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興趣向”旅行成為Z世代的出遊主張

發布時間:2023-04-11 16: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周五下了課立馬去趕火車,落地後在五一廣場和黃興(xing) 步行街體(ti) 驗屬於(yu) 長沙的夜生活。周六白天爬嶽麓山、漫步湖南大學,晚上在橘子洲和上萬(wan) 人共同在音樂(le) 節肆意狂歡。周日睡個(ge) 懶覺返回學校。

  這是武漢大學00後學生胡家瑋的周末出遊行程。因為(wei) 喜歡的橘子海樂(le) 隊在長沙參演一場音樂(le) 節,胡家瑋趁著周末和同學一起到長沙,順便把這個(ge) 向往很久的城市逛了一圈。

  “讓音樂(le) 節成為(wei) 旅遊行程的一部分,這趟旅程更有紀念意義(yi) 。”胡家瑋告訴筆者,對於(yu) 大學生而言,忙忙碌碌一周,到了周末和朋友一起去音樂(le) 節,很能釋放內(nei) 心的壓力。“去之前還看了好多社交平台的相關(guan) 旅遊視頻!”

  00後偏愛“興(xing) 趣向”旅行

  過去,人們(men) 旅遊去吉林大多是為(wei) 了欣賞被白雪覆蓋的長白山,穿越西藏看看距離天空最近的布達拉宮,在四川九寨溝一睹五彩仙境,到湖南張家界體(ti) 會(hui)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近年來,看傳(chuan) 統景區景點、“去遠方”已不僅(jin) 是年輕人唯一的出門主張。除了音樂(le) 節,電競比賽、話劇、博物館展覽、美術展,甚至是一款城市獨家劇本殺都可以成為(wei) 旅行的驅動力。

  據中國青年報官方微博推出的小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因城市風景、地標景點去一座城市旅遊的人數占比54%,與(yu) 因美食、音樂(le) 節、美術展等去一座城市旅遊的人數很接近。而在後者中,00後所占比例明顯高於(yu) 90後。選擇因城市限定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去旅遊的受訪者中,七成以上為(wei) 00後;選擇音樂(le) 節、演唱會(hui) 的人中,00後超過半數。以興(xing) 趣愛好為(wei) 導向,當代年輕人的旅行玩法正變得越來越多元。

  “以興(xing) 趣愛好為(wei) 驅動力,催生多元化的旅行玩法,體(ti) 現了年輕人更聚焦、更細分、更回歸休閑消費本質的特征。”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認為(wei) ,以往很多旅行中,無論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都是將景點作為(wei) 直接的消費對象,而實際上,真正的消費對象,即真正的產(chan) 品應該是人們(men) 對這個(ge) 景區的玩法,同樣的景區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一個(ge) 景區如此,一個(ge) 城市也是如此。不僅(jin) 景區景點是消費對象,城市裏的展覽、演唱會(hui) 、美食都可以成為(wei) 消費對象,這些其實就是‘城市的玩法’。玩法才是真正要消費的產(chan) 品,也是真正應該推出的產(chan) 品。”厲新建說,大到一個(ge) 旅遊目的地,小到一個(ge) 景區,恐怕都得慢慢適應“玩法就是內(nei) 容,玩家就是生產(chan) 力”的發展趨勢。在這個(ge) 過程中,誰適應得快,誰就發展得快,就轉型升級得快。

  “文博遊”在大學生群體(ti) 中空前火熱

  今年,“文博遊”在大學生群體(ti) 中空前火熱,無論是極具特色的策展圖片在社交平台的推廣,還是精美的創意文創產(chan) 品在朋友圈、QQ空間等私域空間的轉發分享,都能在短時間內(nei) 大大提高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剛從(cong) 北京看完敦煌藝術展回到天津的00後黃希雅告訴筆者,“最近,身邊很多同學都因為(wei) 想去體(ti) 驗這種文化藝術類型的展覽專(zhuan) 門去一座城市,在遊玩的過程中也會(hui) 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氣質,回來還會(hui) 向我們(men) 推薦!”

