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細探故宮建築裏的秘密

發布時間:2023-04-06 16: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作者:單霽翔(原故宮博物院院長,現為(wei) 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

  參觀故宮的人,常常驚歎於(yu) 其輝煌的外觀、嚴(yan) 謹的形製、優(you) 美的造型、絢麗(li) 的色彩、精湛的技藝,然而對於(yu) 多數人而言,故宮古建築背後還有很多秘密,這些秘密或反映了古建築本身豐(feng) 富而又滄桑的曆史,或為(wei)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運用,或為(wei) 古代哲學思想的體(ti) 現。對故宮古建築進行多角度、科學而又翔實的解讀,對於(yu) 傳(chuan) 承中國古代工匠的建築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yi) 。

  故宮古建築的背後,有著諸多鮮為(wei) 人知的“秘密”,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矗立在三層台基之上,凸顯高大和威嚴(yan) ,然而與(yu) 明朝初建時相比,今天的三大殿體(ti) 量要“小”一半,為(wei) 什麽(me) ?《故宮建築細探》一書(shu) 基於(yu) 詳細的史料,回顧了三大殿初建以來曆經的五次火災,詮釋了其重建、更名、縮小體(ti) 量的真實原因;又如故宮古建築裏蘊含的數字“密碼”,其造型、紋飾,乃至截麵形狀均與(yu) 根號二密切相關(guan) ,為(wei) 什麽(me) ?再如紫禁城古建築群木構件表麵貼上了真材實料的黃金,是怎麽(me) 貼上去的?本書(shu) 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詮釋。

  熱愛故宮的公眾(zhong) ,會(hui) 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認識故宮古建築,而其中不乏有誤解的成分。比如有媒體(ti) 或文獻認為(wei) ,故宮古建築之所以“冬暖”,是因為(wei) 建築的牆壁都是空心砌成的“夾牆”,俗稱“火牆”,可以傳(chuan) 遞熱力。實際上從(cong) 工程實踐來看,目前尚未發現故宮的古建牆體(ti) 存在“夾牆”,冬季取暖主要以火地為(wei) 主,本書(shu) 對其原理進行了翔實的解讀;又如故宮東(dong) 筒子巷被俗稱“陰陽道”,有人誤解這種俗稱與(yu) 靈異事件相關(guan) ,本書(shu) 從(cong) 科學角度進行了分析,該巷道為(wei) 南北向,陽光由東(dong) 向西照射,使得東(dong) 段和西段的牆體(ti) 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段有陽光,另一段則為(wei) 陰影;再如關(guan) 於(yu) “故宮屋頂鐵鏈可以防雷”的說法,本書(shu) 解讀了鐵鏈的真實用途。

  與(yu) 故宮古建築有關(guan) 的故事非常多,如“偷梁換柱”原意含有貶義(yi) ,但在故宮古建築領域,則是指用於(yu) 加固殘損木柱的科學方法;再如故宮紅牆有著諸多的傳(chuan) 說,最為(wei) 著名的是20世紀90年代的“宮女魅影”,有參觀故宮的遊客認為(wei) ,他們(men) 在閃電時看到了紅牆上的“古代宮女”影像,本書(shu) 基於(yu) 科學手段,分析認為(wei) 這種現象是有可能發生的,其主要原因與(yu) 紅牆的材料、雷電天氣、閃電與(yu) 磁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關(guan) 。

  “風水”是中國古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建築使用者需求的環境設置。本書(shu) 歸納了故宮古建築布局包含的風水內(nei) 容,與(yu) 讀者分享其中蘊含的古代“陰陽和諧”“天人合一”的文化內(nei) 涵。如“三垣”是古人對星空的區域劃分方式,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故宮的建築布局與(yu) “三垣”存在密切的對應關(guan) 係;又如“五行”是古人認為(wei) 的與(yu) 宇宙運行密切相關(guan) 的五種元素,即金、木、水、火、土,而故宮建築的整體(ti) 布局也與(yu) “五行”相對應;再如故宮布局中的鎮物還包括周易八卦內(nei) 容,本書(shu) 從(cong) 建築功能、建築設施、建築色彩等多方麵進行了詳細講解。

  目前市麵上關(guan) 於(yu) 故宮古建築的書(shu) 籍很多,但還很少有專(zhuan) 門針對其“秘密”進行解讀的著作,本書(shu) 不僅(jin) 發現了諸多故宮古建築秘密,而且運用了史料檢索、現場調查、科學論證等多種手段,客觀而又翔實地揭示了這些秘密的曆史、文化與(yu) 科學內(nei) 涵。本書(shu) 是周乾多年工作實踐和研究成果的結晶,在知識層麵不僅(jin) 包括中國古代建築曆史、建築文化、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還涵蓋了中國古代力學、化學、材料、風水、哲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文字深入淺出,圖片豐(feng) 富,是不可多得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讀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