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盲藝人“向天而歌”展示“左權開花調”等非遺項目
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向天而歌——中國瞽傳(chuan) 非遺講座與(yu) 展示”活動15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舉(ju) 行,來自山西左權和武鄉(xiang) 的盲藝人團隊現場展示了國家級和省市縣多級非遺項目。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副館長蘇丹在開場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曆來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guan) 懷,《詩經》中就有關(guan) 於(yu) 古代盲樂(le) 師的詞句。他還指出,盲藝人的內(nei) 心是豐(feng) 富的,他們(men) 雖然看不到,但可以把我們(men) 看到的東(dong) 西用他們(men) 獨特的方式唱出來。自己多年前與(yu) 盲藝人宣傳(chuan) 隊結識時,便為(wei) 他們(men) 的歌聲感動,也相信各位觀眾(zhong) 一定會(hui) 浸染到傳(chuan) 統文化的氛圍中。他還提到,本次活動所籌集到的費用也會(hui) 全部捐贈給盲藝人宣傳(chuan) 隊以資助他們(men) 的發展。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主任牛曉瑉簡要介紹了山西省和盲人曲藝傳(chuan) 承的基本情況並指出,盲藝人宣傳(chuan) 隊這一特殊群體(ti) ,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在太行山區域的基層進行非遺的活態傳(chuan) 承,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是傳(chuan) 統文化的守護者。同時,他們(men) 作為(wei) 當今紅色文化的傳(chuan) 承者,作為(wei) 新時代精神文明的踐行者,在鼓舞士氣、凝聚共識以及推動文旅融合等方麵,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北京聯合大學文化遺產(chan) 所所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基地主任顧軍(jun) 提到,看過盲藝人們(men) 的展示非常感動。她認為(wei) ,盲藝人們(men) 的展示體(ti) 現了“兩(liang) 個(ge) 代表”和“三個(ge) 傳(chuan) 承”,即代表著山西的“草根”文化和太行文化,更好地體(ti) 現了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傳(chuan) 承了寶貴的非遺、紅色文化和華夏民族堅忍不拔、勤勞勇敢的精神,“在苦難中開出的花,是最感人的”。
在“整體(ti) 保護視野下的左權開花調、三弦書(shu) 、琴書(shu) ”主題中,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le) 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田青教授將自己親(qin) 筆書(shu) 寫(xie) 的“向天而歌廿年”現場贈送給左權盲人宣傳(chuan) 隊隊長劉紅權,劉紅權則將一把盲藝人八十多年前使用過的月琴回贈給田青教授。
田青坦言,從(cong) 首次聽到山西盲宣隊的聲音起,他們(men) 表現出來的“真”就令他深為(wei) 感動。他的恩師楊蔭瀏先生曾發現並讓世界認識了“阿炳”,他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他們(men) ,讓他們(men) 走出太行、走到全國、走向世界。時至今日,二十年前盲藝人們(men) 進京首演的那場音樂(le) 會(hui) ,他至今仍曆曆在目,這麽(me) 多年來,常年生活在太行山間的盲藝人們(men) ,遠離膚淺、做作、虛假,保留了藝術的真和美。
活動中,盲人宣傳(chuan) 隊現場展示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左權開花調”項目的代表曲目《櫻桃好吃樹難栽》《桃花紅杏花白》、“蓮花落”項目曲目《發財喂豬》和“晉劇”項目《賣畫劈門》選段《恨胡賊》,省級非遺“武鄉(xiang) 鼓書(shu) ”項目《朱總司令讓鞋》《王祥臥冰》以及充分體(ti) 現太行山人民精神的抗戰民歌《太行山》《左權將軍(jun) 》等曲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