  每座城都有屬於(yu) 自己的氣息和魅力,如何讓獨有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得到更廣的傳(chuan) 播是重點。“傲骨幽香”雙梅展帶火了北京頤和園西部景區,日均遊客量達1萬(wan) 人,外地遊客在拍照打卡之餘(yu) ,也會(hui) 遊覽首都,感受濃鬱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氣息;已舉(ju) 辦五屆的太湖灣音樂(le) 節,讓原本知名度不高的江蘇常州迅速獲得大量關(guan) 注,音樂(le) 節品牌塑造成為(wei) 城市IP,不斷吸引著熱愛音樂(le) 的年輕人;一年一度的烏(wu) 鎮戲劇節,讓全國乃至世界耳聞這座富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曆史文化古鎮,無數戲劇發燒友不遠萬(wan) 裏到此,沉浸式體(ti) 驗藝術氛圍。

  如今,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點燃了一座座城市的熱情,年輕人絡繹不絕地到來,為(wei) 其打造了一張傳(chuan) 播“金名片”,也帶動了包括旅遊業(ye) 在內(nei) 的各行各業(ye) 的發展。“多元玩法對城市旅遊業(ye) 以及周邊行業(ye) 而言,其實就是增加了更多城市供給要素和行業(ye) 資源被整合進‘旅遊+’的進程,通過旅遊流量的串聯能力,更多的行業(ye) 可以跨界進入旅遊消費循環中。”厲新建說,這也意味著並不是每個(ge) 城市都必須有旅遊資源才能吸引遊客、發展旅遊經濟,隻要這個(ge) 城市能夠找到吸引消費者尤其是吸引年輕消費人群的旅遊資源,它就能在浩浩蕩蕩的旅遊消費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機會(hui) 。

  厲新建認為(wei) ,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和目的地認識到,在發展旅遊經濟的進程中,對於(yu) 資源稟賦的概念必須也迭代更新,固守傳(chuan) 統的旅遊資源的概念將會(hui) 讓自己失去創新求變的發展機會(hui) 。創新並不一定就是無中生有,創新也可以是舊的元素新的組合,任何一座城市都有機會(hui) 通過重組資源、創新玩法來尋求到新的突破口。

  多元玩法催生旅行新社交

  新聞專(zhuan) 業(ye) 本科生才琪幾天前從(cong) 保定出發,到濟南去看《紅樓夢》舞劇。她平時喜歡聽音樂(le) 會(hui) 、看舞台劇,經常跟著不同的演出“走南闖北”。“我很喜歡看劇,也很喜歡旅遊,如果可以去一個(ge) 沒去過的城市看劇順便旅遊,真的會(hui) 讓人很期待很開心!”

  2021年5月的一個(ge) 周五,才琪為(wei) 了追“愛豆”跨界主演的話劇《情書(shu) 》,獨自從(cong) 保定到西安和老朋友以及新朋友們(men) 匯合。

  此前,才琪通過社交平台結識了不少同樣喜歡看舞台劇的同齡人,由於(yu) 興(xing) 趣相投,彼此特別聊得來,平時也會(hui) 保持聯係。每當有感興(xing) 趣的演出,她們(men) 會(hui) 約著鄰近城市的朋友們(men) 一起去看,再在城裏轉轉。那次去西安,才琪就約上了“舊識”和初次見麵的新朋友,白天爬城牆、逛博物館、打卡美食,晚上看劇。

  線上誌同道合的網友,因為(wei) 一次旅行,發展成為(wei) 線下的好朋友,破除了傳(chuan) 統社交方式的限製。生活中,人們(men) 往往難以在已有的好友圈裏找到和自己有著相同小眾(zhong) 圈層愛好的人,因此,越來越多的Z世代年輕人通過看展、追演唱會(hui) 、逛博物館等興(xing) 趣愛好拓展社交圈,構建新的人際關(guan) 係。他們(men) 來自天南地北,因為(wei) 共有的熱愛產(chan) 生共鳴,說走就走,相聚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邊看劇邊交流體(ti) 驗,邊分享故事邊緩解現實壓力。在新朋友麵前,每個(ge) 人能卸下重擔,純粹地表達自我、展現個(ge) 性與(yu) 熱愛,而無關(guan) 現實紛繁利益。這場短途旅行,似乎成為(wei) 他們(men) 逃離焦慮,可以短暫歇歇腳的“烏(wu) 托邦”。

  “在日常生活中,旅遊消費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貨幣,具有突出的社交價(jia) 值。旅遊本身也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社交過程,人們(men) 在旅遊的過程中會(hui) 結識形形色色的人。旅遊的過程就是人與(yu) 人交往的過程,無論是旅遊者與(yu) 當地居民之間,還是旅遊者與(yu) 旅遊者之間,都無時無刻不是處於(yu) 社交之中。”厲新建表示,對於(yu) 那些以興(xing) 趣愛好為(wei) 導向的旅遊而言,誌同道合、誌趣相投的旅遊者更容易有共同的話語,也更容易形成深入的交流,成為(wei) 朋友。

  “重視社交性正在成為(wei) 旅遊消費的重要趨勢,城市也好、景區也罷,都能在滿足社交需求、增強社交供給的過程中,通過社交氛圍的營造、社交空間的構建、社交條件的創造找到新的商機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厲新建說。

  中青報·中青網實習(xi) 生 吳雨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