體(ti) 約4個(ge) 百分點。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從(cong) 事本職業(ye) 1年以上的比重僅(jin) 為(wei) 51.1%,遠低於(yu) 非青年群體(ti) 的71.6%。
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的滿意度指標呈現“兩(liang) 低、兩(liang) 高”特征
一是職業(ye) 歸屬感相對更低。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中有33.7%的從(cong) 業(ye) 者認為(wei) 工作時間長、強度大,23.58%的表示缺乏職業(ye) 發展前景和升職空間,22.66%的認為(wei) 工作不受人尊重,分別比非青年群體(ti) 高1.8、1.5、1.9個(ge) 百分點。
二是生活滿意度相對更低。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認為(wei) “時間靈活,自由度較高”和“按量計酬,多勞多得”是自己選擇從(cong) 事當前職業(ye) 的主要因素,兩(liang) 者比重均高出非青年群體(ti) 約15個(ge) 百分點。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的焦慮情緒更加普遍,認為(wei) “生活壓力大,比較焦慮”的占44.51%,高出非青年群體(ti) 7.0個(ge) 百分點。29.9%的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認為(wei) 自己的生活圈子狹窄、缺乏交流空間,比非青年群體(ti) 高7.1個(ge) 百分點。
三是生活服務需求度相對更高。總體(ti) 上看,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對職業(ye) 培訓、就業(ye) 指導方麵的服務需求較非青年群體(ti) 低,但對交友婚戀、親(qin) 子活動、意外傷(shang) 害處理與(yu) 急救知識培訓、健康谘詢與(yu) 飲食等生活方式指導的需求更高,這與(yu) 其年齡段相應的需求結構差異直接相關(guan) 。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的參保率相對較低,有25.8%的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尚未參加“五險一金”中的任何一項,高出非青年群體(ti) 11.7個(ge) 百分點。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購買(mai) 基本養(yang) 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比例分別為(wei) 57.4%、60.0%,分別低於(yu) 非青年群體(ti) 18.1、3.3個(ge) 百分點。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參加失業(ye) 保險和工傷(shang) 保險的比例,分別高出非青年群體(ti) 2.4、4.3個(ge) 百分點。
四是權利敏感度相對更高。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中有12.18%的認為(wei) 缺乏維權渠道,11.46%的反映存在不能按時獲取報酬和被克扣費用的情況,分別比非青年群體(ti) 高3.1和3.9個(ge) 百分點。
加強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服務供給的對策建設
一是強化組織建設,讓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感受到“家”的溫暖。應當持續加強新就業(ye) 形態領域黨(dang) 建工作,開展服務日等活動,使其在參與(yu) 黨(dang) 的組織活動中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充分發揮各類群團組織在聯係和服務青年群體(ti) 中的作用,共同搭建服務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的“職工之家”。將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納入“五四”青年獎章、“勞動模範”等評選體(ti) 係,對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的成長、成才、奉獻形成正向激勵。
二是強化行業(ye) 治理,讓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感受到業(ye) 有所盼。在促進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等新業(ye) 態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勞動者權益保障,幫助勞動者提升在勞動關(guan) 係中的話語權,確保從(cong) 業(ye) 者能夠真正享受到新就業(ye) 形態發展的紅利,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通過自己的雙手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創造良好的社會(hui) 條件。針對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的共性訴求,樹立係統觀念、改革思維,促進法治保障、社會(hui) 保障、就業(ye) 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麵的改革協同。
三是強化話語建設,讓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感受到社會(hui) 尊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高度關(guan) 注新業(ye) 態發展,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做好新就業(ye) 群體(ti) 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基層黨(dang) 組織要結合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最為(wei) 關(guan) 心的問題和反映突出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強化服務中提升思想引導效果。要發揮主流媒體(ti) 和融媒體(ti) 矩陣在社會(hui) 輿論引導中的頭部作用,及時回應青年群體(ti) 的共性訴求,提升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的參與(yu) 感、認同感、責任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要廣泛宣傳(chuan) 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獨立自主、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勤勞奉獻、誠實勞動等個(ge) 性品質,營造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體(ti) 麵勞動、全麵發展”的積極氛圍。要充分發揮各類群團組織作用,加強線下青年社交空間與(yu) 活動載體(ti) 建設,幫助新就業(ye) 形態青年群體(ti) 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會(hui) 。
【吳軍(jun) 係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副研究員,李章龍係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係2022年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發展研究”課題“新就業(ye) 形態青年勞動者思想狀況分析及引導建議”(22JH0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