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老區煥發澎湃活力
鐵西城市風貌。
葉 青攝(人民視覺)
感受共和國工業(ye) 的強勁脈動,要看遼寧沈陽鐵西。
鐵西區興(xing) 華北街8號,文化廣場上,高26米、總重400噸的“持釺人”雕塑,生動再現了當年產(chan) 業(ye) 工人持釺煉鋼的勞動場景。
“這裏是原沈陽重型機器廠所在地,企業(ye) 搬遷後改造成市民廣場和文創園,變身為(wei) 城市地標。”鐵西區文旅局局長王暉介紹,“我們(men) 把工業(ye) 文化元素有機嵌入城市肌理,讓人們(men) 在潛移默化間感受城市品格、工匠精神。”
第一台500千伏變壓器、第一台普通車床和數控機床……鐵西是國家在“一五”“二五”時期重點支持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ye) 基地,創造了新中國工業(ye) 史上幾百個(ge) 第一,是新中國工業(ye) 的一張名片。
走過輝煌,一度困頓。上世紀末,鐵西國有企業(ye) 90%處於(yu) 停產(chan) 或半停產(chan) 狀態,有13萬(wan) 產(chan) 業(ye) 工人下崗。
奮力突圍,再度崛起。2003年10月,國家推動實施東(dong) 北振興(xing) 戰略,鐵西迎來新的曆史機遇,通過實施“東(dong) 搬西建”“壯二活三”等,基本完成了老工業(ye) 區調整改造任務。
2013年8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鐵西區,看到老工業(ye) 基地發生巨變,他說,我一直關(guan) 注著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作為(wei) “共和國長子”,這裏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迷,現在又扛起國家重擔、煥發青春,我很欣慰。要好好總結經驗,推動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進一步發展。
新起點,再起航。進入新時代,鐵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打造新型工業(ye) 化示範區的核心區,力爭(zheng) 沈陽經開區3年進入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方陣,當好沈陽實現‘三個(ge) 一’目標主力軍(jun) ”的目標,拉高標杆、真抓實幹,在新時代東(dong) 北振興(xing) 、遼寧振興(xing) 中衝(chong) 在前,這張新中國工業(ye) 的名片愈加熠熠生輝、光彩亮麗(li) 。繼去年GDP突破1200億(yi) 元後,今年1—3月,鐵西GDP同比增長10.4%,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2.4%,實現首季“開門紅”。
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打造高端裝備製造新高地——
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捷報頻傳(chuan) :3月15日,我國首台套150萬(wan) 噸/年乙烯“三機”成功發往用戶現場,多項指標國際領先;國資委印發《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示範企業(ye) 名單》,沈鼓集團成功入選……
“我們(men) 將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打造整零協同共同體(ti) ,努力為(wei) 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藍工裝,披肩發,胸前黨(dang) 徽閃耀,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薑妍說。
把裝備製造業(ye) 作為(wei) 立區之本、振興(xing) 之基,鐵西加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鐵西區工信局局長李梅琴說,截至目前,全區共獲批國家和省級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38個(ge) ;累計建成9個(ge) 高標準智能工廠,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和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76%和68%,均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振興(xing) 發展新動能——
就在前不久,沈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一舉(ju) 斬獲電力調頻輔助市場10億(yi) 元大單。實力源自創新。“憑借領先的磁懸浮飛輪儲(chu) 能技術,我們(men) 參與(yu) 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應急電源車等多個(ge) 重大項目。”沈陽微控董事長張慶源介紹,“公司年均研發投入3000萬(wan) 元,共獲得專(zhuan) 利87項、軟件著作權45項。”
抓源頭、重孵化,創新要素加快集聚。“通過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平台體(ti) 係建設等方式,促進科技‘新苗’在鐵西‘生根發芽’。”鐵西區副區長張悅介紹,截至去年底,全區聚集科技型企業(ye) 2520家,同比增長33%;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達591家,“雛鷹”、“瞪羚”、潛在“獨角獸(shou) ”企業(ye) 達171家。
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
今年2月,第500萬(wan) 輛國產(chan) 寶馬汽車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裏達廠區下線。“從(cong) 單一生產(chan) 基地到研發中心、動力總成工廠,年產(chan) 量從(cong) 20年前的8000台到去年的67萬(wan) 台,寶馬牽手沈陽20年,一路風雨一路歌。”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廠長張濤說。
工業(ye) 4.0真實案例、先進管理模式……寶馬集團落戶所帶來的品牌效應和溢出價(jia) 值,鐵西人倍加珍視。2015年12月,中德(沈陽)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園建設方案獲國務院批複,著力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以華晨寶馬為(wei) 牽動,我們(men) 大力推進整車、發動機及配套零部件等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園區汽車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突破1000億(yi) 元。”中德園管委會(hui) 副主任延寧介紹,截至目前,中德園累計引進高質量項目400多個(ge) ,總投資達3200億(yi) 元,其中外資項目占比達36%。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打造宜居宜業(ye) “新家園”——
走進1905文化創意園,穿梭於(yu) 黑色鋼梁鐵架間,或是畫展,或是演出,隨時都要準備與(yu) 藝術來一場邂逅。“這是一座始建於(yu) 上世紀30年代的老廠房,經過改造實現華麗(li) 轉身,每年平均要舉(ju) 辦600多場文化活動。”該園創始人徐比莉說,鐵西共劃定70萬(wan) 平方米的工業(ye) 遺存保護區,通過植入文化新業(ye) 態,讓老廠房、老車間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風景。
“工業(ye) 鏽帶”蝶變“發展繡帶”“生活秀帶”,背後是鐵西始終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zhong) 。“全區去年改造老舊小區51個(ge) ,惠及居民1.6萬(wan) 戶;新建口袋公園270個(ge) ,新增綠地1000萬(wan) 平方米;大氣優(you) 良天數達到309天……”鐵西區委書(shu) 記郭忠孝如數家珍列出一串數字。
華燈初上,勞動公園熱鬧起來,67歲的退休職工毛娜正沿振興(xing) 湖畔散步,“吃飯有社區食堂,看病有社區醫院,還有誌願者上門噓寒問暖,日子越來越好!”
春風掠過湖麵清波,鐵西光華更勝往昔。
(本報記者張天培、劉佳華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