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汙染防治轉向協同治理 治水理念升級 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與(yu) 此前的“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相比,此次調整背後是治水思路的重大變化,旨在為(wei) 流域高質量發展築牢基底。
從(cong) “九五”時期以來,我國共編製實施了5期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8年生態環境部重組後,根據職能要求,該部要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編製並監督實施重點流域生態環境規劃。這些《規劃》有效推動了全國水環境質量改善。2022年我國地表水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提高至87.9%。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負責人說,盡管近年來水生態保護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但離美麗(li) 中國建設目標仍有不小差距,比如,水環境質量改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水生態破壞問題凸顯;河湖生態用水保障不足;水生態環境風險依然較高等。
“十四五”是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向美麗(li) 中國建設目標邁進的第一個(ge) 五年。新發布的這版《規劃》首次表述為(wei) “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名稱變化背後,是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由以“汙染防治為(wei) 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協同治理轉變。
實際上,青島、珠海等多地已用12個(ge) 字勾勒地區“十四五”的治水願景:“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
該負責人解釋說,從(cong) “水汙染防治”到“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名稱調整彰顯了生態環境部門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關(guan) 於(yu) “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的科學理念,可以更好推動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更加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加快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地表水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達到85%,較2020年提高1.6個(ge) 百分點。這個(ge) 增值並不算高。早在2022年初,生態環境部就已透露,“十四五”時期,不單純追求以水環境理化指標評價(jia) 為(wei) 主的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不鼓勵各地設定過高的水質目標,而將工作重心放在鞏固工作成果、提升工作質量上。
今年2月,長江流域開展水生態試點。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張波曾表示,這是突破水生態保護修複難題的一個(ge) 方向。通過解決(jue) 流域的突出問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通過長江流域的重點突破來帶動全國的水生態保護修複。
“比如長江自然岸線的破壞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們(men) 要設立一個(ge) 指標,既包括沒有人為(wei) 活動的天然岸線,也包括雖然有人為(wei) 的一些活動,但是按照岸線的基本生態功能進行修複的,引導地方因地製宜開展岸線保護修複工作。同時兼顧長江上、中、下遊特點差異,設定符合地方實際的評價(jia) 考核方法。”張波介紹,試點工作一方麵要銜接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十年禁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等重點工作,另一方麵要做好部門間政策及標準規範的協同,共同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機製。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台了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新版《規劃》與(yu) 之充分銜接。長江保護法明確,推進長江流域綠色發展。黃河保護法更是開創性地設專(zhuan) 章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作出規定。
正在進行的黃河流域排汙口排查工作中,工作人員有一個(ge) 共識:沿黃省區產(chan) 業(ye) “倚能倚重”問題突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黑臭水體(ti) 治理等方麵存在很多短板,工業(ye) 園區汙染治理還有欠賬要補。
新版《規劃》持續鞏固深化水汙染防治,為(wei) 重點流域的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其中明確,到2025年基本完成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鬆遼、太湖流域幹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汙口整治。城市和縣城汙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出水排入封閉式水域的汙水處理廠因地製宜強化除磷脫氮工藝;城市和縣城汙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力爭(zheng) 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保持持續下降勢頭;基本消除較大麵積的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
針對黃河流域,《規劃》提出,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對工業(ye) 園區汙染集中治理,合理控製煤炭開發強度,推進寧東(dong) 、鄂爾多斯、榆林等重點地區煤礦礦井水綜合利用;統籌推進水生態保護,清理整治黃河違法違規岸線利用項目,推動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麵推進黃河流域水體(ti) “消劣”行動,逐一編製“消劣”行動方案。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負責人說,構建水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要健全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體(ti) 係,強化流域汙染防治和係統治理,推進地上地下和陸域海域協同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
本報北京4月2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