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發展特色產業 帶動農民增收(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4-23 17:07:00來源: 人民日報

  沾著泥土露水的新鮮蔬菜,經過氣泡水浴清洗,分揀傳(chuan) 送至冷庫,裝進配有冰袋的蔬菜泡沫箱,從(cong) 雲(yun) 南省曲靖市中酉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出發,全程冷鏈運往北京、上海、浙江、廣東(dong) 等地。“每個(ge) 月有超過9萬(wan) 噸蔬菜從(cong) 我們(men) 這裏發往全國各地。”公司董事長黃照波說。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培育發展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不斷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

  雲(yun) 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不斷延伸和拓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能。

  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一大早,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鎮迤那村的蘋果種植大戶羅興(xing) 亮來到自家果園,對果樹進行花前複剪、疏花、拉枝等春季管理工作。

  “30年前我就開始種蘋果,以前不知道如何管理,產(chan) 量和價(jia) 格都不高。”羅興(xing) 亮說,在昭陽區蘋果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技術指導下,他從(cong) “門外漢”逐漸變成了蘋果種植“土專(zhuan) 家”。

  近年來,昭通把蘋果列為(wei) 全市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之一,2022年全市蘋果種植麵積達85萬(wan) 畝(mu) ,實現綜合產(chan) 值110億(yi) 元,帶動農(nong) 戶13.8萬(wan) 戶52.7萬(wan) 餘(yu) 人增收,迤那村也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評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億(yi) 元村。

  正值洋蔥上市季節,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江邊鄉(xiang) 洋蔥種植基地裏,村民們(men) 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我承包了20多畝(mu) 土地種植洋蔥,今年長勢非常好,畝(mu) 產(chan) 量達6至8噸,預計收入20多萬(wan) 元。”江邊鄉(xiang) 漁冼村種植戶李加助說。地處金沙江幹熱河穀,元謀縣光熱資源充沛,全年基本無霜,是少有的露天冬早蔬菜種植區,蔬菜種植是當地的代表性產(chan) 業(ye) 。

  昭通蘋果、元謀蔬菜、蒙自石榴……這些極具雲(yun) 南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暢銷全國市場。近年來,雲(yun) 南省因地製宜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目前共有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27個(ge) ,7個(ge) 鄉(xiang) 鎮獲2022年全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十億(yi) 元鎮稱號,13個(ge) 村獲2022年全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億(yi) 元村稱號。

  “2022年,雲(yun) 南省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4012.18億(yi) 元,同比增長4.9%;全省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47元,同比增長6.7%,經營淨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48.7%。”雲(yun) 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李琰說,“下一步,雲(yun) 南省將立足資源優(you) 勢,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做優(you) 做強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推動重點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水平

  昆明市晉寧區雲(yun) 天化晉寧花卉產(chan) 業(ye) 現代化示範園內(nei) ,萬(wan) 株玫瑰競相綻放,種植采用無土栽培、溫度控製和廢水零排放等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聯網傳(chuan) 感器,灌溉係統24小時監測花卉水肥條件,根據生長環境進行科學補給。過去每畝(mu) 產(chan) 6萬(wan) 枝花,智能化改造後每畝(mu) 產(chan) 量達14萬(wan) 枝。”雲(yun) 南省雲(yun) 天化花匠鋪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綜合管理部副部長王博介紹。

  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的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裏,900個(ge) 交易席位座無虛席,花卉交易經紀人目不轉睛地盯著電子屏幕上的拍賣信息,即時敲擊鍵盤競價(jia) ,平均每4秒便可成交一筆。

  科研、種植、交易、物流……目前,昆明鮮切花產(chan) 業(ye) 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覆蓋,已建成輻射全國、麵向亞(ya) 洲的世界級花卉交易市場和流通體(ti) 係。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草果種植麵積達111.45萬(wan) 畝(mu) 。近年來,為(wei) 豐(feng) 富草果產(chan) 品形態、提升產(chan) 業(ye) 鏈附加值,怒江州聯合高校、企業(ye) 、科研院所,在草果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圍繞調味品、功能食品、護膚品、中藥製劑等方麵開發了7個(ge) 係列40餘(yu) 款產(chan) 品。

