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中國路 “橋”見貴州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中國,從(cong) 北到南,從(cong) 東(dong) 到西,從(cong) 高原到大漠,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條條大路穿山跨河,縱橫交錯,連接起祖國壯麗(li) 山河,助力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從(cong) 今天(4月9日)開始,《焦點訪談》推出係列節目,看看我們(men) 的“中國路”。您看到的這些照片,拍的是貴州喀斯特地貌,這樣的地貌在貴州很普遍,有人形容這裏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作為(wei) 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交通閉塞一度成為(wei) 嚴(yan) 重製約貴州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瓶頸。過去多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3萬(wan) 多座橋梁在喀斯特高原上拔地而起,讓“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天塹變通途”。
初春時節,貴州平塘縣平裏河村的700畝(mu) 柑橘陸續成熟,村民們(men) 正忙著采摘。果園上方,全長2000多米,主塔高300多米的平塘大橋巍然聳立。3年多前,這座橋的建成通車給平裏河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水果銷路越來越好。今年,村民決(jue) 定再擴種500畝(mu) 。
平裏河村地處珠江上遊的曹渡河畔。陡峭狹窄的河穀地形,讓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濕潤,但被高山流水阻斷的交通,卻始終製約著當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
而在貴州,還有上萬(wan) 個(ge) 行政村和平裏河村一樣,也被困在高山深穀間。地處我國西南腹地的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wei) 完全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省內(nei) 共有120多萬(wan) 座山峰。這連綿起伏、無邊無際的群山,一度就是阻擋貴州發展的最大障礙。
對於(yu) 群山環繞的貴州來說,改善交通,打通經濟發展大動脈,橋梁建設是關(guan) 鍵。平裏河村擺脫貧困,村民過上好日子,就和村裏陸續建成的三座橋有關(guan) 。
每周二是平裏河村趕集的日子。每到這天,陳家友都會(hui) 來到平裏河橋上做點小生意。他們(men) 腳下的這座30多米長的曹渡河石橋,是老一輩村民靠著肩扛背馱,在1958年修砌而成。
曹渡河石橋的建成,讓河兩(liang) 岸的村民往來更加便利。而2016年,石橋上遊1公裏處,平裏河大橋的建成,國道的貫通,則真正打開了平裏河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局麵。村裏引進、種植優(you) 質水果,還建起了上千畝(mu) 蔬菜基地。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給小山村帶來勃勃生機。
僅(jin) 僅(jin) 過了3年多時間,2019年年底,在曹渡河峽穀上,餘(yu) 慶至安龍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塘大橋建成通車。從(cong) 平裏河村出發,駕車十多分鍾就可以由平塘大橋駛上高速公路,到省會(hui) 貴陽的車程從(cong) 6個(ge) 小時縮短到2個(ge) 半小時。
交通基礎設施的飛躍,讓小山村的產(chan) 業(ye) 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村裏的水果種植大戶楊光猛發現了新商機。這一年,他引進了新品種柑橘,今年打算再擴大種植規模,要把水果賣到更遠的市場。
橋通了,路暢了,平裏河村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依托精品果蔬種植,2022年,村民戶均年收入已經超過了5萬(wan) 元。
貴州平塘縣平裏河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王通軍(jun) :“平裏河村水果蔬菜在成熟期期間,各個(ge) 客商通過平塘特大橋收水果蔬菜,每天都是200噸左右。一年下來,收入大概在1700萬(wan) 元左右。”
近十多年來,一座座穿山越河的大橋,給無數曾經像平裏河村一樣被大山封閉的小山村,帶來“一日千裏”的發展速度。同時,它也為(wei) 貴州扭轉區位發展劣勢、融入更大發展格局奠定了基礎。
這裏是位於(yu) 貴陽的牛郎關(guan) 現代物流園,目前這裏每年的貨物吞吐量達上千萬(wan) 噸,是貴州省規模最大的物流樞紐。在園區裏,記者見到了做瓷磚生意的商戶鄧永福。十年來,貴州的交通條件日新月異,鄧永福深有感觸。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貨也越送越遠。這一天,店裏接了一些發往農(nong) 村地區的新訂單,有的還是以前沒怎麽(me) 跑過的新方向,鄧永福打算親(qin) 自跟車跑一趟,熟悉一下路況,順便也去了解一下那裏的市場。
