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慎終追遠 合啟未來

發布時間:2023-04-07 16:53:00來源: 新華網

  暖春時節,天清氣明。馬英九先生踏上心心念念的“大陸行”,一償(chang) 尋根祭祖的夙願。他帶領台灣青年學生踏尋兩(liang) 岸共同曆史記憶,感受大陸社會(hui) 發展脈搏,開展年輕世代深度交流,一路行來,受到各地民眾(zhong) 熱烈歡迎。這趟遲滯了七十餘(yu) 載的歸鄉(xiang) 之旅,承載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淵源傳(chuan) 統,也蘊含著兩(liang) 岸中國人攜手同創未來的蓬勃希望。

  短短十二天,馬英九一行行程滿滿。猶如一扇窗口,海內(nei) 外同胞由此看見兩(liang) 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種、血脈相連的骨肉親(qin) 情,看見我們(men) 共同的曆史記憶、休戚與(yu) 共的命運,看見大陸發展巨變以及兩(liang) 岸同胞一家親(qin) 的深情厚誼,也看見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的美好圖景。島內(nei) 輿論有言,此行像是一股春風拂過海峽,讓人感受到暖意。

  這是一次尋根溯源之旅。水有源,木有根。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是馬英九先生的祖籍地。初次歸來,遊子難掩激動。他以方言宣讀祭祖文,幾度哽咽,不時拭淚。回憶祖父遺訓時,他說:“這是我們(men) 人生最寶貴的資產(chan)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孺慕之情,令人動容。受訪時,馬英九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我們(men) 中國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誠如斯言。古稀之年終償(chang) 夙願,鄉(xiang) 音未改,衷心不變。他是在以實際行動印證:兩(liang) 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yu) 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兩(liang) 岸中國人不管走了多遠,始終盼著葉落歸根;不論分離多久,終將團圓。

  這是一次緬懷曆史之旅。拜謁中山陵,參觀侵華日軍(jun)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嶽忠烈祠、張自忠烈士陵園、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四行倉(cang) 庫抗戰紀念館……一處處珍貴史跡,記錄了全體(ti) 中國人民共同的曆史,承載著兩(liang) 岸同胞浴血奮戰、抗擊外侮的愛國精神,銘刻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鬥曆程。“曆史絕不可遺忘,我們(men) 所有中國人都應自立自強,才不會(hui) 被人欺淩、任人宰割。”馬英九先生道出了兩(liang) 岸中華兒(er) 女的共同心聲。鑒往知來,民族強盛,是兩(liang) 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luan) ,是兩(liang) 岸同胞之禍。回望前路、緬懷英烈,有助於(yu) 更多台灣同胞了解宏大曆史,體(ti) 認到兩(liang) 岸命運緊密聯結、不可分割,兩(liang) 岸同屬一個(ge) 中國的曆史和事實任誰也無法改變。

  這是一次發現大陸之旅。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參訪團所到之處,無不精彩。從(cong) 大型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到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從(cong) 現代化深水良港到智慧城市建設,馬英九一行實地走訪,近距離感受大陸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看見了更為(wei) 真實、立體(ti) 的大陸。其間,他們(men) 數次乘坐“複興(xing) 號”高鐵列車,在廣袤神州大地上體(ti) 驗世界最大高速鐵路網的便利快捷。“大陸在各方麵發展都非常快,有些甚至我們(men) 可以說是夢想不到的。”馬英九為(wei) 大陸發展“點讚”,期許兩(liang) 岸有更多合作機會(hui) 。島內(nei) 輿論也指出,此行傳(chuan) 遞求和平、求交流、求發展的民意,讓台灣同胞體(ti) 認到兩(liang) 岸攜手合作、和平發展才是正道,方為(wei) 台灣之福。

  這是一次放眼未來之旅。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兩(liang) 岸未來在青年。隨行的台灣青年許多是首次來大陸,他們(men) 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帶回台灣,能帶動更多台胞特別是年輕人增進對大陸的了解,減少偏見,深化對兩(liang) 岸曆史的正確認知,看見更廣闊的未來。正如馬英九先生所言:“很重要的就是讓兩(liang) 岸年輕人多接觸、多了解,增加友善,逐漸融合在一起。”在多場交流活動中,兩(liang) 岸青年熱情洋溢、思想激蕩、互學互鑒,真誠希望擴大交流往來。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走走看看,參與(yu) 到兩(liang) 岸交流大潮中來,將為(wei) 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兩(liang) 岸青年加深互動,攜手打拚,共同擔當曆史重任,定能開創更美好未來。

  “青山一道同雲(yun) 雨,明月何曾是兩(liang) 鄉(xiang) 。”馬英九先生生於(yu) 1950年。他人生迄今的七十餘(yu) 載,恰是兩(liang) 岸分隔的長久年月。然而,中國人的血脈無論在海峽哪一頭,總是繁衍不息;兩(liang) 岸中國人無論遠隔千山萬(wan) 水,但使相逢總能柳暗花明。馬英九先生此行多次談到,兩(liang) 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共同致力振興(xing) 中華。這也正是千千萬(wan) 萬(wan) 華夏子孫的不渝誌向。我們(men) 堅信,兩(liang) 岸中國人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定能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榮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