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七旬“老戲骨”裴豔玲將戲曲之魂“唱響九霄”

發布時間:2023-04-17 16: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天津4月16日電 題:七旬“老戲骨”裴豔玲將戲曲之魂“唱響九霄”

  作者 王在禦 崔景聖

  “戲是我的夢,戲是我的魂,戲是我的命,戲是我的根……”唱腔落定,戲中人緩緩走向觀眾(zhong) ,台下掌聲如雷,無數觀眾(zhong) 被這位年逾七旬的“老戲骨”再次登台所感動,也被這場戲所講述的悲情故事所感動。這句是裴豔玲在京劇《響九霄》中最後的唱詞,也是這位梨園“國寶”的真情實感。

  4月15日晚,已經是76歲高齡的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裴豔玲再次登上舞台,在中華劇院為(wei) 天津戲迷們(men) 帶來京劇《響九霄》。該劇采用京劇、河北梆子“兩(liang) 下鍋”的方式,講述了清末時期,梨園名伶田際雲(yun) (藝名“響九霄”)的傳(chuan) 奇故事。

  在該劇中,裴豔玲通過表演京劇老生、武生、青衣三個(ge) 行當,采用傳(chuan) 統戲曲“一趕三”的藝術手法,塑造了響九霄、武鬆、清水花三個(ge) 不同行當的劇中人物。她在身段表演和唱腔方麵也進行了反複設計,展現出深厚的傳(chuan) 統功力。

  裴豔玲5歲登台,9歲挑梁,13歲唱紅,曾三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被戲劇大師曹禺稱為(wei) “人間國寶”。在七十餘(yu) 年的舞台生涯中,裴豔玲成功塑造了武鬆、林衝(chong) 、鍾馗等眾(zhong) 多錚錚鐵骨男兒(er) 漢的藝術形象。有人說:梅蘭(lan) 芳大師將女人演透了,而裴豔玲是把男人演透了。

  雖然裴豔玲獲得過三次“梅花獎”,但她表示,與(yu) 獲獎相比,演員還是應該將專(zhuan) 注力集中在舞台表演本身,這樣才能越演越好,才能更受觀眾(zhong) 歡迎,“因為(wei) 隻有觀眾(zhong) 喜歡你,你的戲才是有意義(yi) 的”。

  對裴豔玲來說,觀眾(zhong) 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戲是我的命、是我的魂,我的一切都在舞台上,而這一切的基礎是觀眾(zhong) 賦予的,因為(wei) 沒有觀眾(zhong) 就沒有藝術的舞台。”

  天津算是裴豔玲第二故鄉(xiang) ,看見車水馬龍的街道,她回憶起小時候在天津的故事,“小時候在天津,我父親(qin) 去戲園子演戲經常騎自行車帶著我,有時他一晚上要趕四場戲,我也跟著他聽四場戲,他唱到哪我就跟到哪,所以我是在後台長大的。”從(cong) 小耳濡目染的裴豔玲,從(cong) 那時起便深深愛上了中國傳(chuan) 統戲曲。

  “有人說我保守派,但我覺得我‘守’得不夠。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是老祖宗留下的珍寶,是我們(men) 特有的東(dong) 方之美,而我有義(yi) 務做一名守護者,永生守護它。”裴豔玲說。

  這種保守,不是“守舊”,而是“守正”,裴豔玲排演的京劇《響九霄》便是最好的證明。她說:“傳(chuan) 統戲曲是學不夠的,我們(men) 要不斷努力學習(xi) 、複習(xi) 傳(chuan) 統戲,並且要將優(you) 秀的部分繼承下來,因為(wei) 新戲就是從(cong) 老戲中孕育而來的。”

  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戲曲的傳(chuan) 承,裴豔玲認為(wei) ,再多的提倡也不如實打實多練幾場戲,往往能練出真功夫的演員是因為(wei) 對戲曲的熱愛,而不是技法的傳(chuan) 授,因為(wei) 戲曲傳(chuan) 承的永遠是魂,而不是形。(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