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三桶油”發力綠色低碳轉型

發布時間:2023-05-04 15:2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作為(wei) 油氣勘探開發的主力軍(jun) ,常被統稱作“三桶油”,在中國能源產(chan) 業(ye) 版圖中作用舉(ju) 足輕重。“三桶油”也是進入全球500強榜單的超大型企業(ye) ,其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近年來穩居全球500強前十位,一舉(ju) 一動備受海內(nei) 外關(guan) 注。

  近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wei) 能源工作“劃重點”,強調在能源保供穩價(jia) 的同時,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作為(wei) 能源供應“國家隊”,“三桶油”將如何向“綠”轉?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布局新能源,拓展氫能、風電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中國引導傳(chuan) 統能源有序轉型。“三桶油”也在新能源領域穩步推進。

  作為(wei) 一種來源多樣、終端零排、用途廣泛的二次能源,氫能備受青睞。

  中國石化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錨定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中國石化正積極布局氫產(chan) 業(ye) 鏈發展。今年2月,全球最大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風光融合綠氫示範項目正式啟動。此外,中國石化新疆庫車2萬(wan) 噸/年綠氫示範工程氫工廠主體(ti) 也已建成,預計年內(nei) 投產(chan) 。“我們(men) 還在推動綠氫技術攻關(guan) ,比如在製氫環節實現了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製氫技術的突破,首套自主研發兆瓦級PEM電解水製氫裝置在燕山石化投產(chan) 。”中國石化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基於(yu) ‘替碳、減碳、用碳、埋碳’思路,我們(men) 提出發展‘碳循環經濟’。大力發展‘天然氣+’清潔能源,積極打造‘氫能+’零碳燃料產(chan) 業(ye) 鏈,推動油氣資源和風光熱電氫新能源融合發展。”中國石油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綠氫生產(chan) 項目落成,輸氫管道也在加速建設。4月10日,中國石化對外宣布:國內(nei) 首條“西氫東(dong) 送”輸氫管道示範工程被納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該管道建成後,能把在內(nei) 蒙古乃至中國西部、由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製成的綠色氫氣,運送至東(dong) 部等市場需求旺盛的區域,以緩解國內(nei) 綠氫供需錯配的問題。

  再將目光放至海域。如今,海上風電正成為(wei) 能源企業(ye) 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海油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公司正穩妥有序推進海上風電業(ye) 務,擇優(you) 發展陸上風光。“國內(nei) 首個(ge) 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已抵達海南文昌海域作業(ye) 區,這是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離岸距離超100公裏的‘雙百’海上風電項目,標誌著我國深遠海風電關(guan) 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也意味著我國風電開發從(cong) 淺海走向了深遠海。”該負責人說,“海油觀瀾號”項目有望於(yu) 今年投產(chan) ,投產(chan) 後年發電量可達2200萬(wan) 千瓦時,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wan) 噸。

  “中國海油將積極發展新能源,每年資本開支的5%至10%將用於(yu) 海上風電,以保持與(yu) 全球同步的能源轉型的步伐。”中國海油首席財務官謝尉誌日前公開表示。

  技術創新助力減碳

  技術創新是能源產(chan) 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此次指導意見提出,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guan) ,增強能源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實力雄厚的“三桶油”,在技術創新上加大投入,一批高科技能源項目加速落地。

  看陸上——去年8月,國內(nei) 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CCUS)全產(chan) 業(ye) 鏈示範基地、國內(nei) 首個(ge) 百萬(wan) 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wan) 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標誌著中國CCUS產(chan) 業(ye) 開始進入成熟商業(ye) 化運營。

  中國石化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開發的新興(xing) 技術,即把生產(chan) 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提純,繼而投入新的生產(chan) 過程進行再利用和封存。“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wan) 噸,相當於(yu) 植樹近900萬(wan) 棵,對搭建‘人工碳循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yi) 。此外,項目將為(wei) 國內(nei) 大規模開展CCUS項目建設提供豐(feng) 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技術數據,進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該負責人說。

