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 幼有所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一老一幼’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guan) 切”“對老年人的服務要跟上”“對孩子們(men) 的養(yang) 育和培養(yang) 等工作要加強”。如何進一步完善養(yang) 老服務、嗬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幾位全國政協委員發表了意見建議。
——編 者
補齊社區服務供給短板,開展多種類扶老幫幼行動
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委員:
社區是老齡社會(hui) 治理的基本單元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的重要依托,近年來,我國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wei) 基礎的養(yang) 老服務,養(yang) 老服務供給規模明顯提升,但仍麵臨(lin) 有硬件、缺服務,有資源、缺整合,有平台、缺利用等問題。建議進一步關(guan) 注社區養(yang) 老服務的可及性,形成可知可感、可期可享、可望可及的供給新格局。
以老齡群體(ti) 服務需求為(wei) 靶心,讓家門口的養(yang) 老設施“可望又可及”。在社區養(yang) 老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中以可及性作為(wei) 核心依據,既充分考慮老年人的活動範圍、使用時間,按距離、空間、老年人密度優(you) 化社區養(yang) 老設施布局;又要注意高齡、失能等群體(ti) 行動不便的實際,分別采取就近接送、上門入戶、遠程服務等形式,讓“身邊、床邊、周邊”的養(yang) 老服務便捷可及。
推動養(yang) 老機構專(zhuan) 業(ye) 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讓社區養(yang) 老服務可靠、可持續。引導養(yang) 老機構的服務資源與(yu) 社區對接,發揮養(yang) 老機構的能力優(you) 勢、規模效應和標杆作用,為(wei) 社區提供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支持。既推動養(yang) 老機構的資源充分“為(wei) 社區所用”,如將養(yang) 老機構的康養(yang) 場所、餐飲服務資源和護理服務資質用於(yu) 社區養(yang) 老服務;也促成養(yang) 老服務“社區機構一體(ti) 化發展”,采取養(yang) 老機構托管、代管、輸出品牌、整體(ti) 延伸等方式,聯動運營社區養(yang) 老站點。
探索社區從(cong) “基本養(yang) 老”向“品質養(yang) 老”的提升路徑,讓老年人獲得感“成色更足”。在傳(chuan) 統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求基礎上,建議立足社區穩步邁向“品質養(yang) 老”,探索“誌願服務+社區居家養(yang) 老”“公益慈善+社區互助養(yang) 老”“社會(hui) 組織+公益創投+大社區+小家庭”等路徑,滿足老齡群體(ti)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委員鞏富文委員:
我國人口發展麵臨(lin) 老齡化與(yu) 少子化疊加的雙重壓力,帶來的影響是全麵的、深刻的、持久的,必須及時應對、綜合應對、科學應對。社區養(yang) 老、托幼建設是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的重要內(nei) 容,是政府之所急、社會(hui) 之所需、人民之所盼,勢在必行且應該積極推進。要堅持“居家為(wei) 基礎、社區為(wei) 依托、機構為(wei) 補充”的定位,加強“一老一小”社區日間照料,優(you) 化養(yang) 老、托幼服務供給,科學設計、精準實施、高效推進,聚焦解決(jue) 好“一老一小”急難愁盼問題。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同,所需基本養(yang) 老服務內(nei) 容因人而異,同等程度的失能老年人,由於(yu) 其家庭情況不同,對養(yang) 老服務質量要求也大相徑庭。可以鼓勵中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選擇營利性機構的高質量、增值性服務,進一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享受公立機構或非營利性機構服務,長期護理保險製度以失能程度為(wei) 標準進行統一給付,從(cong) 而形成多層次的基本養(yang) 老服務供給體(ti) 係。同時加快發展市場化或社會(hui) 化整合式養(yang) 老服務組織,以老年人個(ge) 體(ti) 為(wei) 服務對象,需求評估為(wei) 基礎,提供資源整合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為(wei) 目標,采取市場化運行的方式,整合一定區域範圍內(nei) 的服務供應商,滿足老年人不同類型的需求。
更好發揮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作用,助力養(yang) 老服務智能化升級。現代科技產(chan) 品在適老化方麵的應用可以克服養(yang) 老服務資源在城鄉(xiang) 和區域之間的非均等化程度,節約人力成本,為(wei) 老年人構建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推動養(yang) 老院與(yu) 互聯網企業(ye) 合作,落地應用具有跌倒檢測、火災檢測等多個(ge) 功能的安全守護係統“隱形護理員”,以科技能力保障老年人人身安全問題,提升養(yang) 老服務機構的智能化。
跨越數字鴻溝,精準解決(jue) 養(yang) 老難點問題
民盟雲(yun) 南省委主委徐彬委員:
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服務廣泛運用於(yu) 人們(men) 的衣食住行,帶來極大的生活便利,老年人群體(ti) 也更加願意享受科技進步的紅利。《“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hui) ”,目前有關(guan) 部門已經相繼發布了《智能家用電器的適老化技術》《用於(yu) 老年人生活輔助的智能家電係統架構模型》《適用於(yu) 老年人的家用電器通用技術要求》等多項國家標準,幫助老年用戶更好享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捷與(yu) 舒適,跨越數字鴻溝、擁抱智慧社會(hui) ,勢在必行。
在製定和出台公共政策時,應堅持傳(chuan) 統服務方式與(yu) 智能化服務並行,鼓勵研究和製定解決(jue) 老年人在運用數字技術方麵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相關(guan) 條款,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建議:一是在涉及各類日常生活場景的數字化場景開發設計和應用過程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chuan) 統服務方式,不得設置歧視性門檻;二是鼓勵社區、服務行業(ye) 等構建常態化幫扶機製和服務模式,為(wei) 老年人提供各類新技術新媒體(ti) 使用相關(guan) 知識培訓和服務,建立誌願服務體(ti) 係,提供麵對麵服務幫助;三是對現有服務平台和手機APP等進行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chan) 品和服務,優(you) 化操作流程,視情增設“一鍵服務”功能,降低老年人的操作難度。
