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娛樂成親子關係新代溝
製圖:重慶外國語學校2024屆2班李盈穎
孩子的劇本娛樂(le) ,家長知多少
了解不夠,認可度不高,體(ti) 驗比例更低
孫宏豔 範策
以密室逃脫、劇本殺為(wei) 代表的沉浸式娛樂(le) 發展迅速,成為(wei) 深受青少年喜愛的文化現象。據《中國沉浸式劇本娛樂(le) 行業(ye) 研究報告》(2021-2022)顯示,沉浸式劇本娛樂(le) 行業(ye) 的規模不斷擴大,從(cong) 2018年到2021年,劇本經營場所的總體(ti) 數量增長了400%,青少年成為(wei) 其固定的消費群體(ti) 。《青少年沉浸式娛樂(le) 現狀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七成以上的青少年消費過沉浸式娛樂(le) 產(chan) 品。美團問卷調研數據也顯示,通過平台消費的人群八成以上是18-29歲的青年人。
劇本娛樂(le) 的迅速火爆,吸引了大量未成年人參與(yu) ,說明這一新興(xing) 業(ye) 態已從(cong) “小眾(zhong) 化”逐漸趨於(yu) “大眾(zhong) 化”甚至進入井噴期。孩子們(men) 對這種新型娛樂(le) 趨之若鶩,認為(wei) 有趣好玩、體(ti) 驗感強、緩解壓力、能結交朋友,但是有些劇本娛樂(le) 的內(nei) 容、形式、元素以及價(jia) 值觀、生活方式等並不適合未成年人,這些風險也讓家長擔憂,保護未成年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不僅(jin) 如此,由於(yu) 家長和未成年人看法存在差異,迅速崛起的劇本娛樂(le) 逐漸演化成一種親(qin) 子之間的新代溝。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娛樂(le) ,既需要家長的支持與(yu) 行動,又需要了解未成年人的態度,做好尊重與(yu) 保護的平衡。中國文化娛樂(le) 行業(ye) 協會(hui) 與(yu)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後兩(liang) 次對我國東(dong) 部、中部、西部、東(dong) 北部的青少年及其家長進行了劇本娛樂(le) 研究。對青少年的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鄭州、武漢、西安、成都、沈陽10城市開展,被試為(wei) 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在職青年,共涉及初中、高中、大學60餘(yu) 所學校以及多個(ge) 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共回收有效樣本量8816份,包含未成年人問卷4808份;對未成年人家長的調查在北京、深圳、南京、鄭州、西安、沈陽進行,回收有效問卷6582份。結合兩(liang) 次調查數據,分析家長及未成年人對劇本娛樂(le) 的看法與(yu) 需求,有利於(yu) 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超過七成家長聽說過劇本娛樂(le) 活動,僅(jin) 一成多體(ti) 驗過
調查發現,了解劇本娛樂(le) 的家長占比超過七成。未成年人中,知道劇本娛樂(le) 的初中生比例為(wei) 76.7%,高中生比例為(wei) 80.3%。可見,家長知道劇本娛樂(le) 的比例略低於(yu) 未成年人。但是,體(ti) 驗過劇本娛樂(le) 的家長並不多。隻有13.1%玩過密室逃脫或劇本殺,近九成沒玩過。相比之下,玩過密室逃脫或劇本殺的初中生有71.6%,高中生有69.9%。
較大的落差導致家長對未成年人的娛樂(le) 喜好、娛樂(le) 需求了解不夠。調查顯示,三成家長(30.0%)認為(wei) 孩子喜歡線下劇本娛樂(le) 。但是,未成年人表示很喜歡和比較喜歡的比例合計68.7%,家長和未成年人相差近40個(ge) 百分點。
而且,對被調查青少年進行年齡細分發現,年齡越低“很喜歡”劇本娛樂(le) 的比例越高,12歲以下38.5%,12-15歲27.9%,15-18歲20.2%。而30-35歲的青年“很喜歡”的比例為(wei) 18.5%,36歲以上12.4%。
近一成家長不了解孩子進行劇本娛樂(le) 的頻率
了解孩子線下劇本娛樂(le) 的頻率和消費,便於(yu) 知曉孩子的休閑安排以及有可能麵臨(lin) 的風險。但是調查發現,有兩(liang) 成多的家長明確表示並不了解孩子的娛樂(le) 情況。對孩子線下劇本娛樂(le) 的頻率,四成多家長認為(wei) 孩子偶爾玩,認為(wei) 孩子每月玩一次及以上的比例近一成 ,近四成家長認為(wei) 孩子不進行劇本娛樂(le) ,還有近一成表示對孩子是否進行劇本娛樂(le) 不了解。但是,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有兩(liang) 成左右未成年人每月玩一次及以上,其中有5%左右每周玩一次或更多。
