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消協發布養老消費調查:“醫養結合”更受歡迎 適老化消費環境仍需提升

發布時間:2023-04-19 16:37:00來源: 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

  4月1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2022年養(yang) 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報告發現,老人居家養(yang) 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潔、餐飲、老年飯桌等“日常所需”。機構養(yang) 老需求重在“醫養(yang) 結合”,特殊護理用品、輔助用品需求增加。低齡老年人消費更具活力,升級型消費需求明顯,高齡老人養(yang) 老亟需加大支持力度。整體(ti) 而言,老年人消費環境仍需“適老化”提升。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yi) 人,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9億(yi) 人,比重達到13.50%;80歲以上人口達3580萬(wan) 人,比重達到2.54%。國際上的通常看法是,當一個(ge) 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ge) 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yu) 老齡化社會(hui)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養(yang) 老消費和養(yang) 老問題亟需重點關(guan) 注。為(wei) 了厘清當前養(yang) 老服務和老年消費現狀,更好解決(jue) 老年人在消費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提振養(yang) 老消費領域消費信心,2022年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組織專(zhuan) 項調研,從(cong) 需求與(yu) 供給兩(liang) 端對養(yang) 老消費的現狀進行調查,並提出相關(guan) 工作建議。

  考慮經濟發展水平、老齡化水平、消費習(xi) 慣等不同因素,選擇 10 個(ge) 城市開展問卷調查。選取原則為(wei) :一是老齡化程度較高,選擇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 6 個(ge) 城市,分別為(wei) 南通、大連、上海、沈陽、哈爾濱、重慶;二是養(yang) 老機構數量較多,床位規模較大,養(yang) 老服務相對發達的 2 個(ge) 城市,分別為(wei) 北京市、青島市;三是兼顧地區差異,再補充調查 2 個(ge) 中西部城市,選擇大理市和鄭州市。 本次調查覆蓋東(dong) 部、中部、西部地區,選擇在老齡化程度較高、養(yang) 老機構眾(zhong) 多的十個(ge) 城市開展,分別為(wei) 南通、大連、上海、沈陽、哈爾濱、重慶、北京、青島、大理和鄭州。調查涵蓋兩(liang) 個(ge) 方向:一是麵向養(yang) 老消費需求端,對老人、子女及護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全麵調查老年消費熱點與(yu) 痛點,累計收到問卷2141份;二是麵向養(yang) 老消費供給端,對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業(ye) 者(機構負責人、醫護人員)等進行深度訪談,深入了解養(yang) 老服務機構運營的基本情況、服務內(nei) 容及收費、養(yang) 老服務需求、經營狀況和難點,同時收集不同群體(ti) 對養(yang) 老服務的發展建議。

  麵向養(yang) 老消費需求端,對老人、家屬子女或陪護者開展問卷調查,得出5條主要結論:

  一是老人居家養(yang) 老更關(guan) 注家政餐飲等“日常所需”。家政、清潔(24.6%),餐飲、老年飯桌(23.4%),社會(hui) 交往(23.4%)是居家養(yang) 老更需要的服務內(nei) 容,其中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還更需要康複護理和日間照料服務。但老人需求轉化為(wei) 實際消費行為(wei) 的比例較低,購買(mai) 過家政清潔等日常照料服務的受訪者占比27.84%,慢性病診療及康複護理等醫療服務的購買(mai) 者占比22.48%,購買(mai) 過餐飲服務、老年飯桌等服務的占比20.59%。近四成老年消費者對相關(guan) 服務的認同感不高,價(jia) 格不透明(29.3%)、泄露過多個(ge) 人信息(25.2%)、遭遇其他親(qin) 情銷售(23.1%)為(wei) 主要槽點。

