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部門聯合發布全國地方病防治鞏固提升行動方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今天,國家疾控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7個(ge) 部門聯合發布《全國地方病防治鞏固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我國曾是受地方病危害較重的國家,大骨節病、克山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曾經嚴(yan) 重困擾、威脅我國居民特別是廣大農(nong) 村居民身體(ti) 健康。碘缺乏會(hui) 給智力發育帶來不可逆的隱匿性損傷(shang) ,我國由碘缺乏所導致的“大脖子病”患者曾超3500萬(wan) 。
我國地方病分四大種類:一類是地球化學性疾病,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第二類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鼠疫、布魯氏菌病、血吸蟲病等;第三類是與(yu) 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方式相關(guan) 的疾病,比如少數民族地區大量飲高氟磚茶,造成飲磚茶型氟中毒,西南地區由於(yu) “敞灶燒煤”造成的燃煤汙染型氟中毒、燃煤汙染型砷中毒等;第四類是主要發生在我國但是原因尚不清楚的病,比如克山病、大骨節病等。
2018-2020年,我國10部門聯合實施了地方病防治專(zhuan) 項三年攻堅行動,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三年攻堅行動,我國保持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基本消除燃煤汙染型氟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製飲水型氟砷中毒、飲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目標與(yu) 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完成。
然而,地方病作為(wei)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減弱或撤除,疾病將卷土重來,必須長期鞏固、維持綜合防治措施,才能從(cong) 源頭預防控製地方病危害。《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地方病不再成為(wei) 危害人民健康的重點問題”目標,為(wei) 推進實現目標,在鞏固前期地方病防治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新一輪鞏固提升行動,持續推進消除地方病危害進程,特製定《方案》。
《方案》部署了防治地方病的重點任務,包括: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消除大骨節病危害、消除克山病危害、消除燃煤汙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持續控製和消除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控製飲茶型地氟病危害、控製水源性高碘危害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