家長認為(wei) 未成年人每次劇本娛樂(le) 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
未成年人劇本娛樂(le) 的接觸時長與(yu) 消費限額均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方麵,過度消費或娛樂(le) 時間過長均不利於(yu) 未成年人的健康。調查發現,逾六成家長認為(wei) 未成年人劇本娛樂(le) 每次不應超過1小時,認為(wei) 1-2小時的比例為(wei) 22.8%,2-3小時的比例為(wei) 5.89%,3小時以上的比例為(wei) 1.12%,8.14%表示無所謂。消費方麵,近八成家長認為(wei) 未成年人劇本娛樂(le) 每次消費限額應在100元之內(nei) ;認為(wei) 可以消費101-300元的家長占比14.74%,300元以上的家長占比2.48%,也有5.39%的家長表示無所謂。
可見,多數家長較為(wei) 理性地對待未成年人劇本娛樂(le) 的時長和消費,認為(wei) 在時長和消費上應有所限製,最好能控製在1小時以內(nei) 和100元以下。也有少數家長尚缺乏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對未成年人劇本娛樂(le) 時間和消費無所謂。
家長認為(wei) 歡樂(le) 類和科幻類劇本更適合未成年人
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認為(wei) 歡樂(le) 類和科幻類劇本更適合未成年人,二者占比分別為(wei) 66.62%和64.78%。此外,家長對機械類劇本也較為(wei) 認可,占比近三成。而諜戰類、情感類、魔幻類、武俠(xia) 類劇本不太被家長認可,占比均一成多不足兩(liang) 成。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家長認為(wei) 恐怖類劇本適合未成年人的比例最低(6.73%),排序最後。這說明絕大多數家長認為(wei) 恐怖類劇本不適合未成年人。而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初中生喜歡的劇本類型依次為(wei) 歡樂(le) 類(54.90%)、恐怖類(53.39%)、科幻類(50.88%)、情感類(45.35%)、魔幻類(32.91%)、諜戰類(28.14%)、武俠(xia) 類(23.99%)、機械類(20.98%)等;高中生喜歡的劇本類型依次是歡樂(le) 類(52.02%)、情感類(50.43%)、恐怖類(48.12%)、科幻類(43.06%)、魔幻類(28.03%)、諜戰類(26.73%)、武俠(xia) 類(21.24%)、機械類(16.75%)等。
從(cong) 這些數據可見,未成年人與(yu) 家長均對歡樂(le) 類劇本最為(wei) 認可,但是差異較大的是家長對機械類劇本較為(wei) 認可,對恐怖類劇本最不認可。而未成年人對恐怖類劇本更喜歡,對機械類劇本不認可。研究還發現,年齡越低越喜歡恐怖類劇本,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在職青年喜歡恐怖類劇本殺的比例分別為(wei) 53.4%、48.1%、39.7%、33.1%。
家長最期待劇本娛樂(le) 功能提高未成年人的探索意識和思辨能力
對劇本娛樂(le) 的功能,家長希望給未成年人帶來的最大幫助是提高探究意識和思辨能力,占比接近八成,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希望劇本娛樂(le) 帶來歡樂(le) 、減輕壓力,拓展孩子的課外知識和綜合素質,兩(liang) 項均占比六成以上;提高社交與(yu) 合作能力、培養(yang) 孩子的閱讀和寫(xie) 作能力、提高想象力、提升批判思維均占比半數以上。
這說明家長對劇本娛樂(le) 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有更大的幫助作用。調查還發現,多數家長認為(wei) 未成年人特別需要內(nei) 容健康、正能量的劇本,多體(ti) 現教育性,具備陽光、快樂(le) 、愛國、科學等教育元素。
家長認為(wei) 最有效的監管措施是多創作正能量劇本
在監管上,家長認為(wei) 最有效的措施是多創作正能量劇本,其次是加強劇本內(nei) 容審核、設置未成年人適齡提醒、提高劇本文字質量,占比均在七成以上。針對未成年人接觸劇本娛樂(le) 活動,家長認為(wei) 最重要的是設置未成年人適齡提醒,其次是確立劇本分級分類管理製度、開發適合未成年人的劇本產(chan) 品。對於(yu) “設置不允許未成年人入內(nei) ”家長讚同比例最低(36.07%)。這也說明多數家長並不反對未成年人接觸劇本娛樂(le) ,而是希望能通過有效監管使未成年人接觸到健康的劇本娛樂(le) 。