致公黨(dang) 四川省委會(hui) 副主委鄭鈜委員:
衣食住行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不少老年人反映,“衣食住行”中的“食”,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近年來,國家相關(guan) 政策越來越重視對老年人就餐難問題的解決(jue)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養(yang) 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等明確提出以配餐等方式滿足老年人需求,較好地回應了老年人的實際需要。為(wei) 解決(jue) 全國各地有需求老年人的就餐困難,進一步加快推動為(wei) 老年人配餐工作,建議:
將為(wei) 老年人配餐作為(wei) 推進養(yang) 老服務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積極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形成工作方案在全國加快推動推廣,強化社區職責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快解決(jue) 老年人的“吃飯”困難。配餐可依據不同條件探索采用不同模式,比如建設專(zhuan) 業(ye) 平台、成立專(zhuan) 門機構、政府購買(mai) 服務、群眾(zhong) 點餐+中央廚房+社區配送、企業(ye) 投資+政府補助+社會(hui) 參與(yu) 、企業(ye) 化運作+公益化管理、配餐過程適老化等,不斷提升為(wei) 老年人提供優(you) 質、高效配餐服務的水平。
加強對配餐的全流程安全監督和管理。探索為(wei) 老年人配餐的規範化、製度化管理模式和相關(guan) 標準建設,強化對老年人配餐的安全監督管理及相關(guan) 技術要求,規範管理餐飲的供應鏈、配送鏈、菜品製作信息描述、係統化健康經營管理以及製餐配餐設施與(yu) 服務等,保障為(wei) 老年人配餐的安全和健康。推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在為(wei) 老年人配餐工作中的應用,發揮保險的他律作用和風險分擔機製。
涵養(yang) 青少年精神“沃土”,營造未成年人成長良好環境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倪邦文委員:
互聯網是未成年人的學習(xi) 工具、溝通橋梁和娛樂(le) 平台,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網絡水軍(jun) ”通過造謠引流、刷量控評等方式誤導網絡輿論,破壞網絡空間秩序,必須持續實施集群打擊、集中整治,切實維護清朗的未成年人網絡空間。為(wei) 此建議:
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對於(yu) “網絡水軍(jun) ”的敲詐勒索、侮辱誹謗等行為(wei) ,現有的法律可以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和支撐,但對於(yu) “擦邊球”性質的行為(wei) ,由於(yu) 法律界定的模糊甚至空白,存在難以界定和管理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網絡水軍(jun) ”的僥(jiao) 幸心理。因此,要盡快完善打擊網絡虛假信息的法律法規,明確界定標準嚴(yan) 打,發揮法律應有的震懾力和約束力。
注重全鏈條治理,落實平台主體(ti) 責任。加強源頭治理,加大執法力度,不斷淨化網絡生態。對組織雇用“網絡水軍(jun) ”的幕後黑手等進行嚴(yan) 厲打擊,壓實網絡平台主體(ti) 責任,嚴(yan) 格審核平台內(nei) 容,鏟除“網絡水軍(jun) ”滋生土壤,逐步壓縮“網絡水軍(jun) ”的生存空間。
加強綜合治理,提升青少年的認知分辨能力。在學校、社區加大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力度,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yang) 水平,引導青少年在接受網絡信息的同時,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xi) 慣,能夠對網絡中的各種信息進行是非判斷、真偽(wei) 辨別,還要學會(hui) 管理來自網絡的信息,更好地應用信息。同時,全社會(hui) 都應站在培養(yang) 國家未來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上,積極履行相關(guan) 職責,為(wei) 青少年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空間。
陝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委員:
近年來,電競酒店、密室逃脫、劇本殺、點播影院等新興(xing) 業(ye) 態日益受到未成年人追捧,但一些業(ye) 態中存在的安全不達標、質量不過關(guan) 、經營不規範、未成年人特殊保護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建議:
立法機關(guan) 應明確將電競酒店、劇本殺場館、點播影院等列為(wei) 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的適用範圍,既實現對未成年人群體(ti) 的特殊、優(you) 先保護,又幫促新興(xing) 業(ye) 態產(chan) 業(ye) 依法繁榮發展。
確定電競酒店等新興(xing) 業(ye) 態的行業(ye) 歸屬和主管部門,切實加強監管,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比如,相關(guan) 職能部門可對電競酒店實行“住宿+上網”雙登記製度,安裝上網登記管理軟件,對未成年人無限製上網問題有效監管治理。同時強化教育指導,引導行業(ye) 自律,教育引導經營者提高守法經營和安全經營意識,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按照要求開展好自查自糾,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hui) 共同責任,任何新業(ye) 態的發展都不能以損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wei) 代價(jia) 。麵對層出不窮的新業(ye) 態,隻有合力為(wei) 未成年人撐好法治保護傘(san) ,才能在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的同時,促進新興(xing) 業(ye) 態規範健康發展,實現雙贏。
版式設計:張芳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