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鄉約福建:傳統村落如何保護和利用?打好“文化牌”

發布時間:2023-05-06 14: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5月4日電 (黃佳文 林晉如 劉其燚)隨著“五一”假期結束,“火起來”的福州古厝暫時得以“休養(yang) 生息”。

  福州市羅源縣中房鎮古稱“河洋”,至今已有千年曆史,擁有10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被譽為(wei) “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日前,羅源縣中房鎮溪門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這已是中房鎮第7個(ge) 村入選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了。中房鎮在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上有何獨到之處?

  近年來,中房鎮通過匯聚村民力量,做好古村保護工作,同時挖掘曆史文化內(nei) 涵,發揮各村文旅資源豐(feng) 富的優(you) 勢,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古村活化利用之路。

  文脈傳(chuan) 承 讓古村“留”下來

  走進群山環抱中的中房鎮溪門村,一座座極具曆史感的老建築映入眼簾,青磚黛瓦、白牆挑簷……各式各樣、不同時期的古厝錯落有致,和蜿蜒河廊、疊石流水構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悠然意境。

  “我們(men) 村裏的溪門宮、黃氏祖屋、水尾宮廟等都是十分經典的古建築,村裏還有一條千年石拱橋,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觀光。”溪門村村支書(shu) 黃照通如是介紹。

  溪門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村落格局,也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古建築20餘(yu) 處,街巷至今保存基本完整。

  溪門村的古建築能夠保存得如此之好,離不開村民們(men) 多年來悉心嗬護。古建築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居住使用,老屋有了人氣,自然有了生命力。

  黃照通說,村裏的古建築都有村民居住守護,村民們(men) 對古宅都十分重視,並且每年會(hui) 有子孫回村祭祖。當古厝需要修繕時,每家每戶都會(hui) 爭(zheng) 著出錢出力。

  古厝不僅(jin) 展現古建築的風貌,更是村民精神價(jia) 值的寄托。中房鎮作為(wei) 千年古鎮,自古以來就以崇文重教聞名於(yu) 世。村民們(men) 形成如此強烈的保護意識,自然有中房鎮的千年來的文化熏陶。

  在中房鎮深坑村,有魏氏祖屋等40餘(yu) 座明清時代的古建築,為(wei) 了將這些承載著曆史文化的建築保護好,村民們(men) 自發行動起來,聯合羅源縣魏氏宗親(qin) 會(hui) ,完成了魏氏宗祠、魏氏祖屋等20多座古民居修繕,改善了古村麵貌。

  除了村民自發的保護外,中房鎮政府專(zhuan) 門成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厚富村、滿盾村、深坑村、嶺兜村等傳(chuan) 統古村落,分別投入數百萬(wan) 元完成了基礎設施改善、古建築修繕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等工作。同時,中房鎮還將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納入村級績效考評。

  “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不僅(jin) 在於(yu) 物質層麵,更在於(yu) 文化和精神層麵。”中房鎮宣傳(chuan) 委員陳芳介紹道,要讓村民了解身邊文化的價(jia) 值,隻有認同了、熱愛了,才能激發村民的文化自覺,讓村民自發地保護村落。

  文化鑄魂 讓古村“活”起來

  怎樣保護好傳(chuan) 統村落?打好“文化牌”,是中房鎮給出的答案。中房鎮以各村傳(chuan) 承下來的古建築為(wei) 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展示各個(ge) 傳(chuan) 統古村落獨特的曆史文化韻味。

  “傳(chuan) 統村落作為(wei) 曆史的載體(ti) ,存儲(chu) 著大量的曆史文化信息,我們(men) 不但要保護‘筋骨肉’,更要傳(chuan) 承好‘精氣神’。”羅源縣曆史文化古厝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陳粵如是介紹。

  陳粵說道,通過一村一表,深度挖掘各村的曆史文化,再通過修建文化介紹牆、文化展覽館的形式,將厚重的文化底蘊轉化成遊客能夠切實感受到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眼下,中房鎮以村落為(wei) 平台,文化為(wei) 底色,通過挖掘各村的傳(chuan) 統文化、曆史典故等舉(ju) 措喚醒“沉睡資源”,如滿盾村卓氏古厝、厚富村烈女坊等。

  文旅融合 讓古村“旺”起來

  曆史文化帶來的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為(wei) 中房鎮拓展鄉(xiang) 村旅遊市場打開了新思路。中房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林雲(yun) 表示,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就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造新的產(chan) 業(ye) 項目。

  中房鎮通過打造文化旅遊產(chan) 品,進行文旅融合,更好地推動古鎮旺起來。一方麵,利用傳(chuan) 統建築保護和改造,將古村落打造成為(wei) 旅遊目的地,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感受當地獨特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麵,將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作為(wei) 文體(ti) 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內(nei) 容之一,通過旅遊、研學、“雲(yun) 上遊”等形式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反哺傳(chuan) 統村落保護。

  “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就是嶺兜村的鎮村之寶——轉水橋,它始建於(yu) 宋元豐(feng) 七年,也就是1084年,但是在戰爭(zheng) 期間險遭破壞。”這是嶺兜村村支書(shu) 黃玠浩正在給遊客介紹轉水橋的故事。

  隻要遇到遊客來村裏,黃玠浩就會(hui) 詳細地介紹村裏的文化故事。在他看來,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鮮活的曆史課本。在嶺兜村,被保護下來的轉水橋已成為(wei) 一張靚麗(li) 旅遊名片。

  中房鎮各村將符合條件的古厝打造成民宿供遊客居住,通過“以用為(wei) 養(yang) ”,為(wei) 古村注入新生命。

  在滿盾村和嶺兜村,村裏利用“互聯網+古厝”加強閑置古厝管理,在福建傳(chuan) 統村落建築海峽租養(yang) 平台掛名,通過互聯網平台,將古厝以民宿的形式推向市場。

  當下,中房鎮鄉(xiang) 村旅遊蓬勃發展,帶動村民就地就業(ye) 增收,讓傳(chuan) 統村落村民的利益與(yu) 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聯係在一起,傳(chuan) 統村落人氣興(xing) 旺。(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