對比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初中生和高中生讚同“設置不允許未成年人入內(nei) ”的比例均為(wei) 一成多。這也說明未成年人更不讚同將他們(men) 隔離在劇本娛樂(le) 之外。而且,初中生、高中生認為(wei) 加強監管最重要的措施是收費合理,排在各項措施的第一位。這或許也說明了未成年人在劇本娛樂(le) 中感受到一定的消費壓力。
給成年人的幾點建議
劇本娛樂(le) 是青少年喜歡的新型娛樂(le) 活動,給青少年帶來強烈的沉浸式體(ti) 驗。但是,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劇本娛樂(le) 活動及需求了解不夠、認可度不高,和未成年人一起“感同身受”的比例更低。筆者建議:
尊重未成年人的娛樂(le) 需求
文化娛樂(le) 首先是未成年人應享有的權利,其次是成年人與(yu) 未成年人溝通的話題與(yu) 橋梁。隻有了解未成年人的文化娛樂(le) 需求,尊重未成年人的文化娛樂(le) 選擇,以未成年人娛樂(le) 權利的切實維護行動為(wei) 基石,以謹慎開明的態度為(wei) 支座,才能真正搭建起兩(liang) 者對話的橋梁,才能更好地引導和保護他們(men) ,才能有效彌合成年人和未成年之間這種新的代溝。因此,成年人應理性客觀看待青少年對劇本娛樂(le) 的喜愛,把了解與(yu) 尊重作為(wei) 保護和引導的前提。成年人要擺正站位,了解未成年人喜歡劇本娛樂(le) 的原因,接納未成年人對新型娛樂(le) 活動的探索。
應了解孩子的休閑生活
課後休閑是豐(feng) 富未成年人生活、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依托。課後時光給孩子們(men) 帶來放鬆和快樂(le) 時也有可能帶來一些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傷(shang) 害、產(chan) 生危險。但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的休閑生活,隻關(guan) 注他們(men) 的學習(xi) 和考試,對孩子課後與(yu) 誰玩、在哪玩、玩什麽(me) 一概不知。也有的家長隻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去了解孩子的娛樂(le) 與(yu) 休閑。比如,不想讓孩子玩網絡遊戲就從(cong) 不和孩子提起。家長應了解孩子在劇本娛樂(le) 中和誰玩、喜歡的劇本類型、玩多長時間、花多少錢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而不是隻要錢不過問。
多參與(yu) 孩子的劇本娛樂(le) 活動
如果有可能,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進行劇本娛樂(le) ,尤其是參加一些親(qin) 子類的劇本活動。在活動中家長能更好了解孩子的娛樂(le) 興(xing) 趣和娛樂(le) 夥(huo) 伴,也能對孩子參與(yu) 的劇本娛樂(le) 活動的安全性進行考量。家長要具備未成年人保護意識,結合劇本娛樂(le) 的特點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進行觀察。這也是很好的親(qin) 子時間和親(qin) 子話題,在陪伴中家長也可對劇本中涉及的價(jia) 值觀、思想意識等進行價(jia) 值引領。
抓住契機進行休閑教育和審美教育
健康休閑可使身心得到全麵發展,素質得到全方位提升。休閑教育是使每個(ge) 社會(hui) 成員享有高質量生活不可缺少的教育內(nei) 容,也是當代少年兒(er) 童特別需要的人文素養(yang) 。在閑暇時間過健康的休閑生活,需要具備休閑素養(yang) 和審美素養(yang) 。因此,家長要重視家庭文化環境的優(you) 化,提升自身休閑素養(yang) 和審美素養(yang) ,注意在閑暇活動中對孩子進行休閑教育和審美教育。例如,鼓勵孩子進行健康的線下休閑活動、參與(yu) 正能量劇本創作,用劇本演繹的形式協助孩子體(ti) 驗生活,引導孩子享受美好的休閑生活和家庭附近的優(you) 質休閑資源,如帶孩子運動、看文藝演出、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觀看紀錄片等,用健康的審美觀涵養(yang) 孩子的文化生活。
(本文係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新時代少年兒(er) 童政治引領機理與(yu) 方法研究”階段性成果。孫宏豔為(wei)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範策為(wei)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係碩士研究生)
——————————
