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境外詐騙電話是如何變成官方客服號碼的
近期,四川攀枝花市警方破獲一起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該案犯罪團夥(huo) 以“冒充客服來電”的方式實施詐騙,而讓“境外詐騙電話變成官方客服號碼”是此類詐騙得逞的關(guan) 鍵。現在,我們(men) 一起來揭秘!攀枝花警方在日常反詐預警中發現,每天有很多“1344號段”的電話號碼在大量接聽境外的詐騙電話。而當警方想告知對方存在被騙風險的時候,這些號碼卻大多數處於(yu) 關(guan) 機狀態。
攀枝花市公安局仁和分局刑事偵(zhen) 查大隊 羅喜來:
一般情況我們(men) 在進行日常預警的時候,撥打電話都是能夠接通的,並且對方會(hui) 配合,也願意聽我們(men) 宣講一些反詐知識,不會(hui) 再繼續投資或者轉賬。但對於(yu) 這個(ge) “1344號段”的電話號碼,我們(men) 打過去之後大多數處於(yu) 關(guan) 機。
明明剛才還在接聽境外的詐騙電話,為(wei) 何民警打過去的時候卻關(guan) 機了?而且剩下一些能打通的號碼,機主在接通後的反應也較為(wei) 反常,這讓反詐民警開始警覺。結合前段時間,攀枝花一家通訊公司曾向警方反映的情況,民警覺得這裏麵肯定有蹊蹺。
通過調查,警方發現近期有大量的外地人員集中到攀枝花市的通訊商處點名要辦理“1344號段”的電話卡。調查得知,所有來辦卡的外地人員都是在互聯網上看到了一天一千元報酬的“高薪兼職”廣告後主動聯係,在對方的要求下,來到攀枝花用本人信息辦理“1344號段”電話卡的。發現這一異常後,攀枝花警方成立專(zhuan) 案組,立案展開調查,查明境外詐騙電話是這樣一步步變成官方客服號碼的。
第一步,這些外地人員在詐騙分子的指使下,辦理“1344號段”電話卡,之後通過本人手機的呼叫轉移功能,把自己“1344號段”電話卡上的所有的來電都呼轉到“詐騙分子”指定呼轉的電話號碼上。這樣,境外的詐騙分子隻需要給“1344號段”的號碼撥打電話,就會(hui) 自動呼轉到境內(nei) 詐騙被害人的手機上。
第二步,藏身境外的詐騙分子會(hui) 通過改號軟件和其他技術手段,將境外電話號碼脫去“00”前綴,提高隱蔽性,然後利用呼叫轉移來躲避國家反詐中心APP的預警識別,隱匿了詐騙分子的原始號碼,徹底將境外詐騙電話改為(wei) 和各類平台客服電話相同的號碼,從(cong) 而蒙蔽接到“客服”詐騙電話的被害人。
第三步,當被害人接到電話時,手機上顯示的就是和國內(nei) 一些知名平台、手機APP客服電話一模一樣的電話號碼。有的被害人因為(wei) 手機安裝了號碼識別軟件,接到這樣的詐騙電話,甚至會(hui) 被自動識別匹配出平台名稱,顯示在被害人的手機上,繼而一步步陷入“冒充客服”詐騙的陷阱。
經過這樣的層層偽(wei) 裝,境外詐騙電話就變成了客服來電。很多被害人一看是平台的官方客服來電就很容易信以為(wei) 真,認為(wei) 真是這個(ge) 公司的客服打來的服務電話,放鬆警惕,相信了電話那頭“客服人員”的詐騙話術,掉入了詐騙團夥(huo) 的圈套。
經過細致偵(zhen) 辦,攀枝花警方就該案核實並關(guan) 聯出涉及全國 28個(ge) 省(市)共 237 件詐騙案件,被詐騙金額共計 4032.919 萬(wan) 元,涉案嫌疑人近百人,潛在受害人數百人。
在四川省公安廳刑偵(zhen) 局的指導和四川省各州市的配合下,組織警力300餘(yu) 人、成立抓捕組11個(ge) ,抓獲犯罪嫌疑人80餘(yu) 名,成功打掉該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huo) 。
攀枝花市仁和區人民檢察院 馮(feng) 寒:
辦卡人員同樣涉嫌詐騙犯罪。在被警方抓獲後,這些辦理“1344號段”電話並設置呼叫轉移的人員還認為(wei) 自己沒有違法犯罪。
但這樣的“高薪兼職”不僅(jin) 僅(jin) 是將電話卡租借或是售賣給詐騙團夥(huo) 使用,而是切實地參與(yu) 到了電信網絡詐騙當中,是嚴(yan) 重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
目前,經法院審理,本案的兩(liang) 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以“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一個(ge) 月和有期徒刑七個(ge) 月,同案的三十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訴,其中二十六人以“詐騙罪”受到刑事處罰,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
警方提示
一、“斷卡”行動仍在持續開展,對辦理電話卡、銀行卡等為(wei)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服務的,公安機關(guan) 將用足用好法律手段,堅決(jue) 依法從(cong) 嚴(yan) 懲處。請妄圖通過辦卡賺取利益淪為(wei) 詐騙分子幫凶的人立即警醒,不要再出賣個(ge) 人銀行卡、電話卡和互聯網賬號等。
二、當遇到“客服電話”時,提出“網購出現質量問題、訂單錯誤,要求退款補償(chang) ”等情況時,都不要輕易相信,請登陸官方購物網站、手機APP進行核實,或者主動撥打官方客服電話查詢。
三、任何購物網站或快遞物流公司都不會(hui) 要求客戶提供個(ge) 人銀行賬號、密碼、銀行驗證碼等信息。一旦發現被騙立即報警,保留好電子單據、聊天記錄等證據,以便公安機關(guan) 開展偵(zhen) 查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