  二是機構養(yang) 老的需求重在“醫養(yang) 結合”,服務性價(jia) 比更受關(guan) 注。養(yang) 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已經從(cong) 基本的生活照料拓展至醫療服務(81.86%),娛樂(le) 休閑(54.85%),文化教育(41.35%)等。分不同地區來看,中部城市養(yang) 老機構提供日常生活服務比例最高,東(dong) 部城市養(yang) 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更高。從(cong) 服務提升需求來看,消費者對養(yang) 老機構醫療服務水平提升需求最大(51.48%),其次是娛樂(le) 休閑服務(35.02%),再次是日常生活服務(31.65%)。表明隨著老人吃飽穿暖的基礎性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對醫療、休閑娛樂(le) 等服務有了更多需求。超過四成消費者認為(wei) 養(yang) 老機構收費合理性一般,對養(yang) 老機構服務質量滿意度為(wei) 62.03%。遇到的主要服務問題包括食品安全事故(26.58%),隨意增加或調整費用(26.16%),摔倒等人身安全事故(24.47%)。機構養(yang) 老的老人對翻身機(28.3%)、按摩椅(27.8%)、助臥助浴(18.1%)和特殊用品(16.5%)需求度更高。失能老人對特殊用品(成人尿不濕、護理品)的需求度最大。

  三是低齡老人升級型消費需求明顯,專(zhuan) 用食品受老人認可。調查顯示,低齡老年人更具消費活力。一是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受教育程度高,消費觀念能夠與(yu) 時俱進;二是身體(ti) 健康程度更好,生活愛好豐(feng) 富多元,外出社交場景多,除了基本日常生活品的購買(mai) 需求,對文化娛樂(le) 、時尚服飾、電子產(chan) 品、保健產(chan) 品購買(mai) 意願更加強烈。消費者對老年保健品和專(zhuan) 用食品認同度較高。45.35%的消費者認為(wei) 老年保健品和專(zhuan) 用食品有效果,食用有益健康;36.67%的消費者不確定食用實際效果,但願意嚐試。

  四是身心和觀念影響老年人的消費選擇和消費過程。居家養(yang) 老是老人首選,對機構養(yang) 老尚有多重顧慮。從(cong) 養(yang) 老方式觀念來看,有53.81%的老人更希望和兒(er) 女家人同住養(yang) 老,41.20%的老人在身體(ti) 允許條件下,願意居家和配偶或獨自居家養(yang) 老。本次調查中,老年人對機構養(yang) 老的擔憂較多,33.72%人認為(wei) 養(yang) 老機構條件不好,32.37%的人認為(wei) 養(yang) 老機構穩定性差不可靠,29.24%的人認為(wei) 養(yang) 老機構收費太高不劃算。老年人出於(yu) 身體(ti) 自理情況、年齡、收入等客觀因素,傾(qing) 向於(yu) “主動”選擇在熟悉的環境中養(yang) 老。近四成老人不願子女安裝監控。37.88%的老人不願子女安裝監控,認為(wei) 這樣侵犯其隱私;30.87%的老人表示部分接受,可在不涉及隱私的公共區域安裝。近六成的老年人使用電子產(chan) 品時存在困難。字體(ti) 小、操作複雜學不會(hui) 、聲音小是主要問題,表明老人在跨越“數字鴻溝”,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生活上,仍需更多的幫助。

  五是消費環境需更加“適老”,老年人維權意識有待加強。60.91%的老年消費者遇到過打“親(qin) 情牌”進行營銷的情況。老年人遇到最常見的消費問題包括故意誇大質量(62.88%)、虛假折扣優(you) 惠(54.74%)、商品或服務質量差以次充好(53.06%)、價(jia) 格不透明(49.60%)等。當遇到消費糾紛時,41.99%的老人找商家或購物平台理論,26.25%的老人打電話向消費者協會(hui) 等機構投訴,19.99%的老人自認倒黴,表明老年人在消費維權方麵仍缺乏必要的引導與(yu) 幫助。

  麵向養(yang) 老服務供給端,對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機構負責人、保健醫生、護工等)開展深度訪問,得出5點主要結論:

  一是居家、社區、機構養(yang) 老融合發展,服務標準體(ti) 係尚待完善。養(yang) 老服務內(nei) 容更加多元化,社區居家養(yang) 老和專(zhuan) 業(ye) 機構養(yang) 老呈現融合發展態勢。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機構逐步延伸服務觸角到社區,服務內(nei) 容涉及老年餐桌、日間照護、醫療康複、老年電商平台等多項內(nei) 容。部分被訪者表示,目前服務提供方魚龍混雜,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服務內(nei) 容不盡相同,從(cong) 業(ye) 者呼籲出台統一的地方服務標準和價(jia) 格標準,推動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高質量有序發展。

  二是助老設施和產(chan) 品供給不足,人性化程度尚待提升。多數被訪機構表示基礎設施和設備有待提升,因為(wei) 規模、資金限製,雖然能夠保證日常照料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於(yu) 老人文娛、體(ti) 育、助浴、助潔等多元化需求滿足能力不足,尤其是對於(yu) 失能失智和需康複護理的老人,現有相關(guan) 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和智能化水平不足。進口設備人性化設計相對更好,但價(jia) 格昂貴,自身支付能力不足。

  三是醫養(yang) 結合服務較受歡迎,政策紅利助推服務惠民。機構養(yang) 老中約80%以上為(wei) 失能失智老人,隨著老年消費能力的增加,醫養(yang) 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更受歡迎。比如某機構推出的“日常照料+康複訓練+醫療綠通”的服務,受到老年人及子女家屬的歡迎。還有機構負責人表示,其前身是一甲醫院,轉型為(wei) 養(yang) 老院之後,醫療護理能力較其他養(yang) 老院更高,因此更受當地老人歡迎。部分調查地區(如北京、南通),被評估為(wei) 失能失智的老人床位費用可由社保統一支付,額度可觀,極大減輕了老人的養(yang) 老費用負擔。

  四是老年用品購物渠道受限,便捷化程度仍需提升。被訪養(yang) 老機構服務人員反映,受到疫情影響,老年人外出購物受限製,疫情防控家屬進不來,老人不掌握線上購物的技能且機構內(nei) 部未設置超市,影響日常用品購買(mai) 。此外對於(yu) 老人所需特殊用品、專(zhuan) 用護理用品、智能保健用品等商品,機構和社區被訪者表示沒有專(zhuan) 門的老人用品商店,有的養(yang) 老機構內(nei) 設小超市也沒有,老人購買(mai) 專(zhuan) 用特殊商品的需求不能很好滿足。

  五是高齡人群剛需凸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強。調查顯示,養(yang) 老服務消費剛性需求者主要是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80歲以上)。這一年齡段的老人大多不具備較高的收入水平,養(yang) 老消費和服務大多數是子女買(mai) 單,同時多數自理能力不強照護成本高,對家庭造成較大經濟壓力。目前,我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普遍建立了高齡津貼、養(yang) 老服務補貼和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製度,但相對於(yu) 高齡老人實際養(yang) 老消費支出來看,仍顯不足。高齡人群養(yang) 老是普遍的社會(hui) 問題,僅(jin) 靠家庭和個(ge) 人支撐力量不足,仍需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依據此次調查結果,中消協提出進一步改善養(yang) 老消費環境的5條建議:

  一是開展老年用品與(yu) 涉老服務質量專(zhuan) 項提升行動。深化開展涉老產(chan) 品質量專(zhuan) 項整治與(yu) 提升,加強質量評測與(yu) 監管,推進涉老服務標準化,促進養(yang) 老服務整體(ti) 能力提升。

  二是加大高齡老人養(yang) 老服務供給支持力度。鼓勵居家與(yu) 機構養(yang) 老服務更多聚焦高齡老人,加大政策補貼支持力度。

  三是暢通老年消費渠道,構建老年消費便利圈。通過持續推進老年人融入數字經濟,打通線上消費渠道。遵循老人消費觀念和習(xi) 慣,支持引導線下老年用品實體(ti) 店布局,構建老人便利生活消費圈。

  四是依托養(yang) 老服務智慧化和科技化,推動養(yang) 老服務與(yu) 其他行業(ye) 融合發展,推動科技助老,營造“適老”消費環境。

  五是通過加強養(yang) 老消費安全宣傳(chuan) 教育,強化重點領域養(yang) 老消費維權,改善老年消費維權環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