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今年首次日食:太陽怎麽“食”,月亮說了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幾天前,青年攝影師張敬宜帶著“長槍短炮”,從(cong) 北京飛往澳大利亞(ya) ,去追一次罕見的日食。她和天文發燒友們(men) 早早在野外安營紮寨,等待今年第一次日食,也是21世紀僅(jin) 發生7次的日全環食出現。
這次日食比較特殊,是一次全環食,也被稱為(wei) 混合食。有的地方可以看到日全食,有的地方隻能看到日環食。
雖說21世紀僅(jin) 有7次觀賞日全環食的機會(hui) ,但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科學傳(chuan) 播室主管湯海明說,最關(guan) 鍵的問題不在於(yu) 這個(ge) 頻率與(yu) 其他世紀比較起來多與(yu) 少,而在於(yu) 每次全環食的觀測範圍特別小。
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說,日食是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正中間,從(cong) 地球上看起來月亮把太陽遮擋住的現象,從(cong) 類型上看分為(wei) 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
專(zhuan) 家解釋,月亮在一個(ge) 橢圓軌道上繞地球運動,當它離地球比較近時,看起來的視直徑比太陽稍大一點兒(er) 。此時發生日食,月亮可以把太陽完全遮擋住,這就是日全食。反之,當月亮離地球比較遠時,看起來的視直徑比太陽又稍小一點兒(er) 。此時發生日食,月亮隻能遮擋住太陽中心絕大部分,太陽的邊緣一圈還露在外邊,形成一個(ge) 明亮的光環,這就是日環食。隻有月亮到地球的距離正好不遠不近,看起來它倆(lia) 大小幾乎相同的時候,就可能會(hui) 出現混合食。
寇文說,這次混合食從(cong) 南印度洋開始,剛開始的時候是日環食,然後逐漸變為(wei) 日全食。全食帶經過澳大利亞(ya) 西北端、東(dong) 帝汶、印度尼西亞(ya) 等地,在太平洋中部又變回日環食,最後日食結束。我國的海南島東(dong) 南部地區,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廣東(dong) 、福建沿海等極少部分地區在4月20日中午可以看到食分很小的日偏食。
張敬宜在全球最佳觀測地點之一,拍攝到了壯麗(li) 的全環食,她感歎:“我們(men) 的太陽太美了!”
既然日食是太陽被月亮遮擋了,為(wei) 什麽(me) 還不建議“肉眼直視”?
寇文說,實際上,人們(men) 在觀賞日食時,大部分地區看到的都是日偏食,也就是說,太陽沒有被完全遮擋,眼睛直視依然會(hui) “受不了”,因此肉眼觀賞應該帶上日食眼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