“劇本殺”緣何成青少年緩解壓力的“救命稻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最近,北京的高中學生賈航(化名)跟媽媽發生了一次激烈的衝(chong) 突。起因是,不久前的一個(ge) 周末,賈航連續兩(liang) 天玩了4場“劇本殺”,不僅(jin) 沒完成作業(ye) 還把媽媽讓他周末剪發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看似簡單的事情引出了賈航與(yu) 媽媽之間的“新仇舊恨”,甚至最後還上演了“全武行”……
“以前,我跟兒(er) 子之間的矛盾多是因為(wei) 手機,周末總是在‘兒(er) 子要手機’‘我沒收手機’之間拉扯。”賈航的媽媽說,孩子眼看要升高三了,最近玩遊戲的時間明顯減少了,沒想到又迷上了“劇本殺”。
“我們(men) 更願意稱呼這個(ge) 新興(xing) 業(ye) 態為(wei) ‘劇本娛樂(le) ’,因為(wei) ‘劇本殺’這個(ge) 詞是早期比較口語化的稱呼,容易對大眾(zhong) 有誤導而引發誤解。”中國文化娛樂(le) 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孔明說。
近年,“劇本殺”已成為(wei) 青少年群體(ti) 中又一新興(xing) 娛樂(le) 項目。據中國文化娛樂(le) 行業(ye) 協會(hui) 與(yu)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青少年沉浸式娛樂(le) 及權益保護研究報告(2021)》顯示,超六成青少年表示“喜歡”“很喜歡”玩密室、劇本殺類沉浸式娛樂(le) ,且年齡越低喜歡的比例越高。
當低齡化成為(wei) 趨勢時,理應引起重視。“劇本殺”類的娛樂(le) 方式為(wei) 何會(hui) 吸引青少年?對青少年會(hui) 造成怎樣的影響?要如何應對?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學生、老師和專(zhuan) 家,在探討中尋找如何降低這些新興(xing) 娛樂(le) 對青少年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
“代入感”讓青少年欲罷不能
不久前,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記者團的3名學生在同年級同學、同校同學、同學的同學中也開展一個(ge) 小型的調查,參與(yu) 調查的100多名學生幾乎都表示“喜愛”“劇本殺”,其中71%的人表示從(cong) 初中開始就接觸了。
學生們(men) 的小調查科學性不一定強,也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調查結果卻展現了一個(ge) 由相熟的同學或朋友組成的青少年小圈子真實的娛樂(le) 生活狀態:“劇本殺”不一定是他們(men) 聚會(hui) 時的首選項目,但一定是喜愛度很高的一個(ge) 選擇。
是什麽(me) 吸引了青少年?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記者團的同學在調查中問了大家喜歡的“劇本殺”類型,“硬核推理”型的位列第一,“歡樂(le) ”型的位列第二,“沉浸演繹”型的位列第三,另外,“本格本”“恐怖本”“還原本”也有不少同學喜愛。參與(yu) 調查的學生喜歡這些類型“劇本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角色扮演的沉浸式體(ti) 驗”“與(yu) 朋友們(men) 在一起的快樂(le) ”“享受思維與(yu) 邏輯的力量”。
與(yu) 調查結果不謀而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青少年提到了“劇本殺”最讓人欲罷不能的就是由沉浸式的體(ti) 驗而產(chan) 生的強烈“代入感”。
“活動開始後,所有人都會(hui) 失去自己本來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劇本中的名字。每個(ge) 玩家會(hui) 獲得一份屬於(yu) 自己所選人物的劇本,玩家將自己完全代入到故事中,沉浸在自己的角色裏。”重慶外國語學校2024屆2班李盈穎說。
有些“劇本殺”還會(hui) 配有符號感極強的服裝和道具,所有這些搭配在一起,讓青少年一下子就進入了劇本描述的故事情節中。
其實,代入感從(cong) 進入場地那一刻就開始了。
“場子裏燈光很暗,隱隱約約營造出一種昏沉的氛圍,棕紅的實木桌子在燈光照映下呈暗紅色,有著冰涼、平滑、堅硬的觸感,牆上掛著色彩瘋狂而充滿張力的畫,我和朋友們(men) 一進屋就踏進了劇本裏。”北京八中的吳昕怡同學在給《中國青年報》的來稿中這樣說道。
有些專(zhuan) 家認為(wei) “劇本殺”在青少年中風靡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且不少專(zhuan) 家指出在青少年小團體(ti) 中的亞(ya) 文化往往對青少年有著更強的影響力。
