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壯闊 安徽“問天”
本報記者李亞(ya) 彪、吳慧珺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men) 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從(cong) 新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在安徽廣德成功發射,到中國首個(ge) 深空探測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投入運行,安徽“問天”已逾60載。
鬥轉星移,甲子輪回。叩問蒼穹,矢誌不移。4月下旬,隨著第八個(ge) “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hui) 在合肥陸續舉(ju) 行,航天界人士雲(yun) 集江淮大地。
以創新為(wei) 引領的航天事業(ye) 發展,正化為(wei) 安徽堅持以創新型省份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的生動實踐……
開拓:從(cong) “603基地”到“天都實驗室”
1960年9月13日,伴隨著噴射騰起的白煙,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在位於(yu) 安徽廣德的603基地成功發射。安徽自此與(yu) 航天事業(ye) 結緣,留下一串串“問天”的奮鬥足跡。
群山懷抱下的603基地探空火箭發射場舊址,52米高的籠式火箭發射架如今依舊巍然屹立在山坳中,它見證了中國航天人的奮鬥史,這裏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ge) 第一: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枚液體(ti) 燃料氣象探空火箭,成功發射和回收了我國第一枚高空生物試驗火箭,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一次電離層探測試驗任務……錢學森、趙九章、郭永懷等都曾在這裏一次次點燃夢想。
2021年12月,承載著“問天”新夢想,國內(nei) 首個(ge) 深空探測(天都)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聯合共建成立。
“選址合肥,主要考慮作為(wei)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中科大、中電科38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大院大所雲(yun) 集,相關(guan) 科研難題可以更好更快解決(jue) 。”深空探測(天都)實驗室科技發展部部長張哲說,依托城市創新底色,未來深空探測實驗室相關(guan) 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在合肥更好地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
據深空探測(天都)實驗室執行主任關(guan) 鋒介紹,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一年來,已實現良好開局。
第八個(ge) “中國航天日”期間,深空探測全國重點實驗室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空探測學院”正式掛牌、合肥市深空科學城概念性設計規劃發布、鵲橋通導技術試驗衛星正式命名為(wei) “天都一號”“天都二號”……一係列研究規劃及實施方案在合肥公布。
深空無限,天都為(wei) 峰。“天都”之名,源自安徽黃山主峰“天都峰”,中國航天再次掛載安徽符號。
不久後,合肥市的西北郊將再起一座城——深空探測(天都)實驗室深空科學城。據合肥市有關(guan) 部門介紹,這個(ge) 深空探測綜合性研究基地至少能滿足8000名科學家的工作生活需要,將圍繞深空技術、深空科學、深空資源、深空安全四大領域的12個(ge) 研究方向,支撐和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工程。
在深空探測中,小行星防禦是一個(ge) 重要研究領域。在合肥創新產(chan) 業(ye) 園,畢業(ye) 於(yu)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的劉毅正在針對小行星防禦開展相關(guan) 科研實驗。“開展小行星防禦研究工作,是為(wei) 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劉毅在輕鬆又純淨的科研環境中,天馬行空地暢談著自己的深空探測理想。畢業(ye) 後回到安徽,他遇到了一群誌同道合的科研夥(huo) 伴,計劃要將這些理想一步一步實現。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安徽,正踏上新征途。盡管征途漫漫,但那裏星河壯闊、星漢燦爛……
創新:從(cong) 坐住坐穩“冷板凳”到“栽樹工程”
在安徽合肥,有一座島,連著火星和月亮。
合肥科學島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在地。島上,有一群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專(zhuan) 注於(yu) 航天前沿技術攻關(guan) 、衛星載荷研製以及航天器關(guan) 鍵組件研發,實驗室的燈有時亮到深夜。
科學島上又是一個(ge) 春天,窗外滿目青翠。固體(ti) 物理研究所中,特種航天金屬材料研究團隊負責人韓福生研究員正指導學生測試“嫦娥鋼”材料的拉伸性能。韓福生說,他們(men) 研製的“嫦娥鋼”拉杆及限力杆成為(wei) 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登月以及天問一號登陸火星的關(guan) 鍵緩衝(chong) 元件。此外,內(nei) 耗與(yu) 固體(ti) 缺陷研究部研製的“高性能金屬減振器”作為(wei) 重要減振構件保障了衛星載荷的高精度探測。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隻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不斷走向未來。
近年來,安徽省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貫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全力探索“從(cong) 0到1”“從(cong) 1到N”的發展路徑。相關(guan) 部門滾動編製“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等清單,通過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輔之以集中優(you) 勢力量協同攻關(guan) ,多個(ge) 科研機構研發的自主創新成果進入了航天運輸係統、空間基礎設施、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航天重點任務中。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內(nei) ,中科大副教授劉宇在一台大型實驗裝置前忙碌著。