  看深海——在海南島東(dong) 海領域,一座明黃色的“鋼鐵城堡”鑲嵌其中——這是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wan) 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儲(chu) 油平台“深海一號”。4月10日,中國海油宣布“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完成遠程遙控生產(chan) 改造與(yu) 調試工作,具備在台風期間保持連續安全穩定生產(chan) 能力,成為(wei) 世界首個(ge) 擁有遙控生產(chan) 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儲(chu) 油平台。

  “作為(wei) 國內(nei) 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chan) 商,中國海油從(cong) 淺海走向深海,已經建成多個(ge) 深海油氣開發項目。公司不斷向關(guan) 鍵核心技術發起攻關(guan) ,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帶動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升級。”中國海油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借由數字化技術,來自深海的油氣資源也能實現智能化開采。

  中國海油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公司已建成目前國內(nei) 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無人平台——恩平10-2平台,投產(chan) 後將具備遠程遙控測井、壓井和恢複生產(chan) 的能力。

  “今年中國海油計劃投產(chan) 9個(ge) 新項目,包括中國海域的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發項目、陸豐(feng) 12-3油田開發項目以及海外的巴西Mero2項目、圭亞(ya) 那Payara項目等。”中國海油有關(guan) 負責人說,“我們(men) 將繼續實施‘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科技自主創新、綠色低碳轉型’三大工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中國既是能源生產(chan) 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三桶油”綠色低碳轉型,對能源保供有何影響?

  采訪中,3家企業(ye) 均表示,保供穩價(jia) 是基礎,正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確保能源安全。有關(guan) 專(zhuan) 家分析,技術創新本身既有利於(yu) 新能源發展,也有利於(yu) 傳(chuan) 統能源增效。

  3月26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原油產(chan) 量數據不斷上升,觸達25億(yi) 噸時,現場爆發出一陣掌聲和歡呼聲——截至當日,中國陸上最大油田大慶油田累計生產(chan) 原油突破25億(yi) 噸,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產(chan) 量的36%。

  油、氣,好似經濟社會(hui) 運轉的“潤滑劑”“加速泵”。2022年,中國圍繞老油田硬穩產(chan) 、新油田快突破、海域快上產(chan) ,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原油產(chan) 量達2.04億(yi) 噸——這是時隔6年,中國原油年產(chan) 量重回2億(yi) 噸。在天然氣領域,通過加大新氣田勘探開發力度、坐穩常規天然氣主體(ti) 地位、推動非常規氣快速上產(chan) ,去年天然氣產(chan) 量約2200億(yi) 立方米,年增產(chan) 量連續6年超百億(yi) 立方米。

  此次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國內(nei) 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力爭(zheng) 在陸地深層、深水、頁岩油氣勘探開發、CCUS促進原油綠色低碳開發等方麵取得新突破。

  “今年,我們(men) 將緊緊圍繞滿足我國油氣核心需求、把能源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要求,強化國內(nei) 高效勘探和效益開發,高質量完成油氣儲(chu) 量和產(chan) 量目標。”中國石油有關(guan) 負責人說。一方麵,持續推進高效勘探,圍繞海相碳酸鹽岩、岩性地層、火山岩、衝(chong) 斷構造帶、新區新領域、頁岩油氣等6大領域,強化風險勘探和甩開勘探,努力尋找大發現、大突破;另一方麵,組織好塔裏木富滿等4個(ge) 億(yi) 噸級石油規模儲(chu) 量區、四川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等5個(ge) 千億(yi) 立方米級天然氣規模儲(chu) 量區集中勘探。

  中國海油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集團將著眼高質量能源供給,全力推進增儲(chu) 上產(chan) 攻堅工程,完成好全年增儲(chu) 上產(chan) 及能源保供任務。聚焦深水、深層、岩性、潛山等重點領域,確保公司儲(chu) 量替代率保持在130%以上、儲(chu) 采比保持在10以上;錨定國內(nei) 油氣增產(chan) 目標,推進“14+2”油氣開發項目如期建成投產(chan) ,全年新建產(chan) 能預計800萬(wan) 噸以上。同時,持續優(you) 化油氣資源引進渠道,全年預計引進LNG近3000萬(wan) 噸,實現原油貿易近1.1億(yi) 噸,多措並舉(ju) 加大國內(nei) 油氣供應力度,確保能源安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