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逐年提升——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是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持續推進的重點工作。證監會(hui) 近期表示,突出提質增效,繼續壯大長期專(zhuan) 業(ye) 投資力量。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全麵注冊(ce) 製實施背景下,資本市場需要通過機構投資者引入更多長期資金“活水”,並持續優(you) 化市場環境,為(wei) 投資者提供更多優(you) 質投資機會(hui) 。
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
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機構投資者隊伍發展提速,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逐年提升,專(zhuan) 業(ye) 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中金公司測算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機構投資者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占比已提升至56.7%。
但從(cong) 投資者構成看,與(yu) 境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ti) 依然以個(ge) 人投資者為(wei) 主,中長期機構投資者的絕對規模和占比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我國資本市場通過機構投資者引入更多長期資金“活水”,對於(yu) 抑製短期市場波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都將產(chan) 生積極作用。
“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銀行理財、保險資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強調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市,支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yun) 表示,機構投資者規模不斷壯大,既能為(wei) 市場帶來流動性,提高市場活躍度,也能優(you) 化投資者結構,提升市場資源配置能力,有利於(yu) 充分挖掘優(you) 質企業(ye) 投資價(jia) 值,促進投資和融資的有效對接。
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wei) 表示,機構帶來的長期資金追求中長期收益,更加關(guan) 注企業(ye) 的成長性和創新性,可以在市場中起到“穩定器”“壓艙石”作用,將為(wei) 更多符合政策和產(chan) 業(ye) 發展要求的企業(ye) 提供穩定資金來源,在推動企業(ye) 長期高質量發展與(yu) 投資者回報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積極引導專(zhuan) 業(ye) 化程度較高、注重價(jia) 值和長期投資的各類金融機構入市,有助於(yu) 改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中金公司股票業(ye) 務部執行負責人洪波表示,比如,境外機構的優(you) 質長線資金通過QFII進入我國資本市場,既可以擴充機構投資者比例,也可以將先進投資理念和多元投資策略帶入國內(nei) ,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成熟度。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離不開“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去年11月,人社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個(ge) 人養(yang) 老金實施辦法》,明確個(ge) 人養(yang) 老金實行個(ge) 人賬戶製,自主選擇購買(mai) 符合規定的儲(chu) 蓄存款、理財產(chan) 品、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chan) 品。在市場人士看來,養(yang) 老金具備長期屬性,與(yu) 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理念契合,《辦法》的出台為(wei) 養(yang) 老金入市打通了渠道,將為(wei) 市場提供更多長期資金。
全麵注冊(ce) 製的正式實施,為(wei) 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諸多製度利好。例如,新修訂的《證券發行與(yu) 承銷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與(yu) 承銷商等相關(guan) 禁止配售對象存在關(guan) 聯關(guan) 係的管理人所管理的社保基金、養(yang) 老金、年金基金,亦可參與(yu) 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網下配售,進一步擴大豁免範圍,有力支持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yu) 注冊(ce) 製改革。
軒偉(wei) 表示,在全麵注冊(ce) 製背景下,資本市場的優(you) 勝劣汰機製更加完善,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估值體(ti) 係將發生積極變化,科技類公司占比、專(zhuan) 業(ye) 機構交易占比上升,具備發展潛力的優(you) 質標的會(hui) 被進一步挖掘,這些都為(wei) 中長期資金入市營造了良好市場環境。
“推動長期資金持續入市,仍需優(you) 化政策環境。”董忠雲(yun) 認為(wei) ,首先,要繼續完善權益投資的業(ye) 績評價(jia) 等製度安排,解決(jue) 長期資金入市痛點和難點,推動公募、險資等機構資金入市;其次,逐步優(you) 化機構投資者優(you) 先配售比例,支持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yu) 到全麵注冊(ce) 製改革中來;此外,還要不斷完善投資者保護機製,嚴(yan) 格退市製度,形成有進有出的良性市場格局,讓機構投資者能通過長期投資、價(jia) 值投資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機構化”進程有望提速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在全麵注冊(ce) 製背景下,上市條件更加多元,上市效率明顯提高,將為(wei) 長期資金提供更多優(you) 質資產(chan) ,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可以預見,A股投資者結構“散戶化”程度或將逐漸降低,市場“機構化”進程有望提速。
證監會(hui) 主席易會(hui) 滿此前表示,從(cong) 全球看,各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差異較大,也沒有最佳的投資者結構,但機構化是一個(ge) 大趨勢。
“一個(ge) 高質量的資本市場,離不開數量充足且風格多樣的機構投資者。”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關(guan) 鍵,我國資本市場並不缺資金,但缺少長期投資的“耐心資本”,機構投資者帶來的長期資金可以對市場價(jia) 格起到平滑作用,提升市場穩定性。
“從(cong) 目前情況看,公募基金有望為(wei) 市場帶來更多增量‘長錢’,更好發揮機構投資者功能。”董忠雲(yun) 認為(wei) ,目前居民財富仍在增長通道中,高淨值人群、長尾投資者不斷增加,對資產(chan) 配置的需求持續存在。同時,在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後,銀行理財等產(chan) 品實行淨值化管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居民財富不斷向權益市場轉移,公募基金憑借專(zhuan) 業(ye) 投研能力有望成為(wei) 個(ge) 人投資者的重要投資選擇。
“長期來看,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wei) 境內(nei) 外各類機構投資者提供優(you) 質的投資機會(hui) 。在現有眾(zhong) 多QFII和海外長期基金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吸引主權基金、養(yang) 老金、慈善基金等高質量投資者積極參與(yu) 中國市場,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的紅利。”洪波表示。
如何確保機構投資者真正踐行好長期投資、價(jia) 值投資?李湛建議,一是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做好結構優(you) 化,擴大社保基金、保險基金等機構權益投資的比例和規模,發揮專(zhuan) 業(ye) 投資者功能;二是完善資本市場體(ti) 係,推進基礎製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機構投資長期考核機製,增強信息披露以營造更透明的市場環境;三是提升機構投資者治理水平和投資能力,擴大投資者教育規模,加強投研能力建設,保證機構投資者的穩定性與(yu) 安全性。(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