有些專(zhuan) 家則認為(wei) “劇本殺”的風靡體(ti) 現了青少年新的消費觀。
“劇本娛樂(le) 滿足了青少年新型消費需求。這是這一代青少年特別需要的情感支持,表現在消費上就是很多大人看著都是沒用的消費,而在年輕人看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豔說,現在的青少年在消費上不再隻是現實的實用型消費,而更多追求情感慰藉,他們(men) 希望為(wei) 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和體(ti) 驗、情感享受埋單,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這就不難理解,為(wei) 什麽(me) 那麽(me) 多未成年人喜歡買(mai) 盲盒、手辦、玩偶等,也有的年輕人喜歡玩COSPLAY。“這種消費是悅己型消費,是為(wei) 了自我表達,為(wei) 了取悅自我,為(wei) 了安撫與(yu) 治愈自我。”孫宏豔說。
對於(yu) 絕大多數人來說,再強烈的代入感也是娛樂(le) 活動的一部分,不會(hui) 帶到現實生活中,正如吳昕怡所說的,“故事邏輯嚴(yan) 密但與(yu) 生活差之千裏,縱然有嚇人的地方,出了房間也不會(hui) 感到害怕。”
但仍有一些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分清劇本與(yu) 現實。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記者團在對同學進行訪談時,一名女生說,自己玩過一個(ge) 輕微恐怖的“情感”型“劇本殺”,“因為(wei) 我真的太容易代入了,結果好幾天晚上被嚇得睡不著覺。但是,幾天過去後,又開始想念這種感覺,想找一個(ge) 更恐怖的本子玩一次。”
在這種越怕越想玩的循環中,這個(ge) 膽子很小的女生每過一段時間就約著同學好友一起去玩上幾個(ge) 小時,滿足自己的渴望,但是她沒有意識到的是,在這個(ge) 過程中,焦慮正在悄無聲息地占領她。
“未成年人的情感發展、思維發展等尚未完全成熟。他們(men) 既需要在體(ti) 驗中強化代入感時去理解、學習(xi) 、思考,也需要注意代入感要有度。代入感仿佛是雙刃劍,既要通過代入感走進去,又要避免代入感太強走不出來。”孫宏豔說,所以,在內(nei) 容、娛樂(le) 環境等各種要素上也要考慮適合未成年人的接納程度,避免過度代入。在事中、事後也要給未成年人一些引導。
“我發現隻要她玩了‘劇本殺’,之後幾天裏就會(hui) 明顯地出現不自覺地啃手、無意識地眨眼睛、抖動手腳等現象。”這位膽子很小女生的媽媽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之前的采訪中,心理專(zhuan) 家多次表示,一旦出現這些行為(wei) 通常可以判斷這個(ge) 孩子心理壓力正在加大。
“半熟人社交”背後是青少年強烈的交往需求
孔明在聊到青少年為(wei) 什麽(me) 會(hui) 喜歡“劇本殺”時提到,以95後為(wei) 代表的“Z世代”以及年齡更小些的青少年在文娛體(ti) 驗方麵有更高水準、更個(ge) 性化的需求,而這些需求的多個(ge) 核心要素中有一個(ge) 是“半熟人社交”。
所謂半熟人社交從(cong) 字麵上很好理解,就是介於(yu) 陌生人與(yu) 熟人之間的一種社交。
“劇本殺”正好提供了這樣一種社交機會(hui) 。
“劇本故事的展開需要玩家相互交流自己所擁有的信息來達成,可以說貫穿娛樂(le) 活動始終的就是交流、社交。在這場活動中,大家可以通過整場的高強度交流來拉近彼此的距離。而且還可以‘拚場’,一個(ge) 需要8人的劇本,可以由兩(liang) 隊陌生的4人行玩家一起‘拚場’,這時參與(yu) 娛樂(le) 的玩家打破了熟人界限。”李盈穎說。
有人說,半熟人社交似乎表明現在青少年太多淺層交往,沒有知心朋友。有專(zhuan) 家表示,這恰恰表明青少年有著強烈的社交需求。
“當代青少年生活在少子化時代,也有不少人是獨生子女,他們(men) 經常感到孤獨,有很強烈的社交需求。”孫宏豔說,尤其是在比較大的城市裏,青少年的生活節奏比較快,人際交往範圍比較小,孩子們(men) 很少有除了同學之外的夥(huo) 伴。
這是在現實社會(hui) 中。
在網絡上,作為(wei) 伴隨著互聯網而生的“網生代”們(men) 很遊刃有餘(yu) 。他們(men) 在網絡社交媒體(ti) 上、網絡遊戲裏、各種網絡社區中都會(hui) 擁有不同類型的朋友。這些朋友既有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同學朋友,也有可能是陌生人,他們(men) 隻在某個(ge) 時間段內(nei) 、某個(ge) 特定領域中或者某個(ge) 軟件中成為(wei) 自己的夥(huo) 伴。
