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用好聽課製度 做好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3-05-09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好的教學一定是科研驅動式的教學,必定能夠直麵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不僅(jin) 教師自身要全身心投入這一研究過程,還能夠在課上課下調動學生積極性、帶動學生走向實踐。教師之間應當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緊密的教學科研共同體(ti) ,開展經常性的研討交流。當下青年教師工作壓力的排解,既需要安排專(zhuan) 門的塊狀時間進行正式的談話交流,也完全可以用好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做好非正式溝通,把工作做在平時、做在細處。

  ——————————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的一個(ge) 鮮明特色,就是把大興(xing) 調查研究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在全黨(dang) 大興(xing) 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後,各地教育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其中頗受重視也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就是通過開展一係列深入課堂的聽課活動開展調查研究。

  聽課製度作為(wei) 各級各類學校一項常規性製度安排,多年來對加強教育教學全過程監督管理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用好這一製度,有助於(yu) 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破解難題、打開局麵。

  其一,通過聽課開展調研,有助於(yu) 充分感受課堂教學實際效果。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時空,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第一現場。我們(men) 固然也可以在近年來愈加豐(feng) 富的各類教學競賽、教學展示活動、公開課的現場領略教師的教學風采,從(cong) 教師的說課環節觀察其教學設計,但上述過程都不能替代日常的課堂教學。隻有走進課堂,坐在學生之中,才能獲得一門課程實際教學效果的一手資料;隻有從(cong) 對學生聽講神態與(yu) 課堂互動的質量中,才能判斷教師教材語言轉變為(wei) 教學語言的成效。

  其二,通過聽課開展調研,有助於(yu) 深入了解不同教師能力稟賦。教學過程是教師自身教學科研等各方麵能力的綜合呈現。教學與(yu) 科研絕非互不相幹。好的教學一定是科研驅動式的教學,必定能夠直麵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不僅(jin) 教師自身要全身心投入這一研究過程,還能夠在課上課下調動學生積極性、帶動學生走向實踐。教師之間應當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緊密的教學科研共同體(ti) ,開展經常性的研討交流。但實際工作中,這種研討交流往往並不充分。借助聽課,也能有所補益,達成對一名教師的多維度把握,檢驗其全方位能力水平。

  其三,通過聽課開展調研,有助於(yu) 全麵貫通學校黨(dang) 建思政工作。學校工作千頭萬(wan) 緒,百年樹人的重要前提,是教師自身能夠把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大先生”。尤其是對於(yu) 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更加需要學校和部門領導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傾(qing) 聽心聲、交流經驗、疏解壓力。筆者最近一個(ge) 半月來,完成了對占本院教師65%左右的80後、90後青年教師的聽課調研,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與(yu) 老師們(men) 交換看法、反饋建議,還開展了一些針對性的思想疏導。實際上,當下青年教師工作壓力的排解,既需要安排專(zhuan) 門的塊狀時間進行正式的談話交流,也完全可以用好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做好非正式溝通,把工作做在平時、做在細處。

  總之,用好聽課製度,做好調查研究,從(cong) 自檢自查到互聽互評,從(cong) 不同層麵、各有側(ce) 重地開展聽課活動,加強教學研討和工作交流,見縫插針、有針對性地融入黨(dang) 建思政相關(guan) 工作,這也是促進黨(dang) 建與(yu) 業(ye) 務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教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一融雙高”要求的應有之義(yi) 。

  (作者係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