“每一個(ge) 航天器能夠成功升空運行,都離不開這個(ge) 大家夥(huo) 。”據劉宇介紹,這台正在運行的實驗裝置正在模擬空間環境。各類航天器在發射之後,會(hui) 在空間環境中運行,這台實驗裝置就是通過模擬空間等離子體(ti) 環境,充分認識人造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的工作環境,以及這些環境受到太陽風暴等空間天氣的影響過程和機理,從(cong) 而保障航天器穩定運行。“我們(men) 的目標是基於(yu) 人類對空間環境的不斷監測,預測空間環境的未來變化趨勢,預報空間天氣。”
該實驗室在研究過程中發展了多種空間探測技術,部分也在航天領域得到轉化應用。例如,在實驗室中研發的一種平裝探針技術,具有飛行器表麵共形的優(you) 勢,能夠在不幹擾飛行器工作前提下開展參數測量。“這是中國航天精神的勝利,也是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下的碩果。”劉宇說。
安徽珍視航天事業(ye) 發展帶來的機遇,堅持創新驅動,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越來越多的安徽“造”正閃耀深空……
賦能:從(cong) “海絲(si) 一號”到“巢湖一號”
和煦的陽光,灑在合肥中安創穀科技園蔚藍色的玻璃幕牆上,折射出七色的光。
乘電梯來到A1棟35樓,中科星圖數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展廳大屏上,蔚藍色的數字地球正跳動著。輕點鼠標,合肥市高清衛星遙感影像圖映入眼簾,八百裏巢湖、環城公園……一幕幕遙感影像通過衛星視角生動展現著這座城市的樣貌。
在“中國航天日”的主場活動中,中科星圖發布了星圖地球超算數據工場。“這是一款集遙感技術與(yu) 超算、智算技術深度融合的高性能處理開放平台,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衛星數據,構建空天數據處理係統,旨在實現光學、雷達、高光譜等遙感數據的智能處理、應用及知識信息的自動處理、提取、分發和服務。”中科星圖副總裁、星圖地球高級副總裁劉源浩說。
在合肥,中科星圖落地了星圖地球、星圖測控、星圖智慧、北鬥伏羲4家子公司,中科星圖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已啟動建設,將持續推動在線數字地球產(chan) 品的研發和創新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和服務領域,更好地助力安徽省、合肥市打造千億(yi) 級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生態。
合肥正在成為(wei) 安徽省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的集聚區。安徽中安創穀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芳說,中安創穀科技園一期、二期已經掛牌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園,作為(wei) 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的先期承載區,將打造“衛星核心組件—衛星測運控—衛星數據應用”的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基地和平台,推動要素集聚、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
天上有一種神秘的“星星”,不論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還是雲(yun) 遮霧繞的白天,它們(men) 都可以給地球拍出“高清”大圖,猶如“上帝之眼”,窺探著這個(ge) 藍色星球上的一舉(ju) 一動。這類神秘的“星星”就是SAR衛星,即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2020年12月,中電科38所自主研發的國內(nei) 首顆商業(ye) SAR衛星——“海絲(si) 一號”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太空中自此首度有了“安徽造”的商業(ye) SAR衛星。這顆衛星填補了中國商業(ye) SAR衛星的空白,也標誌著中國商業(ye) 遙感SAR時代的到來。
一年多以前,中電科38所研製的“巢湖一號”SAR衛星升空,奔赴浩瀚星辰,與(yu) “海絲(si) 一號”一起,率先實現國內(nei) 商業(ye) SAR雙星組網運行。將全天候、多維度給地球“拍照”,隨時提供及時、精準的監測服務,自然災害發生情況、森林覆蓋率有沒有變化、交通情況怎樣、農(nong) 作物長勢如何,這些地麵變化都逃脫不了它的“火眼金睛”。
“‘海絲(si) 一號’實現了商業(ye) SAR衛星數據的國產(chan) 化,隨著人工智能的賦能和互聯網應用模式的創新,商業(ye) 遙感衛星的應用將創造更大價(jia) 值。”中電科首席專(zhuan) 家盛磊說。
安徽還自主研製、發射及參與(yu) 發射了天鏈二號、高分十號、墨子號等多顆衛星,並謀劃發射碳監測等係列衛星。
在合肥舉(ju) 辦的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與(yu) 商業(ye) 航天發展研討會(hui) 上,安徽省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基金正式簽約。4月26日,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hui) 期間,在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峰會(hui) 上,方正和生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李堯琦解讀了這個(ge) 基金。
“該基金由方正和生與(yu) 中科星圖共同發起設立,引入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安徽省人工智能母基金,總規模20億(yi) 元。”李堯琦說,“基金將發揮各方產(chan) 業(ye) 資源優(you) 勢,專(zhuan) 注於(yu) 投資空天信息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成長企業(ye) ,賦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亞(ya) 偉(wei) 說,安徽省的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形成了以合肥、蕪湖為(wei) 帶動,以航天宏圖、中科星圖為(wei) 牽引,集聚110多家上下遊企業(ye) 、研發機構的產(chan) 業(ye) 集群。
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wei) 。在安徽,一個(ge) 千億(yi) 級的“空天係”產(chan) 業(ye) 生態,正加速向我們(men) 走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