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七旬老人繪製14米家鄉古城圖 留住城市記憶
【解說】“秦漢之雄風,絲(si) 綢之駝鈴,古渡之盛況,載史久傳(chuan) 。”陝西省鹹陽市一位七旬老人王元利,根據自己創作的詩詞繪製了一幅14米畫卷《古渡春秋圖》,記錄家鄉(xiang) 鹹陽市的古建築與(yu) 民風民俗,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
在采訪中,王元利告訴記者,他生活在鹹陽市已經半個(ge) 多世紀,他熱愛這座城市,留戀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看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內(nei) 心總有一種情愫,想通過自己的畫筆留住那些逝去的回憶。
【同期】書(shu) 畫愛好者 王元利
因為(wei) 鹹陽市這個(ge) 拆遷已經開始了,有些古建築還在,有些已經成了半截(拆到一半),通過拆遷以後就沒有了,很可惜。我認為(wei) 我還有點這能力,把這個(ge) 拿畫麵能記錄下來,給社會(hui) 上留下,讓別人都知道,這以前的老樣子,老生活風俗,記錄下來,有了這個(ge) 打算,才開始創作這個(ge) 《古渡春秋圖》。
【解說】從(cong) 平民百姓到西域行商,從(cong) 果市街到大糧行,王元利畫中的人物格外真實,有看戲的民眾(zhong) 、有去文廟參拜的讀書(shu) 人、有牽著馬匹、駱駝的行商走卒,還有在城中頂拐玩鬧的孩童。
《古渡春秋圖》的創作曆程漫長,在下筆之前的兩(liang) 年裏,王元利時常走訪在鹹陽市的大街小巷,與(yu) 周邊生活的老人暢談,收集了大量有關(guan) 古建築和民俗的資料。最終,他將這些資料匯總整理,創作出了這幅14米長的畫卷。
【同期】書(shu) 畫愛好者 王元利
在創作這個(ge) 《古渡春秋圖》以前,我是有這想法,通過一兩(liang) 年的考察,在(和)附近的老年人,老漢、老(太)婆,調查了一下,還有些古建築的遺址還在,把這些齊齊跑了一遍,才正式下筆,整用了一年多時間。
【解說】畫卷上記錄了許多鹹陽市的著名古建築,如城隍廟、文廟、灃勝寺等,這些建築都呈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和曆史價(jia) 值。王元利稱,他想通過這幅畫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鹹陽市的美好和曆史,同時也希望能夠為(wei) 這個(ge) 城市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同期】書(shu) 畫愛好者 王元利
《古渡春秋圖》這裏頭的畫麵裏記錄的這個(ge) 場景,一個(ge) 是建築,因為(wei) 建築能代表當時一個(ge) 風格,整個(ge) 社會(hui) 的風格。下來就是人物,人物就是生活習(xi) 性,生活場景,這是我比較喜歡的。
【解說】民風民俗是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傳(chuan) 統,也是老一輩人的回憶。王元利笑道,這一生沒什麽(me) 別的愛好,唯獨喜愛繪畫,在將來的創作過程中,他將繼續以老百姓的生活為(wei) 主題創作,將這些記憶流傳(chuan) 下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