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鄉村生活綜藝:打造現代人的“武陵源”

發布時間:2023-04-06 16:15: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近年來,鄉(xiang) 村生活綜藝佳作迭出,多檔節目從(cong) 不同角度切入廣闊鄉(xiang) 村,如同一股股溪流蜿蜒匯聚,聲勢逐漸壯大,雖然沒有動不動“出圈”,卻自成一派,成為(wei) 綜藝領域不可小覷的力量。

  從(cong) 《向往的生活》《哈哈農(nong) 夫》,到《寶藏般的鄉(xiang) 村》《雲(yun) 上的小店》,再到《山水間的家》《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大批綜藝節目形式不同,內(nei) 容各異,但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鄉(xiang) 村,展現鄉(xiang) 村風光、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體(ti) 驗農(nong) 村生活。這類節目很多並不依賴明星效應,也不炒作話題,竟然也贏得了大量觀眾(zhong) 的喜愛,被譽為(wei) 綜藝界的一股清流。

  鄉(xiang) 村生活綜藝何以擁有如此魅力?這首先源於(yu) 鄉(xiang) 村生活本身的魅力。中國人對於(yu) 鄉(xiang) 村的感情尤為(wei) 深厚。大約1600年前,詩人陶淵明所寫(xie) 的《桃花源記》描述了武陵人尋芳桃林,意外發現了“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le) ”的世外桃源的故事。這是陶淵明心目中的理想田園,也成為(wei) 千百年來鐫刻於(yu) 國人心靈深處的一種精神範式。當代學者費孝通在考察分析了中國基層社會(hui) 後得出結論:“從(cong) 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hui) 是鄉(xiang) 土性的。”

  不難看出,對於(yu) 鄉(xiang) 村的眷戀幾乎可以說是國人刻在骨子裏的基因。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浪潮狂飆突進,大量人口從(cong) 農(nong) 村來到城市。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2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5.22%,但在1978年年末,這一數據僅(jin) 為(wei) 17.9%,兩(liang) 者相差接近50%。如果把曆史“倒帶”的話,我們(men) 可以發現,現在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很大一部分擁有鄉(xiang) 村生活的記憶。

  這些記憶原本隻藏在心靈深處,但鄉(xiang) 村生活綜藝的異軍(jun) 突起,卻給了它們(men) 一個(ge) 釋放的契機。人們(men) 忽然發現,原來在都市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之餘(yu) ,還可以體(ti) 會(hui) 安寧悠遠的鄉(xiang) 村意境。

  於(yu) 是,那些在都市日夜忙碌的心靈,選擇將鄉(xiang) 村生活綜藝當作暫時休憩的心靈驛站,在捉魚摸蝦、播種收獲的鄉(xiang) 土味、煙火氣中,在簡單質樸的審美風格中,放下緊張和壓力,偷得浮生“一刻”閑。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這類綜藝將鄉(xiang) 村打造成了新的“武陵源”,給現代人的心靈以撫慰。

  當然,鄉(xiang) 村生活綜藝也充分體(ti) 現了時代特色。現在的農(nong) 村,早已擺脫了“麵朝黃土背朝天”式的生產(chan) 方式。隨著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不斷推進,農(nong) 村越來越美,農(nong) 業(ye) 越來越現代化,農(nong) 民生活越來越豐(feng) 富多彩。於(yu) 是在這些綜藝節目中,嘉賓們(men) 深入鄉(xiang) 村,卻體(ti) 驗到大江南北的不同民俗文化、特色美食;親(qin) 身勞作,卻充分利用了現代化農(nong) 機具、直播帶貨技術……

  這種“土味”中包含著“美味”,連接了舊時記憶卻又充滿著新鮮感的當代鄉(xiang) 村生活,才足以成為(wei) 一種“景觀”,經由綜藝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進而成為(wei) 現代人的精神寄托。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鄉(xiang) 村生活對於(yu) 城市來說,不僅(jin) 是一種“遠方”,更是一種“詩”意遠方。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目前,鄉(xiang) 村生活綜藝已經擁有穩定的收視群,並穩步發展,不斷向前。期待創作者們(men) 保持這種定力和靜氣,打磨出精品,精研於(yu) 創意,更好地呈現當代鄉(xiang) 村生活萬(wan) 千氣象,為(wei) 大眾(zhong) 的精神家園增添更豐(feng) 富的內(nei) 容。

  (作者:土土絨,係媒體(ti) 評論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