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煽情戲”“苦情戲”網購騙局大行其道,該如何根治

發布時間:2023-04-07 16:43: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員工采集天山雪蓮意外身亡,公司將功補過便宜賣出產(chan) 品”“名醫後代遭綁架,保護被奪取的名醫秘方”……在一些網絡平台的直播帶貨節目中,這類煽情、苦情的劇情,讓老人覺得主播不是在賣貨,而是在做好事、行善舉(ju) ,願意“自掏腰包”買(mai) “神藥”,讓“正義(yi) ”得以伸張。

  有媒體(ti) 報道稱,這些不法“主播”從(cong) 中可獲得近七成的“暴利”。一時間令不少網友感歎:掙的是老人的錢,騙的是老人的心,“傷(shang) ”的卻是老年群體(ti) 的消費市場。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深,銀發族的消費也持續擴大,“銀發消費”逐漸成為(wei) 牽引健康養(yang) 老、網絡購物、出行旅遊三大消費領域的“新藍海”。據《中國老齡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增長到約106萬(wan) 億(yi) 元,老年群體(ti) 的品類消費開始呈現出場景化、個(ge) 性化和新型化趨勢。尤其是互聯網等技術的普及,縮小了老年人的數字鴻溝,老年群體(ti) 觸網消費的“步伐”愈來愈快,不僅(jin) 便利了老年群體(ti) 的生活,更釋放了巨大消費潛力。

  但與(yu) “銀發消費”持續擴大不匹配的是,部分養(yang) 老消費市場仍處於(yu) 無序狀態。媒體(ti) 和網絡經常爆料,以“養(yang) 老”名義(yi) 忽悠、誘導甚至強製老人購買(mai) 保健品、參與(yu) 體(ti) 檢康養(yang) 等騙局不時上演。這些亂(luan) 象的背後,是一些不法分子抓住直播平台監管不嚴(yan) 的漏洞和老年群體(ti) 信息閉塞弱點,而衍生出的黑灰“產(chan) 業(ye) 鏈”。

  老年民生無小事,其觸網消費急需各方合力保障“護航”。

  強化對直播平台監督管理。相關(guan) 平台應從(cong) 嚴(yan) 審查直播內(nei) 容的真實性、正當性,建立直播黑名單和實名準入機製,提高互聯網直播營銷的準入門檻。優(you) 化老年群體(ti) 的維權服務,統籌相關(guan) 部門為(wei) “銀發消費”排憂解難。

  加大網絡直播違法的懲處力度。針對以虛假宣傳(chuan) 等手段詐騙老人的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應依法從(cong) 嚴(yan) 懲處,不僅(jin) 要加大經濟處罰力度,而且要及時曝光,禁止其再次進入相關(guan) 行業(ye) 從(cong) 業(ye) ,提高其違法成本,科學引導直播從(cong) 業(ye) 者規範化運營。

  提升老年群體(ti) 防詐防騙意識。大力開展防範養(yang) 老詐騙普法宣傳(chuan) 活動,通過以案說法等形式,向老年群體(ti) 揭露形形色色的網購騙局,普及網絡詐騙的防範和補救常識,提升老人的防詐“免疫力”。此外,子女也應加強對老年群體(ti) 的“心理贍養(yang) ”,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並協助其正常網購,引導其走出消費騙局的“泥淖”。

  隻有監管部門、網絡平台和消費者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及時拆穿直播中的“煽情戲”“苦情戲”,讓各種網購騙局無處藏身,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清朗的網絡消費環境,才能促進老年人消費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才能使“銀發消費”這一“新藍海”激發出新的動能。(侯大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