北京高一女生高越(化名)給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展示了自己與(yu) 一名男生的聊天界麵,兩(liang) 個(ge) 人的聊天頻率極為(wei) 頻繁,也很瑣碎,小到一款網紅食品的口味,大到對一個(ge) 曆史事件的看法。
“別看我跟他在網上聊得這麽(me) 好,在學校裏我們(men) 幾乎不說話,我看著眼前的真人完全張不開嘴,我甚至不覺得這個(ge) 微信中的好友與(yu) 現實中的同學是同一個(ge) 人。”高越說。
現實生活中的“社恐”和網絡中的“社牛”統一在一個(ge) 人身上,這種矛盾似乎正反映出了青少年渴望社交又不知如何社交的狀況。
還是要鼓勵青少年進入真實的生活中。“青少年親(qin) 近自然、接觸社會(hui) 而獲得的感受跟他們(men) 從(cong) 互聯網或者其他途徑獲得的間接感受和體(ti) 驗是完全不同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說,青少年越是沉溺於(yu) 網絡世界或者劇本娛樂(le) 等非真實生活中,將越會(hui) 影響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立,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視野的拓展也是不利的。
專(zhuan) 家:劇本娛樂(le) 需要適度監管
“‘劇本殺’熱實際上是青少年的一種發泄,”儲(chu) 朝暉說,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需要有自主時間和空間,孩子要有機會(hui) 自主安排休閑活動,但是,在現有教育管理和評價(jia) 體(ti) 係下,孩子們(men) 不得不用大量的時間刷題以提高成績,“他們(men) 被過度擠壓了,隻要露出一道縫,他們(men) 就發泄,現在‘劇本殺’就是那條縫。”
“劇本殺”成了青少年緩解壓力的“救命稻草”,但是,稍加觀察就能發現這棵“稻草”並非無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某某點評”網站稍一搜索,5萬(wan) 多家“劇本殺”迅速跳到眼前。“連環殺人”“血染”“青樓”等顯然不適合青少年的宣傳(chuan) 關(guan) 鍵詞接連不斷地映入眼簾,記者僅(jin) 在頁麵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一行提醒:未成年人在監護人指導下瀏覽、購買(mai) 或體(ti) 驗。這行字後麵還跟著一個(ge) 小紅叉,如果需要,僅(jin) 需一秒鍾就可以讓這行字消失。
顯然,作為(wei) 新興(xing) 業(ye) 態劇本娛樂(le) 是需要監管的。
“劇本娛樂(le) 行業(ye) 和其他文娛業(ye) 態一樣,需要在內(nei) 容安全、安全生產(chan) 、未成年人保護、版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這幾個(ge) 方麵重點做好風控管理。我認為(wei) ,在建立這個(ge) 機製的過程中,可以讓行業(ye) 在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先做好自律工作,通過這種方式把防火牆建立在產(chan) 業(ye) 一線。”孔明說。
不過,“監管非常必要,但也要把握合適的度。”孫宏豔說,不監管不利於(yu)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過度監管也是忽視未成年人權利的表現。因此,要有合理的監管,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娛樂(le) 需求,其次要尊重未成年人的認知特點與(yu) 心理發展特點,選擇適合他們(men) 的娛樂(le) 類型與(yu) 內(nei) 容。
“紅線”已劃定。4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起草了《劇本娛樂(le) 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明確:劇本娛樂(le) 活動應當設置適齡提示,其使用的劇本應當標明適齡範圍;除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劇本娛樂(le) 活動;不適宜未成年人的劇本娛樂(le) 活動,不得允許未成年人參與(yu) ;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參與(yu) 劇本娛樂(le) 活動的,應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陪同。對難以判明是否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現在就看落實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