  “在中交怒江綠色香料產(chan) 業(ye) 園,目前已有8家加工企業(ye) 落地,22條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草果正氣茶、泡草果等深加工農(nong) 產(chan) 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怒江州科學技術局局長和春梅介紹,“下一步,怒江州將依托科研機構持續開展相關(guan) 科研工作,加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切實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近年來,雲(yun) 南省按照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要求,聚力延鏈、補鏈、強鏈,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水平,2022年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突破1.2萬(wan) 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之比達到2∶1。

  正值晚熟柑橘上市的季節,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的萬(wan) 畝(mu) 柑橘園內(nei) ,黃澄澄的沃柑壓彎了枝頭。賓川縣柑橘種植總麵積約10.2萬(wan) 畝(mu) ,隨著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不斷增加,如何提升效益成為(wei) 當地柑橘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

  “我們(men) 鼓勵支持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民合作社等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加大水果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賓川縣農(nong) 副產(chan) 品營銷服務中心高級農(nong) 藝師秦洲正說,“冷庫的建設將水果的銷售期延長了半年,實現水果錯時、錯季銷售,進而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效益。”

  近年來,雲(yun) 南省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初步形成以蔬菜、水果、花卉生產(chan) 基地為(wei) 基礎,以區域性和綜合性冷鏈物流市場為(wei) 依托,以大型冷鏈物流為(wei) 支撐的冷鏈物流設施網絡,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向後延伸。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山間雲(yun) 霧繚繞,萬(wan) 畝(mu) 普洱茶層層疊疊,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境內(nei) 的景邁山迎來春茶采摘季。

  “這段時間遊客不少,遊客除了采茶品茗,還能探索古茶林、欣賞民族文化演出、體(ti) 驗本地茶文化。”景邁山奉祖家園客棧經營者、茶農(nong) 仙貢說。

  近年來,通過對古茶林資源進行生態保護,保護修複傳(chuan) 統村落及特色民居,建設完善公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景邁山湧現出茶旅生態遊、民俗遊、文化演出等多種業(ye) 態。不少景邁山茶農(nong) 從(cong) 過去單純的種茶、賣茶,到如今開辦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邁出茶旅融合發展步伐。目前景邁山景區共有農(nong) 家樂(le) 17家、民宿21家,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300餘(yu) 人,今年以來接待遊客16萬(wan) 餘(yu) 人次。

  普洱景邁山茶文化探索遊、騰衝(chong) 司莫拉鄉(xiang) 村民族文化體(ti) 驗遊、羅平油菜花海生態遊……近年來,雲(yun) 南省大力發展農(nong) 旅融合、文旅融合,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脫貧人口從(cong) 事餐飲、住宿、采摘等經營活動,對從(cong) 事鄉(xiang) 村旅遊的脫貧人口,開展酒店管理、餐飲服務、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提高務工收入。2022年,雲(yun) 南省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遊客3.12億(yi) 人次,鄉(xiang) 村旅遊收入2564億(yi) 元。

  昆明市宜良縣“雲(yun) 魚穀”養(yang) 殖基地旁的直播間裏,主播正聲情並茂地介紹鎖鮮抗浪魚、紅燒魚塊等產(chan) 品。

  “抗浪魚是雲(yun) 南的土著魚種,過去由於(yu) 產(chan) 量急劇減少,曾被列入《雲(yun) 南省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雲(yun) 南茂灣水產(chan) 養(yang) 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殷樹茂介紹,“經過野生養(yang) 殖、人工馴化養(yang) 殖、人工輔助繁殖,現在抗浪魚實現了自然繁殖,年產(chan) 量200餘(yu) 噸。我們(men) 與(yu) 昆明一家直播運營公司合作,通過電商渠道把抗浪魚帶回老百姓的餐桌。”

  據了解,雲(yun) 南省廣泛開展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品遴選,常態化開展營銷推廣,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投入資源積極開展農(nong) 村電商相關(guan) 培訓,今年初成功舉(ju) 辦電商年貨節,直播銷售額達2854.96萬(wan) 元,簽訂意向購銷合同6000萬(wan) 元。

  “我們(men) 堅持把產(chan) 業(ye) 幫扶作為(wei) 激發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的重要舉(ju) 措。”雲(yun) 南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張曉鳴說,“下一步,雲(yun) 南省將通過產(chan) 業(ye) 增量提質、鄉(xiang) 村旅遊、建立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等方式拓寬增收渠道,延伸拓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