貨車駛出物流園,很快就上了國家級高速公路——銀百高速。一路上,貨車經過了大小30多座橋梁。這些橋梁和高速公路的建設大大縮短了運輸裏程,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下高速以後,無論是縣道還是村裏的道路,都已經全部實現硬化,路麵平整。幾個(ge) 小時後,鄧永福就把瓷磚完好無損地送到了客戶家門口。
十年來,牛郎關(guan) 物流園的吞吐量從(cong) 200萬(wan) 噸增加到1000多萬(wan) 噸。而在貴州全省,還有40個(ge) 像牛郎關(guan) 這樣的重點物流園區正在快速發展。
貴州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集團董事長任仁:“貴州的萬(wan) 橋飛架,縮短了距離,增大了通行能力,對物流運行效率的提升非常重大。在六盤水,北盤江第一高橋支撐了東(dong) 西向大通道的快速建設。在遵義(yi) ,烏(wu) 江特大橋解決(jue) 向北走最重要的通道走廊。往東(dong) 走,有清水河特大橋。”
當鄧永福的小貨車在銀百高速上快速行駛時,他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經常經過的這座清水河特大橋,在貴州交通建設史上有著裏程碑意義(yi) 。
2015年12月,銀百高速貴陽至甕安段的清水河大橋建成通車,標誌著貴州成為(wei) 我國西部地區第一個(ge) 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貴州逢山開隧道、遇水搭橋梁,連接起超過8000公裏的高速公路網絡,和近1500公裏高速鐵路網絡。
貴州省發改委綜合交通處處長李旭東(dong) :“公路完成了縣縣通以後,在2018年,我們(men) 又重新啟動了加密網,對交通物流這一塊促進卓有成效。隨著貴廣鐵路的建成,整個(ge) 西南地區的規劃網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相繼我們(men) 又建成了滬昆高鐵、成貴高鐵、渝黔高鐵。”
在由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交織而成的“交通平原”上,星羅棋布的橋梁,成為(wei) 打通交通斷點、堵點的關(guan) 鍵。這裏是位於(yu) 貴州省關(guan) 嶺縣與(yu) 黔西南州貞豐(feng) 縣交界的花江峽穀,這座高達204米的建築,是剛剛封頂的花江峽穀大橋主橋塔。2022年1月開建的六安高速花江峽穀大橋,全長2890米,主橋跨徑1420米,橋麵與(yu) 水麵垂直距離達625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wei) 山區第一跨、世界最高橋。
花江峽穀大橋所在的北盤江,因地勢險峻,成為(wei) 貴州世界級大橋最密集的地方。現在的世界第一高橋——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就在北盤江上。而像這樣的世界級橋梁,在貴州的高山深穀間還有不少。世界高橋的前100名中,近一半都在貴州。目前,貴州正在用1.4萬(wan) 座高速公路橋梁,不斷拉低大山、抬平峽穀。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董亮:“在全世界很難找到像貴州這樣,這麽(me) 多橋梁集聚的地區。我們(men) 在山區橋梁的建設上麵,開創了很多世界第一,也不斷刷新世界橋梁建設新紀錄,包括世界第一高橋、世界第一高墩橋梁、世界第一跨徑連續鋼構橋梁等。”
“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500年前王陽明進入貴州時的感慨,道盡黔道艱險。而經過多年奮鬥,貴州依托3萬(wan) 多座橋梁,不斷突破地理局限,打開區域發展格局。目前,貴州已經成為(wei) 我國西南腹地“大十字”上的一座“橋”,成為(wei) 我國西南地區銜接“一帶一路”、銜接長江經濟帶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銜接成渝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成為(wei) 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節點。
董亮:“2025年,貴州高速公路裏程要達到9500公裏以上,鐵路裏程要達到4500公裏以上,要構建“一樞十六支”的機場體(ti) 係。到2035年,要實現城鎮居民半個(ge) 小時能上高速,一個(ge) 小時能上高鐵,一個(ge) 小時能上飛機。這樣一個(ge) 體(ti) 係建立起來以後,交通在整個(ge) 經濟體(ti) 係中的支撐作用會(hui) 更有保障,基本上實現交通的現代化。”
在貴州,修路幾乎就要建橋。“橋隧比”之高、築路之難難以想象。萬(wan) 橋飛架,蘊含著貴州人不甘落後、苦幹實幹的精氣神兒(er) 。多年來,經過不懈努力,貴州一步步實現了從(cong) 橋梁建設、交通升級再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不斷突破。一座座超級大橋連通了發展的高速路,改善了民生,也助力貴州跑出“加速度”,更好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